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重在学生参与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堂离不开教师课堂上的精心引导和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教师通过互动要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师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科学课堂的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主导作用。”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全体科学教师的认同。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这就离不开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教师课堂上的精心引导。我们的教学应该从学生参与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思考,也就是说教师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探究,应该怎样探究”,然后在学生需要时进行引导。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保障主动参与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现在的课堂设计导入部分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常见的创设情境途径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在学习《点亮我们的小灯泡》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们出示了一些城市霓虹灯的效果圖,接着又出示了一些卫星上拍摄的夜景图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欣赏后的感受:“城市的夜景好美啊!”“这些霓虹灯代表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灯具的照明。”这些图画和语言让学生感觉到了灯具的魅力,更让学生知道了点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小灯泡的探究欲望逐渐被激发了,纷纷表示想知道电灯是怎么才能亮的。
  二、设计实验,让成功感激励学生自主参与
  科学实验是学生探究科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还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做的,有的就是不想动手做;有的是不敢做,担心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有的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抢去做了,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能力逐渐被弱化,积极性也会下降。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和材料,如,在研究“小灯泡的结构”时,我让每生都仔细观察并说一说、画一画,每个孩子都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找到答案。在不断发现和不断补充下,学生们对小灯泡的了解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灯泡的主要结构是一根灯丝和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点。
  在学生对小灯泡结构深入了解之后,再讓学生试着“连接我们的电路”,很快就有小组的灯泡亮了起来,也发现有些连接的小灯泡亮不起来……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实验失败的同学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个个都像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种子逐渐发芽长高。
  充足的准备才能得到成功的实验,成功的实验能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更能带动其他小组向他们攀比学习。
  三、引导评价,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在制定课堂纪律,评价表现时我经常要听取大部分学生的意见,这样的评价不仅能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更能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己引以为戒。当然评价还是尽量要多从正面入手给学生以鼓励,让大部分学生向其学习、追赶。
  在学生每发现一种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后,我都让他们小组在黑板上用贴纸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介绍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然后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正误,给他们表扬或鼓励,然后教师再加以点评,并给他们小组贴上小红花。通过集体的评价和横向的对比,学生们不仅得到了鼓励,也清楚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探究的参与一步步走向深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多了,活动量也足了。但如果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到活动体验上,而不考虑到活动后的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很热闹,可在一番热闹过后,学生的头脑里却依然一片空白,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探究,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控班能力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控班能力,直接关系着孩子课上是否能遵守纪律。它体现在教学的多方面,如: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资源整合、班级纪律管理、学生情感体现等等。提升控班能力至关重要,是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融入课堂教学的基础。要想提高控班能力,需要打造“五有”课堂。  一、有清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顾创造课堂热闹的场面,也要给学生“沉思默想”,静静品读文本的机会。语文课堂的静和闹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不一樣的课需要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动静”搭配,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要随时有效调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影响人生命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等等,如何让人的生命有质量的成长,使之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品质。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对校园植物开展调查研究。进而了解植物、关注生命、提炼品质、升华人生。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学生生命成长环境中的一草一木所蕴含着的精神品质和育人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去发掘一些特殊植物身上隐藏着的可贵品质呢?为此,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门开设了《校园植物之
熊家沟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保生态,产业示范,综合治理,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水土保持产业(茶)示范园为核心,通过实施坡面水土整治、
所谓的冲突,就是指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比较自觉的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者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互相抵制或对抗,表现为交往双方在行为、语言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是幼儿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冲突是去除自我中心的关键因素,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个体能够学会协商互助合作,增长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为一体的,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①例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
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樂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动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育人功能是不可忽视的。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伴随音乐进行的舞蹈活动,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