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训练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科目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初中学生存在差异性,不是所有同学都喜欢体育运动,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寻求恰当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为初中体育训练效率提高不断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初中;体育训练;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单独依靠课时的体育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增加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训练的兴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和训练,并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抓住训练机会。其次,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并针对自己薄弱环节主动探寻解决办法。最后,具有兴趣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快抓住要点,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体育悟性具有积极性作用。
一、兴趣培养对于初中体育训练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兴趣是激发学生加强锻炼、自我提升的最高效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保障学生的体育训练课程能够按计划完成的助推器,尤其在开展一项新型训练课程时,如果学生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运动基础,那么在起步阶段会显得比较吃力,而体育本身会消耗学生大量的体力,因此很多学生难以坚持下去,甚至产生了半途而废的想法,而具有兴趣的体育训练,可以从精神层面支撑学生克服困难、保持激情。
(二)有利于体运训练顺利开展
初中体育课成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如果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兴趣,那么在任何一项运动的训练中都不能调动自身的情绪参与其中,缺乏动力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懈怠,从而导致整个课程参与度不深、开展较为缓慢。初中体育训练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有规律性的科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而培养运动兴趣能够促进初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并找到符合自身能力及爱好的运动,也是为学生保持终身运动的动力源泉。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很多人简单的认为,体育运动就是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形成肌肉记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实这种想法过于片面,体育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肌肉能力,同時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着重要影响。每个新的课程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在反复训练中形成肌肉记忆,同时也要深入思考,采用符合自己的方式并深度学习他人的优秀技巧,因此训练过程中老师需培养学生灵活性的体育思维,同时锻炼头脑与身体。
二、初中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训练环境不够完善
初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并不热衷是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致。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当前初中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从而也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加上长久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初中对于体育体育训练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训练环境也不够完善、体育资源较为匮乏使得很多训练项目没有充足的空间和场地,因此学生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往往教学过程较为敷衍,导致整个体育课程设计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们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参与其中。
(二)对于体育训练认知不够准确
长久以来,社会对于体育课程的偏见造成了对于体育训练认知的不够准确的问题,很多学校领导及一线体育教师并没有秉承科学正确的教学理解,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课程的培养,因此导致很多体育训练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也没有对训练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标准体系,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也逐渐对体育课程及训练失去了兴趣,学生也不会有更多的热情参与其中。
(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和机械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一些事物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因此学校的体育训练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方案制定,但是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是体育课程训练内容较为单调和机械,往往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内容过于陈旧,没能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手段。
三、培养初中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的策略探析
(一)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
当前初中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往往以及格制为主,只要达到20分的标准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但是这样的分数制像是完成一项任务,没有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质和潜能,也缺少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很多学生体育基础较好,能轻松达到20分,而有的学生基础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合格分数线所限制,甚至产生不自信以及消极情绪。建议初中的体育教育体制应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杜绝采用一刀切的分数制形式,而是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制定阶梯化的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信心,让体育教学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更加开放性的思想转变教学形式
现如今时代下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更加独立,接触的事物更加多元化,因此体育教学行事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注重年轻一代的兴趣爱好。建议体育老师要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的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问题,从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为自身的教学方案调整收集信息。盖板边“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而是更多的吸纳学生意见,在学生完成训练的同时培养更加广泛的兴趣,并为学生拓展教材内容以外的训练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育训练方法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综上所述,加强兴趣培养是初中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基础,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训练性质的重要性,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自身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强调学生的兴趣优化,采用更加开放性的思想为学生奠定重要的兴趣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毅.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8):115-115.doi:10.3969/j.issn.1006-8902.2013.18.096.
[2]林元雷.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俪人:教师,2015,(009):176.
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
【关键词】初中;体育训练;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单独依靠课时的体育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增加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训练的兴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和训练,并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抓住训练机会。其次,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能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并针对自己薄弱环节主动探寻解决办法。最后,具有兴趣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快抓住要点,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体育悟性具有积极性作用。
一、兴趣培养对于初中体育训练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兴趣是激发学生加强锻炼、自我提升的最高效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保障学生的体育训练课程能够按计划完成的助推器,尤其在开展一项新型训练课程时,如果学生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运动基础,那么在起步阶段会显得比较吃力,而体育本身会消耗学生大量的体力,因此很多学生难以坚持下去,甚至产生了半途而废的想法,而具有兴趣的体育训练,可以从精神层面支撑学生克服困难、保持激情。
(二)有利于体运训练顺利开展
初中体育课成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如果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兴趣,那么在任何一项运动的训练中都不能调动自身的情绪参与其中,缺乏动力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懈怠,从而导致整个课程参与度不深、开展较为缓慢。初中体育训练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有规律性的科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而培养运动兴趣能够促进初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并找到符合自身能力及爱好的运动,也是为学生保持终身运动的动力源泉。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很多人简单的认为,体育运动就是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形成肌肉记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实这种想法过于片面,体育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肌肉能力,同時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着重要影响。每个新的课程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在反复训练中形成肌肉记忆,同时也要深入思考,采用符合自己的方式并深度学习他人的优秀技巧,因此训练过程中老师需培养学生灵活性的体育思维,同时锻炼头脑与身体。
二、初中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训练环境不够完善
初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并不热衷是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致。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当前初中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从而也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加上长久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初中对于体育体育训练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训练环境也不够完善、体育资源较为匮乏使得很多训练项目没有充足的空间和场地,因此学生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往往教学过程较为敷衍,导致整个体育课程设计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们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参与其中。
(二)对于体育训练认知不够准确
长久以来,社会对于体育课程的偏见造成了对于体育训练认知的不够准确的问题,很多学校领导及一线体育教师并没有秉承科学正确的教学理解,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课程的培养,因此导致很多体育训练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也没有对训练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标准体系,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也逐渐对体育课程及训练失去了兴趣,学生也不会有更多的热情参与其中。
(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和机械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一些事物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因此学校的体育训练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方案制定,但是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是体育课程训练内容较为单调和机械,往往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内容过于陈旧,没能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手段。
三、培养初中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的策略探析
(一)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
当前初中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往往以及格制为主,只要达到20分的标准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但是这样的分数制像是完成一项任务,没有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质和潜能,也缺少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很多学生体育基础较好,能轻松达到20分,而有的学生基础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合格分数线所限制,甚至产生不自信以及消极情绪。建议初中的体育教育体制应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杜绝采用一刀切的分数制形式,而是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制定阶梯化的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信心,让体育教学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更加开放性的思想转变教学形式
现如今时代下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更加独立,接触的事物更加多元化,因此体育教学行事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注重年轻一代的兴趣爱好。建议体育老师要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的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问题,从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为自身的教学方案调整收集信息。盖板边“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而是更多的吸纳学生意见,在学生完成训练的同时培养更加广泛的兴趣,并为学生拓展教材内容以外的训练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育训练方法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综上所述,加强兴趣培养是初中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基础,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训练性质的重要性,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自身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强调学生的兴趣优化,采用更加开放性的思想为学生奠定重要的兴趣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毅.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8):115-115.doi:10.3969/j.issn.1006-8902.2013.18.096.
[2]林元雷.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俪人:教师,2015,(009):176.
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