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光荣与梦想、问题与挑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剖析2008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13件网络舆论监督事件出发,总结归纳出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形式、内容、特点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导引出当前网络舆论监督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 特点 问题 挑战
  
  网络舆论在今天的中国俨然已成为人民喉舌、政府镜鉴里的一支新军。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舆论兴起的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1999年,美国军机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发后,除民众抗议游行之外。各路网友在互联网的抗议之声更是“不绝于耳”。第二个高潮是2003年,孙志刚事件、刘涌案、黄静裸死案等重大新闻事件强烈刺激了网友们发言谴责和表达不满的心理,一时间网络舆论“风起云涌”。第三个高潮就是风云际会的2008年,无论是拉萨“藏独”,还是汶川地震,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神七”升空,留给网友们的话题实在是太多太多。网络舆论的架势可谓“席卷残云”。
  如果我们将第一、二、三次高潮做一个横向比较,就会发现,2008年的“网络舆论场”除继承1999年、2003年的光辉品质之外,其更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网络舆论监督“全面大爆发”。
  
  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定义的界定。在展开具体的论述之前,我们需要对网络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这两个概念做一个辨析。从普遍意义上讲,网络监督包括上对下和下对上两方面的监督,具有双向性;而网络舆论监督则只包含下对上的监督,即单向性。这是本文之所以选择“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研究主题的原因,也是研究的前提之所在。作为一个新概念,目前学者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有不同的提法。笔者以为。定义可以不同,但关键的四要素必须具备:一是舆论监督的主体,二是网络载体,三是舆论。四是监督。参考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关于舆论的定义,本文将网络舆论监督定义为: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效果。结合上述定义,并参与《盘点2008重大传媒事件》和《2008:中国互联网事件盘点》两篇文章中的观点。笔者筛选出2008年具有显著代表性的网络舆论监督之13件新闻大事件。为了更好地剖析网络舆论监督与这些新闻事件之间的密切关系,笔者分别选取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事件、发起的主体、监督的形式、监督的目标和内容、监督的效果等五个关键要素,以期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_为了更好地展示其相关情况,用表格1展示(见下页)。
  根据表1所展示的内容,不难看出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事件的特点:
  一是网民始终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大学生、记者和专家是其主力军。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人,拥有个人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达到1.07亿人。应该说,相当数量规模的网民基础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充足的监督主体,而在这些网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专家学者和记者由于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公共意识,所以自然成为其中的引领者。
  二是在社区论坛上发帖、在网络上展开激辩、在博客上公开举报、用“人肉搜索”寻找证据信源,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网民在网络上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主体,随意性和自由度都很大,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已成为一种成本低而又快捷的选择,特别是在一些令人深恶痛绝的事件上,他们的言论会更加激烈。如果遇到一些“猛料”,他们当然不会错过。如果在同一事件上他们所持的观点不同,往往会分成好几个营垒展开辩论。
  三是社会公共事件、官员腐败、重大案件的审理、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大学教育等问题,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重点。与往年不同的是,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上做出了积极而巨大的贡献。国内的网民和在国外的华人通过博客、视频等,搜集各种证据驳斥不实报道,在网上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声讨行动,如中国民间网站Anti-CNN就是专门批评外国媒体针对西藏事件的不实报道的。
  四是网上的舆论监督大多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回应,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从网络舆论监督的实际意义来看。网上的舆论监督终究要外化于现实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其最好的结果就是得到政府的回应,才能产生具体的效果。在表1列举的13件事件中,最终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介入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成为平息民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引导舆论的一种最佳选择。
  


  五是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之间的传导效应和互动效应更强、更明显,大大推进和扩展了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信源,特别是网上议论的焦点往往成为传统媒体的“重磅新闻”,而网络舆论一经传统媒体发布,其监督的影响力和权威性都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监督报道经网络传播,一个新闻事件的受众得到大幅攀升,持不同意见甚或是对新闻事件产生怀疑的人很容易对新闻事件展开更深层次的辩论。或提供新的信源,如“周老虎事件”。
  
