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境教学的解读
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生状况合理、适时的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营造一定的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思维,引发积淀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探究学习任务,达到在情境中探究知识,发展智力,获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978年,情境教学的设想由李吉林老师提出,并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境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语言描述"、"多媒体音像资料渲染"、"生活场景模拟"、"现场场景即兴捕捉"、"问题引发情境"等等。
其实,古今中外也早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家在教学实际中适时的运用着情境教学法。我国古代教育就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大教育家孔子就曾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因景,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情境教育。《列女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的佳话就是恰当的使用情境教学的范例
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记载了教师把爱弥儿带到大森林辨别方向的实例,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均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自然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探究到知识,又可以感受到情境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情境"把学生从被动的苦苦接受死知识的"苦学"此岸,引渡到愉悦探究新知识、获得智力发展以及能力培养的"乐学"的彼岸。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实践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那么,在"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浪潮中,怎样才能把语文课教"活",让学生"乐学"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七年级上册《秋天》一课,谈一谈自己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苦"学变"乐"学的。《秋天》是一篇优美的充满画意的诗歌。这节课以"说秋--读秋--悟秋--绘秋"为主线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现一幅幅秋意浓浓的情景画。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自己课前拍摄的优美的家乡风景图片。在播放的过程中就有学生惊喜地发现,这组图片很美也很熟悉。听着他们的赞叹声,赶紧问熟悉怎么理解?学生纷纷说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美丽的凤县。乘着学生的兴奋劲儿利用这组家乡的秋景图,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争先恐后的描述家乡--凤县秋天色彩斑斓的景色,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洞察了学生的观察力。
家乡优美的秋景图为"说秋"创设了兴味盎然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铺设了"乐学"的道路。
这首语言优美、短小精悍的现代诗,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在小组合作探究明确了朗读的停顿、节奏、语速、感情之后,给大家放了一段优美的轻音乐。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我们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伴着优美的旋律,看着幻灯片中秋天的情景图,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各小组在学科长的组织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极准备朗读比赛。
这种用音乐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情境氛围,这种开放性的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小组配乐朗读比赛则使"读秋"环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在"悟秋"环节,学生主要围绕老师提前预设的三个问题进行。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诗中刻画了哪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名(比一比哪一组的名字最美)。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同学们,’一个木头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说团结起来力量最大,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老师预设的问题又快又好!"学术助理的话音刚落,所有小组的学生都站起来,把头聚到一起,开始了热烈地讨论。
本环节由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语言创设的情境,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本课的另一个高潮出现在"绘秋"部分。
"跨进中学的校门,同学们就走上了青春的舞台。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年龄,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龄,大家不想当一个小诗人,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绘五彩斑斓的家乡的秋景吗?"学术助理声情并茂的一段话--"我也要当小诗人!"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在大家心中播下了跃跃欲试的种子。我立即出示了"绘秋"环节的三个训练题。
训练一:仿照课文写几句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秋天。
训练二:仿句
这是栖息在农家里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看哪一组填的最多)
训练三: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为《秋天在哪里》,并唱出来
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大家几乎是争着抢着上讲台展示。无论是"描绘"还是"仿写"展示环节,掌声不断;特别到了"改写"展示环节,除了掌声不断,还笑声不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得当,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一定会乐学、好学,让课堂上惊喜不断!
