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物理考试中,也会经常考电学中控制变量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控制變量法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物理电学教学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控制变量法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视,在科学探究领域,有效培养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每个物理量都有相关的或有影响的因素和条件,这些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就会引起物理量的变化,控制变量法是指将需要研究的因素发生变化,不需要研究的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观察物理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随着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利用控制变量法学习初中物理电学,有利于让学生对电学产生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的深化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控制变量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控制变量法能够将复杂的物理电学问题变得简单,从而符合学生的认知,便于学生的理解。初中生的感性认知还没发展完全,还不能独立的有效运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电学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
  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三、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一)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
  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实际上,不止在电学教学中,物理学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教学。控制变量法能够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控制变量法还能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有效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的增强,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本课力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指导书写汉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识字·阅读部分中第三单元第4课,课文将识字与阅读儿歌融为一体,本课要认
期刊
一、定义  “焦点问题解决”是从系统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为案主的周遭生活是一个系统,且案主与工作者同在一个系统内。这一取向从积极面去了解案主的问题,重视案主原本具有的天分与能力,来修正本身存在的问题。应用到教学中时,要求教师看到学生的“例外行为”并加以鼓励,这里的例外行为是指学生总做不好但偶尔有一次能做好的行为。  二、案例学生简介  小A同学今年二年级,我在接班之前就听说了他的“光榮事迹”:
期刊
電能的轉换与储存教学设计
期刊
我在刚接过高一AP班班主任不久,就遇到让我抓耳挠腮的学生了,是个女生。高一第一次班会课是年级统一的生涯规划课,课上有两个活动,一个是画自己的生命线,另外一个是写下自己高中三年的规划。第一个画生命线是先假设自己的寿命,比如说80岁,然后在你的生命线上把让你印象深刻或对你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刻用代表不同心情的颜色的笔记录下来,第二个就不用我赘述了。活动刚开始,大家都比较新奇也做得比较认真,等到我在班里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
期刊
一、选题理由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关于写作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实的状况是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一大部分学生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写一个题为“一次——的活动”,95%的学生的题材不是拔河比赛,就是越野赛,要么就是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面对一篇篇大同小异的作文,语文老师不仅大倒胃口,而且感到压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節为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内容包括:⑴由沃森和克里克的实验得出DNA分子的结构;⑵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其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过度,基本适应高中学习进程,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对上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内容基本明确,但空间想象力还较差,动手能力较强。因此通过
期刊
教学目的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任务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回顾力的定义是什么?  (观察教材p81页图4.5-1和4.5-2)总结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组实验  现
期刊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词中的“意象”,为进一步学习诗歌打下必要的基础;  2.初步学习通过“意象”逐步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寻意象 → 解意象 → 品意象 → 炼意象,进而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明代胡应麟则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诗词大多是利用意象来抒情的诗歌。本词是一首典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