  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困境
  
  虽然网络舆论监督在2008年成为耀眼的社会亮点之一,也给网民迎来了“2008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榜之年度特别群体”的光荣称号,但是,其中仍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值得警惕。
  谣言、诽谤、诬告等虚假信息大量存在。如果网民通过网络公开、举报的事情属实,当然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若不然,则势必会对个人或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危害。在“6·28”瓮安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谣言带来的巨大危害。6月22日,贵州瓮安县中学生李树芬死亡。“瓮安事件”爆发的前期,真相扑朔迷离,致使不少人相信民间和网上谣传的“奸杀”。6月28日下午,县公安局、县政府受到冲击,发生“打砸抢烧”的群体性事件。最后经查证,“打砸抢烧”系黑恶势力利用和操纵网民和百姓所为,而李树芬系自杀。当然,这与当地政府不作为、信息不公开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个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面临时常被侵犯的尴尬。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个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常常被他人侵犯,这既与个人的利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有关,也与我国网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人肉搜索”的兴起,一个人的信息完全被暴露在网络之上。在我国,公民的隐私信息包括了一些合法的信息,如合法的存款数额、婚姻状况等;也包 括了一些不道德甚至不合法的信息,如合法婚姻关系外的“情人”关系、酒后驾驶被处罚等。社会中不少人对个人的合法信息视为个人隐私予以尊重并没有过多的争论,而对于个人的一些非道德甚至非法的信息是否纳入个人隐私信息予以尊重则有争论。某些网友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甚至以造成他人痛苦为乐,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由于网络舆论影响大、传播速度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对名誉权造成的损害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网络暴力、网络群体性事件容易滋生事故隐患。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仅一步之遥,把握不好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目前,网络暴力主要表现在“不文明的粗口”、“人身攻击”和“失去理智”等网络行为,虽然与暴力行为无法联系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会极大刺激和改变一个人的情绪。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目的,利用网络大规模地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的信息,以制造舆论、发泄不满,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即“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集群行为”。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则可能干扰网络内外秩序,甚至外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危及社会稳定。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权的冲突。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可以遏制司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但如果网络舆论监督不当,则有可能干扰司法审判,导致司法不公。因此,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避免冲突就成为网络舆论监督必须自律的一个问题。网络舆论干预和影响司法往往遵循着以下途径:媒体或公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司法部门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舆论,再通过网络媒体将舆论的评价和公众的褒贬公之于社会并反馈给司法部门,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压力环境,影响司法。如“许霆恶意取款案”之所以开庭重审,各路网友、专家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的发言和激辩,就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路
  
  鉴于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我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扬长避短,具体如下:
  为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应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制度监督的无缝接轨。网络舆情汹涌,昭示着民众并不缺乏网络监督的热情,但在缺乏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网络舆论监督的实现又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对于公权力机关来说,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尊重民意表达,并更好地吸纳和整合民间智慧来推进反腐败向纵深发展,已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早在两年前,最高检察机关就曾发文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应抓住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深挖案件线索,加大查办力度。因此,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监督。成立专门性部门负责网络舆情收集、形成相关制度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讲话的内容。已表达出其中之义。
  在平衡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制度的关系方面,媒体在报道案件时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公平、平衡的原则,不能偏袒一方,要平衡照顾双方权利;司法机关建立防止舆论审判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延期审理。变更管辖,可以将案件移送到尚未受到舆论压力的其他法院管辖,审判人员回避制、限制庭外言论等。
  为规避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主客观上下足工夫,客观上加强网络舆论相关法律的约束机制和引导效应;主观上,应加强行业自律和个人自律。(1)对网络本身研究的成熟度决定立法的成熟度。我国自1996年颁布了第一部网络舆论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以来。随后又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从整体上看,一方面由于网络发展在我国还比较年轻,人们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传播多样化、多变性的特点又增加了网络立法的难度,这就使得网络立法落后于网络实际的发展。因此,应该在探索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形式等方面多下工夫,并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2)行业自律与个人自律。行业自律主要体现在网络服务商在技术控制和职业道德上的自我约束。网络服务商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起着中间者和事实上的内容传播者的角色。通过对网络服务商的规范,我们可以管制网络舆论监督的负面影响,技术控制就是其中一例。技术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控制,以技术对抗技术,对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有损于个人名誉和隐私的发帖人要提出相应的劝告和警告,并将相应值得关注的信息送给国家舆情部门。当然。作为网络服务商也要履行自身的职业道德。不传播或组织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有害的信息。个人自律主要体现在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由于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因而存在一部分网友对他人展开人身攻击、公开揭露他人隐私等诸多问题。但是随着运用或滥用权利的本领的日益强大,个人也需要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起相应的责任,这几年在网络上“因言获罪”的例子也有发生。因此,公众应确立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遵守网络伦理道德,不做有损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事情。
  应该说,网络舆论监督的春天才刚刚来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将来的网络舆论空间会进一步拓宽。网络舆论监督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会越来越重,网友们也会日益成熟,网络舆论监督的未来值得期待。
  