三、情境创设的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乐学的目的。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合作探究积极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情境创设首先要体现生动性和丰富性,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其次要注意适时性,因为学习不光要注意一时的激趣,更要考虑情趣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时机,适时运用情境--"现场场景即兴捕捉",使得学生兴趣持续性保持。创设情境还要能诱发对学习目的的达成,不要偏离主题漫无目的的创设。避免陷入刻意营造气氛的情境创设,使情境创设沦为为情境创设而创设情境的花架子中。情境创设一定要凝缩为精华,不可泛滥,不可膨大,以至于冲淡了课堂主体任务。
任何一个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完善,情境教学同样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合理适宜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铺设一条愉悦的学习之路,并不断的总结创新完善,使情境教学为高效学习发挥更重要的力量。
随着新课标精神的深入贯彻,语文教改实验的不断发展,脱颖而出的高效课堂使情境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实践告诉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模式就应该是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是语文课堂改革的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
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生状况合理、适时的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营造一定的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思维,引发积淀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探究学习任务,达到在情境中探究知识,发展智力,获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978年,情境教学的设想由李吉林老师提出,并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境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语言描述"、"多媒体音像资料渲染"、"生活场景模拟"、"现场场景即兴捕捉"、"问题引发情境"等等。
其实,古今中外也早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家在教学实际中适时的运用着情境教学法。我国古代教育就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大教育家孔子就曾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因景,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情境教育。《列女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的佳话就是恰当的使用情境教学的范例
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记载了教师把爱弥儿带到大森林辨别方向的实例,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均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自然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探究到知识,又可以感受到情境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情境"把学生从被动的苦苦接受死知识的"苦学"此岸,引渡到愉悦探究新知识、获得智力发展以及能力培养的"乐学"的彼岸。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实践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那么,在"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浪潮中,怎样才能把语文课教"活",让学生"乐学"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七年级上册《秋天》一课,谈一谈自己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苦"学变"乐"学的。《秋天》是一篇优美的充满画意的诗歌。这节课以"说秋--读秋--悟秋--绘秋"为主线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现一幅幅秋意浓浓的情景画。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自己课前拍摄的优美的家乡风景图片。在播放的过程中就有学生惊喜地发现,这组图片很美也很熟悉。听着他们的赞叹声,赶紧问熟悉怎么理解?学生纷纷说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美丽的凤县。乘着学生的兴奋劲儿利用这组家乡的秋景图,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争先恐后的描述家乡--凤县秋天色彩斑斓的景色,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洞察了学生的观察力。
家乡优美的秋景图为"说秋"创设了兴味盎然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铺设了"乐学"的道路。
这首语言优美、短小精悍的现代诗,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在小组合作探究明确了朗读的停顿、节奏、语速、感情之后,给大家放了一段优美的轻音乐。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我们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伴着优美的旋律,看着幻灯片中秋天的情景图,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各小组在学科长的组织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极准备朗读比赛。
这种用音乐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情境氛围,这种开放性的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小组配乐朗读比赛则使"读秋"环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在"悟秋"环节,学生主要围绕老师提前预设的三个问题进行。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诗中刻画了哪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名(比一比哪一组的名字最美)。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同学们,’一个木头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说团结起来力量最大,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老师预设的问题又快又好!"学术助理的话音刚落,所有小组的学生都站起来,把头聚到一起,开始了热烈地讨论。
本环节由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语言创设的情境,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本课的另一个高潮出现在"绘秋"部分。
"跨进中学的校门,同学们就走上了青春的舞台。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年龄,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龄,大家不想当一个小诗人,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绘五彩斑斓的家乡的秋景吗?"学术助理声情并茂的一段话--"我也要当小诗人!"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在大家心中播下了跃跃欲试的种子。我立即出示了"绘秋"环节的三个训练题。
训练一:仿照课文写几句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秋天。
训练二:仿句
这是栖息在农家里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这是____的秋天
......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看哪一组填的最多)
训练三: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为《秋天在哪里》,并唱出来
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大家几乎是争着抢着上讲台展示。无论是"描绘"还是"仿写"展示环节,掌声不断;特别到了"改写"展示环节,除了掌声不断,还笑声不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得当,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一定会乐学、好学,让课堂上惊喜不断!
三、情境创设的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乐学的目的。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合作探究积极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情境创设首先要体现生动性和丰富性,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其次要注意适时性,因为学习不光要注意一时的激趣,更要考虑情趣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时机,适时运用情境--"现场场景即兴捕捉",使得学生兴趣持续性保持。创设情境还要能诱发对学习目的的达成,不要偏离主题漫无目的的创设。避免陷入刻意营造气氛的情境创设,使情境创设沦为为情境创设而创设情境的花架子中。情境创设一定要凝缩为精华,不可泛滥,不可膨大,以至于冲淡了课堂主体任务。
任何一个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完善,情境教学同样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合理适宜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铺设一条愉悦的学习之路,并不断的总结创新完善,使情境教学为高效学习发挥更重要的力量。
随着新课标精神的深入贯彻,语文教改实验的不断发展,脱颖而出的高效课堂使情境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实践告诉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模式就应该是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是语文课堂改革的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