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对全脑开发的内涵做了界定,提倡全脑开发、多角度、多方面去论证左右脑之间功能上的相互转化,并将其应用于生物教学中。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全脑开发 左右脑 形象思维 应用
人类社会正处在跨世纪的新时代,各国、各部门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造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左右脑的结合。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着高度的分工,左脑擅长于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擅长于形象思维,左右大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发挥左脑的作用,偏重于逻辑和语言训练,但是具有严密结构的逻辑和语言,对那种寻找创造性突破、具有灵活性的思维来说是不适应的。传统教育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教育过程中重左脑轻右脑的必然产物,而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起决定作用的不仅来自左脑提供的学习能力,而且来自右脑提供的创造能力。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需要对左右大脑共同开发,简称全脑开发,单方向发展左脑或右脑都难以达到目标。所以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提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重,实现左右脑机能的互补。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去发奋学习。实践证明,只有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心理状态下,其左右脑的思维才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人入胜的讲述、谈话,创设问题的情境,有趣的演示和实验,饶有兴趣的参观活动和游戏都能有效地诱发学习的兴趣。如讲“光合作用”过程这一内容时,一般规律是:在白天随光照强度的加强,光合作用的强度会随之加强,但在夏季中午12点时,光照最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反而下降,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沉闷的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就会被带动起来,这样便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上运用幻灯片、录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教学手段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就会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还可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互相转化,使学习变得自然,为掌握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媒体的组合教学,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如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如果只是靠课本的文字和图画教学,就会觉得比较难上好这节课,同学们也听得很辛苦、难理解。但假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唾液腺、肝脏、胰腺的位置图,让学生知道人体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然后再展示出食团由口腔→咽→食道→胃排空内窥图→小肠内窥图,这样便使死的内容变成活的、静的变成动的,使学生掌握不易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将右脑的直觉转化为左脑语言的逻辑概念,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生理机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能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以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材料的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有利于理解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视听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辅之语言的有机配合,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有利于左右脑的相互促进、两种思维的互补。
三、开发形象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大脑功能认识的局限,在教育中忽略了对右脑的开发,从而导致形象思维的发展受阻滞,大大地限制了大脑潜能的发挥。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忽视了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科知识的理解过程脱离了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使知识难以理解。为了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开发,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教学。
结合教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调节到最积极的状态,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新课的引入时,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喻:植物的叶子像“工厂”,叶肉细胞是“车间”,利用现代化太阳能系统接收的光能作动力,推动叶绿体“机器”运动,将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不断加工成产品——有机物和氧气,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然后引导学生联想,最终使学生在右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幅光合作用的景观图。
2直观教学。
为了揭示矛盾,激发思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要使用直观教具,通过直观的作用形成表象,结合教师生动的描述,引发学生开展想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如讲授“花的结构”可利用桃花的模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然后选择大红花(事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用刀片纵切子房,老师鼓励学生“你们将会有新的发现”(子房内有胚球)。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左右脑的感性认识输入到左脑思考整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开展生物绘图
绘制生物图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判断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右脑智力的开发。生物绘图原来抽象、枯燥的表达变成具体可见的演示,使之贮存和浓缩大量的时空信息以一种易为学生接受的图像语言注入右脑,活跃了大脑的思维。生物绘图与美术绘图有根本的区别,如“洋葱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观察时用左眼朝目镜里注视,辨认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样刺激活化了右脑,右脑就会开动起来。这时右眼睁开,一边用左眼观察图像,一边由右眼观察绘图。
经过显微镜的观察,在学生右脑中留下细胞图像,再让学生自己绘出细胞结构。经过绘图的训练与思考,学生最终能形成立体观念,取得动脑、练脑的效果,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脑中。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1.加强实验技能的考试。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生物的教育对创造型人才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做一次新的尝试,那就是在中段考、期末考加入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通过实验操作考核,使学生把抽象概念和具体的事实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多方位立体思维。
2.开放实验室,培养形象思维。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分析力、动手能力,培养以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但传统教学只重视理论的讲述,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应开放实验室,大力发展实验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具体做法如下:
①定期开放实验室;
②实验室要由老师专门负责;
③学生对老师设计的实验题目,应动手做(步骤自己定),然后分析实验结果。
我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老师评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并且通过开放实验室,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利用开放实验室提供仪器,布置学生动手操作课外作业:如制作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写出小论文,进行评比,将实践理论化。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工具,将死知识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大大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对学科的兴趣,促进了右脑的开发。
总之,人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创造的潜能,生物学是需要左右脑并用的学科。在生物学中重视全脑开发,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聪明潜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为跨世纪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祁乃成.中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