  编校 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广告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差距,专业方向的细分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依托所处高校的学科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包豪斯教育理念对广告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启示,然后重点探讨了在艺术类高校中,如何依托设计艺术专业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广告业务技能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广告教育 定住特色 培养模式    自上个世纪80年
期刊
一本名为《(走进读图时代)——中国纪实摄影名家访谈录》的书,让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职业、钟爱摄影艺术的青年记者读后感触良多。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国内当代摄影大家、知名记者的访谈,读者详尽了解了我国新闻纪实摄影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及数码时代到来后摄影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包含了新闻摄影理论和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同时也讲述了中国纪实摄影中坚力量的成长经历和从业过程。这些摄影名家数十年如一日对摄影的痴迷
期刊
作为近年来在各地方台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方言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民主性吸引了一定的收视群体,在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中独辟蹊径,并因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闻领域形成一股“方言新闻”潮。  自其创设之时起,有关用方言播新闻,就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方言说新闻节目不是主流,但是也完全可以走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方言相对于国家规范使用的普通话。短于公共信息的传达,有其劣势和不足,但方言因其地域的局
期刊
晚饭后,在小区的草径上散步,隆冬时节,天寒地冷,外边行人稀少,我的脚步声在偌大的草坪上,清静中愈显响亮。此时,我忽然想起近日所读好友李根林新出版的回忆录《岁月与感悟》,岁月的痕迹不就是脚板磨出的声音吗?  我国著名记者安岗说过这样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河南日报驻安阳记者站老站长李根林,从事新闻工作35年,他正是用脚板磨出了自己艰难而多彩的岁月,磨出了自己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生活。  在《岁月与感悟
期刊
也许是近几年社会对当下的明星们极度不满,于是便开始大张旗鼓地举办浩浩荡荡的选秀节目,什么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第一次心动、我型我SHOW……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充斥于观众眼前,而每天也都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紧跟其后。在“选秀”、“PK”等词汇的大量频繁出现中,“粉丝”算是最高频率的词汇,而粉丝的行动也确实逐渐抢过了明星们的风头,与此同时,媒体和社会也给了粉丝们以足够的关注。    一、粉丝的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3000名演职人员宣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顿时,人民大会堂为之沸腾。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44年前,科学家们虽然共同见证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但他们却未能相聚庆祝。  2008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再次
期刊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有味道的消息报道了,2009年1月23日,《河南日报》一版的一篇报道《2010年: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一下子抓住了我。复读一遍,品之思之,深感这是一篇耐读的好报道。  说它好,好就好在这是一篇新闻价值很高的独家新闻。首次披露了2008年河南省总人口,并推测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总人口明年下半年将达到1亿,此为“独”。说它新闻价值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去年广东媒体争相报道广
期刊
近日觅得顾随的女儿、河北大学教授顾之京新著《女儿眼中的父亲:顾随大师》一书,兴味盎然地读完,一种崇敬感不由自主地从心中升腾而起。  顾随(1897年-1960年),本名顾宝随,字羡季,号苦水,又号驼庵,自1929年起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多所大学治学授业,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多个领域均取得杰出成就。他是诗词大家、文艺理论家、小说家、书法家,还是中国最后一位杂剧作家,他身上可谓集中呈现
期刊
当记者29年来,写了大量的人物通讯,有机电部和省市号召学习的勇斗歹徒牺牲的一拖东关分厂厂长杨振北,有从事山区改土治水工作30多年、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的汝阳县十八盘乡水利站站长铁峰,有我国炼油催化裂化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陈俊武,有被中组部和省市树为典型的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等等。其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杨岳的采访特别值得回味。  反映省人大代表、“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期刊
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的本土娱乐节目,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本文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予以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