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即教育”,语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载体,脱离生活语境的语文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笔者致力于探索一套神话教学方法和策略,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合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神话篇目的教学中,以期对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神话篇目 语文教学
一、召唤神话热情,渗透生活智慧
从历时的角度看,中国神话有书面和口头两条传承线,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各种文献的辑录构成一种互补关系,使神话的流传成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模式,又同时与各种民间传说纠缠在一起,对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和精神有深远影响,从六朝志怪到唐传奇,从明清小说直至当代文学都有它的余音回响。
神话中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夸张离奇的艺术手法,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都与孩童形象思维的认知特征相契合,学生的浪漫想象和好奇心理得以满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调动和召唤学生内心对于神话的文化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融入文本,体验神话的精神文化魅力。教学《开天辟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盘古为人类造福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教师在分析神话人物精神面貌的同时,适时地联系古今那些体现这类精神面貌的事例人物,既将远古的神话解读变得生活化,又把神话篇目的阅读教学上升到唤醒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悟、认同、以至热爱的高度。
二、创设神话情境,培养神话思维
陶行知先生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神话篇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文本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情境来体验感悟人物的情感。
1.品味神话语言的诗意魅力
以下是《开天辟地》一课的片段实录:
师:(生齐读第七段)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了盘古身躯变化成万物的画面。
师:你能根据文字想象出画面,真会读书!
生:我喜欢“左眼……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皎洁明媚的月亮”,因为这句句式整齐,读来很有气势。
师:你不仅注意到了内容,还注意到了句子形式。让我们带着激动、敬仰的心情来读这几句。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品味神话篇目的语言,注意到为了表现盘古改天换地重塑人间的神奇力量。这段文字语言很有特色,对仗、排比的修辞朗朗上口,大量的形容词,想象奇谲瑰丽,读来气势磅礴,是感受神话语言魅力的典型例子。这个片段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丰富,“光芒万丈、皎洁明媚”等词语分别写出了太阳、月亮等事物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想象续编:“盘古的( )变成了( )……”这既是文本语言的习得与实践,也是诗性表达的启蒙。从而将神话的审美力量,神话思维的直觉性和象征性传递给学生。
2.体验神话人物的精神风貌
希腊神话是迄今为止世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内容最丰富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开天辟地》后一课,正好形成中西方神话的一种对照。在西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语境下,普罗米修斯代表的是面对强权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精神;是满怀同情毫不畏惧、勇于献身和反抗的精神。根据普罗米修斯被钉在高加索山上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真切的体验情境,实现与人物心灵的对话。通过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环境,然后借助言语渲染,补充相应的神话背景,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朗读,可以很自然地代入情感。对环境的恐惧、对英雄受难的心痛、对坚持正义者的敬佩,层层递进,人物形象逐渐清晰。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而且常常会使学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神话与课堂对接,营造一种可视、可感的教学效果。
三、补白神话故事,链接生活经验
1.学法迁移,读写结合
神话故事是先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文学创作的滥觞。因此神话篇目的阅读教学与写作不应绝然分开,应充分发掘神话篇目中留白的空间,让学生以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为基础,依据文本发展逻辑,进行合理想象,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可让学生想象诸神对普的劝告,以及普是如何回应的。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普为人类甘愿牺牲的决心和毅力。前期阅读已经将学生的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中再适当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这种感悟和体验为前提,在写作时自然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具有感染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读写结合仍然是立足神话篇目本身,以写促读,补充了文本的同时与文本建立了一种互文共生的关系,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以文为本,读演结合
神话篇目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低段到高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对神话故事的理解除了文本细读的方式之外,还可以拓展到角色的扮演。抓住关键人物的个性特质,进行表演,甚至可以将神话故事里集中的人物冲突部分尝试剧本改写,再进行演出,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最集中的冲突在普罗米修斯和宙斯之间,二者的形象之间的反差使普罗米修斯的抗争更加动人,宙斯的手段越残忍,越显出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利用文本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上,还表现在它的拓展和发展功能上。神话篇目教学要以教材为源点,辐射生活经验、文史常识等,不断为学生打开新的窗口,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黃厚江. 阅读课上的“读”要追求新常态【J】. 语文建设,2017(19)