[3]赵锡鑫.生物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全脑开发 左右脑 形象思维 应用
人类社会正处在跨世纪的新时代,各国、各部门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造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左右脑的结合。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着高度的分工,左脑擅长于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擅长于形象思维,左右大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发挥左脑的作用,偏重于逻辑和语言训练,但是具有严密结构的逻辑和语言,对那种寻找创造性突破、具有灵活性的思维来说是不适应的。传统教育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教育过程中重左脑轻右脑的必然产物,而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起决定作用的不仅来自左脑提供的学习能力,而且来自右脑提供的创造能力。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需要对左右大脑共同开发,简称全脑开发,单方向发展左脑或右脑都难以达到目标。所以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提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重,实现左右脑机能的互补。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去发奋学习。实践证明,只有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心理状态下,其左右脑的思维才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人入胜的讲述、谈话,创设问题的情境,有趣的演示和实验,饶有兴趣的参观活动和游戏都能有效地诱发学习的兴趣。如讲“光合作用”过程这一内容时,一般规律是:在白天随光照强度的加强,光合作用的强度会随之加强,但在夏季中午12点时,光照最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反而下降,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沉闷的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就会被带动起来,这样便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上运用幻灯片、录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教学手段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就会对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还可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互相转化,使学习变得自然,为掌握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媒体的组合教学,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如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如果只是靠课本的文字和图画教学,就会觉得比较难上好这节课,同学们也听得很辛苦、难理解。但假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唾液腺、肝脏、胰腺的位置图,让学生知道人体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然后再展示出食团由口腔→咽→食道→胃排空内窥图→小肠内窥图,这样便使死的内容变成活的、静的变成动的,使学生掌握不易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将右脑的直觉转化为左脑语言的逻辑概念,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生理机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能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以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材料的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有利于理解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视听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辅之语言的有机配合,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有利于左右脑的相互促进、两种思维的互补。
三、开发形象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大脑功能认识的局限,在教育中忽略了对右脑的开发,从而导致形象思维的发展受阻滞,大大地限制了大脑潜能的发挥。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忽视了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科知识的理解过程脱离了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使知识难以理解。为了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开发,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教学。
结合教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调节到最积极的状态,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新课的引入时,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喻:植物的叶子像“工厂”,叶肉细胞是“车间”,利用现代化太阳能系统接收的光能作动力,推动叶绿体“机器”运动,将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不断加工成产品——有机物和氧气,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然后引导学生联想,最终使学生在右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幅光合作用的景观图。
2直观教学。
为了揭示矛盾,激发思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要使用直观教具,通过直观的作用形成表象,结合教师生动的描述,引发学生开展想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如讲授“花的结构”可利用桃花的模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然后选择大红花(事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用刀片纵切子房,老师鼓励学生“你们将会有新的发现”(子房内有胚球)。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左右脑的感性认识输入到左脑思考整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开展生物绘图
绘制生物图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判断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右脑智力的开发。生物绘图原来抽象、枯燥的表达变成具体可见的演示,使之贮存和浓缩大量的时空信息以一种易为学生接受的图像语言注入右脑,活跃了大脑的思维。生物绘图与美术绘图有根本的区别,如“洋葱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观察时用左眼朝目镜里注视,辨认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样刺激活化了右脑,右脑就会开动起来。这时右眼睁开,一边用左眼观察图像,一边由右眼观察绘图。
经过显微镜的观察,在学生右脑中留下细胞图像,再让学生自己绘出细胞结构。经过绘图的训练与思考,学生最终能形成立体观念,取得动脑、练脑的效果,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脑中。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1.加强实验技能的考试。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生物的教育对创造型人才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做一次新的尝试,那就是在中段考、期末考加入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通过实验操作考核,使学生把抽象概念和具体的事实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多方位立体思维。
2.开放实验室,培养形象思维。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分析力、动手能力,培养以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但传统教学只重视理论的讲述,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应开放实验室,大力发展实验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具体做法如下:
①定期开放实验室;
②实验室要由老师专门负责;
③学生对老师设计的实验题目,应动手做(步骤自己定),然后分析实验结果。
我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老师评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并且通过开放实验室,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利用开放实验室提供仪器,布置学生动手操作课外作业:如制作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写出小论文,进行评比,将实践理论化。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工具,将死知识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大大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对学科的兴趣,促进了右脑的开发。
总之,人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创造的潜能,生物学是需要左右脑并用的学科。在生物学中重视全脑开发,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聪明潜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为跨世纪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祁乃成.中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
[3]赵锡鑫.生物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