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边活动,而是“以人为本”的师生双边活动,其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们生活的大部分都是课堂。于是,作为一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我,怀着对课程改革的美好憧憬,大胆地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近几年来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不仅改教材,而且还要“改教师”,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和大家探讨。
  一、还给学生“情感教育的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中学的重要课程,和语文学科一样具有“工具性”,在中学阶段必须抓好对学生的英语教育,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来自于教师的情感。因为任何一个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能让学生接受的,也只有这种“情感教育”,才能使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
  (一)注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而兴趣与情感又是密切相关的,情感是兴趣前提和基础,而兴趣则是情感的归宿。学生的情感来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古代圣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最好诠释。试想,课堂教学中,关心学生的话没有,伤学生语常用,学生对老师还有感情吗?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还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吗?因此,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再加上老师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引导,学生就才会对英语产生兴趣。
  (二)“充满激情的我”是给学生最好的一份礼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基点是“情感”,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热情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上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会竭力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教材中,教学环节中,教学过程中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于教学内容,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通过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三)教学中要注重“溶情”。“登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于海。”这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学中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还给学生 “交流对话的课堂”
  英语和语文一样是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和掌握,虽然英语教材中也为学生安排了一些对话,但毕竟只是教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的一种表现,根本达不到对话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这种对话课堂包括: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一)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去感悟文中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想,隐藏在英语单词背后的声音,实现课堂“以文会友”,让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课文。
  (二)师生对话。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双手,不再是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展现在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三)生生对话。对于课堂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三、还给学生“开放的课堂”
  (一)鼓励学生展现自我。教学不只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课堂上千万不要让这种“告诉”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应该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去体验和感悟,尽情地展现自己。
  (二)引领学生去读书。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本来就是例子,那么利用例子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三)在生活中学习英语。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一些英语设计的标志或产品商标,这已充分表明英语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好资源。
  四、还给学生“感悟的课堂”
  一堂课在成功与否,不只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要就是感悟,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正如特级教师窦桂说的:学生的感悟犹如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抵估的作用。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把教材当作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总之,在教育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得以学生为主体,这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能否有效地展开,则取决于教师能否主动参与。理解一门新课程、一部新教材、一种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  一、确立和落实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一般都会遇到两个共同的问题: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与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有哪些不同?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到底该怎么进行?  我想,品德与社会课与以前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我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笔者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尝试对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阅读的前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的兴趣高、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放手,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去做的,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自己去说的,让学生去说。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师生共同探究   “学启于思,思起于疑”,有疑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错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
期刊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属于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即使阅读了也不会学习好的写作方法,找不到作文的仿写点,如果我们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重视渗透写话训练,那么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将不再是难事。在课堂教学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作文的。  一、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上进行仿写  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结构很乱,东一鎯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感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
期刊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朗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作文时,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写的作文要么言之无物像一锅清水,要么言之无序似一桶浆糊,要么言之无文味同嚼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文有不少关卡,需要经过苦战才能攻破三道难关。  一、解放思想攻“神秘”关  有的同学作文不肯下工夫,常常是提起笔一挥而就,一篇作文只写几行字,敷衍了事。这样的态度是写不好作文的。而有的同学写作文肯下工夫,但却觉得作文很神秘,他们认为,作文总得“文”点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意味着教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做一个好的引导者?  一是真正干好一件事情,保持浓厚的兴趣、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愉悦的心情  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靠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授课方法,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枯燥和单调的书本中去索求知识,而这种求索知识的动力,给予者不是别人,正是教师。宽严相济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
期刊
作为被国家列入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德江县来说,每年都有10多万名青壮年农民工在外打工,全县20个乡镇的4万多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笔者所从教的青龙镇场口小学,在 1000多名学生中就拥有8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80%以上。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