【3】李国忠. 陶行知语文课堂“活的教育”资源的挖掘【J】.语文建设,2013(31)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即教育”,语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载体,脱离生活语境的语文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笔者致力于探索一套神话教学方法和策略,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合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神话篇目的教学中,以期对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神话篇目 语文教学
一、召唤神话热情,渗透生活智慧
从历时的角度看,中国神话有书面和口头两条传承线,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各种文献的辑录构成一种互补关系,使神话的流传成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模式,又同时与各种民间传说纠缠在一起,对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和精神有深远影响,从六朝志怪到唐传奇,从明清小说直至当代文学都有它的余音回响。
神话中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夸张离奇的艺术手法,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都与孩童形象思维的认知特征相契合,学生的浪漫想象和好奇心理得以满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调动和召唤学生内心对于神话的文化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融入文本,体验神话的精神文化魅力。教学《开天辟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盘古为人类造福坚持不懈、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教师在分析神话人物精神面貌的同时,适时地联系古今那些体现这类精神面貌的事例人物,既将远古的神话解读变得生活化,又把神话篇目的阅读教学上升到唤醒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悟、认同、以至热爱的高度。
二、创设神话情境,培养神话思维
陶行知先生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神话篇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文本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情境来体验感悟人物的情感。
1.品味神话语言的诗意魅力
以下是《开天辟地》一课的片段实录:
师:(生齐读第七段)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了盘古身躯变化成万物的画面。
师:你能根据文字想象出画面,真会读书!
生:我喜欢“左眼……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皎洁明媚的月亮”,因为这句句式整齐,读来很有气势。
师:你不仅注意到了内容,还注意到了句子形式。让我们带着激动、敬仰的心情来读这几句。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品味神话篇目的语言,注意到为了表现盘古改天换地重塑人间的神奇力量。这段文字语言很有特色,对仗、排比的修辞朗朗上口,大量的形容词,想象奇谲瑰丽,读来气势磅礴,是感受神话语言魅力的典型例子。这个片段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丰富,“光芒万丈、皎洁明媚”等词语分别写出了太阳、月亮等事物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想象续编:“盘古的( )变成了( )……”这既是文本语言的习得与实践,也是诗性表达的启蒙。从而将神话的审美力量,神话思维的直觉性和象征性传递给学生。
2.体验神话人物的精神风貌
希腊神话是迄今为止世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内容最丰富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开天辟地》后一课,正好形成中西方神话的一种对照。在西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语境下,普罗米修斯代表的是面对强权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精神;是满怀同情毫不畏惧、勇于献身和反抗的精神。根据普罗米修斯被钉在高加索山上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真切的体验情境,实现与人物心灵的对话。通过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环境,然后借助言语渲染,补充相应的神话背景,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朗读,可以很自然地代入情感。对环境的恐惧、对英雄受难的心痛、对坚持正义者的敬佩,层层递进,人物形象逐渐清晰。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而且常常会使学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神话与课堂对接,营造一种可视、可感的教学效果。
三、补白神话故事,链接生活经验
1.学法迁移,读写结合
神话故事是先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文学创作的滥觞。因此神话篇目的阅读教学与写作不应绝然分开,应充分发掘神话篇目中留白的空间,让学生以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为基础,依据文本发展逻辑,进行合理想象,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可让学生想象诸神对普的劝告,以及普是如何回应的。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普为人类甘愿牺牲的决心和毅力。前期阅读已经将学生的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中再适当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这种感悟和体验为前提,在写作时自然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具有感染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读写结合仍然是立足神话篇目本身,以写促读,补充了文本的同时与文本建立了一种互文共生的关系,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以文为本,读演结合
神话篇目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低段到高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对神话故事的理解除了文本细读的方式之外,还可以拓展到角色的扮演。抓住关键人物的个性特质,进行表演,甚至可以将神话故事里集中的人物冲突部分尝试剧本改写,再进行演出,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最集中的冲突在普罗米修斯和宙斯之间,二者的形象之间的反差使普罗米修斯的抗争更加动人,宙斯的手段越残忍,越显出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利用文本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上,还表现在它的拓展和发展功能上。神话篇目教学要以教材为源点,辐射生活经验、文史常识等,不断为学生打开新的窗口,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黃厚江. 阅读课上的“读”要追求新常态【J】. 语文建设,2017(19)
【3】李国忠. 陶行知语文课堂“活的教育”资源的挖掘【J】.语文建设,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