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xww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源于疑问,有疑问才有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敢问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权威观”,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下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绝不批评,而是要启发他转换角度重新思考,让他树立信心;对那些有问题不敢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战胜自卑,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而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同桌之间或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实在连教师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讲明原因。这种教学民主、教学相长的氛围,可以促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其次,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允许学生随时举手发问,不管他们提的问题正确与否、有无价值,都要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出发予以积极评价。
  再次,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说明了疑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深刻,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越深入,收获就越大。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爱问
  1、创设开放式的人文情境。创设开放式的人文情境要求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不举手就发表意见。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是不着边际的问题,教师也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2、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起始、有目标但不知道如何到达的心理困境。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知识背景或学习材料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概念冲突,感到原有的认知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去解释一些自然或社会现象,布置学生去探索某种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性作业,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对比概括。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恰当地运用以上方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妙点拨,使学生会问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环节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侧重于提有关课文题目、字词的音形义方面的问题;学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侧重于提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巩固复习时,我则要求学生侧重于提有关知识应用方面的问题。
  其次,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种类。如:知识性问题侧重于“是什么”的问题,理解性问题侧重于“为什么”的问题,应用性问题侧重于“怎么做”的问题,评价性问题侧重于“好不好”的问题,深化性问题侧重于对内容深入探讨的问题等。
  通过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了如何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问的方向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实现了由思维层面向表达层面、由乱问到会问的转变。
  四、构建“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问的质量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积极思考,勇于提出疑问,大胆地表达见解。而“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桥梁”。“问题导学”,就是指教师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的有机结合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三案六环节”的问题导学模式。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教学时,我先根据“六环节”设计好“三案”。课前,让学生围绕“学案”在家认真预习课文;课堂上,学生将自学中的收获和困惑在组内、班级进行交流展示,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再围绕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不到难点处不点拨。在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后,下发“巩固案”进行矫正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根据反馈情况我再一次点拨提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进发,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本文拟就“激发创新兴趣、创设创新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数千年以来,创造已与人类之文明、民族之兴衰、国家之存亡息息相关,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所以,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予以解决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物理教学的开展中,实验教学是一项辅助
期刊
摘要:教师要有好的教学习惯。要求学生有好习惯,首先就得自己有好习惯,即有好的工作习惯、作风习惯。在教学的语言、文字和教态上也需要有好的习惯。   关键词:好习惯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反之,如果有了坏的习惯又不注意改正,也将受害一辈子,并且别人也可能跟着你受害。  教师要求学生有好的习惯,首先就得要求自己有好习
期刊
两会期间,农村教育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成教育公平,必须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然而,正如教育部长周济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中谈到的:要想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最关键的还是教师。  一、农村教师队伍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编制不足,农村教师紧缺   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师生比为小学1∶23、初中1∶18、高中1∶13.5;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一般小学1∶27、初中1∶19、高
期刊
为期十天的远程研修已随着酷暑的淡去悄然落下帷幕,但远程研修“网海”的波涛仍在激荡着我,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仍在放纵奔流着……   远程研修对一线教师,尤其对农村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课程专家指点迷津、高屋建瓴,授课教师风行水上、如沐春风,指导教师博学广识、精彩纷呈,学员老师孜孜以求、如饥似渴……智慧火花的碰撞、指向学习需求的专家引领、教学相长的互动交流,一切仍历历在目。  一
期刊
摘要:解题后需要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命题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的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学数学。  关键词:反思 分析 归纳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渠道,它以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供了厚实的“营养基”。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习作教学应力求从兴趣、观察、想象与思维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
期刊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来说具有指导性、激励性和示范性。教师课堂语言不仅关乎教学对话的沟通,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体现人文关怀的魅力,即“多一点激励性的语言,少一点讽刺挖苦性语言;多一点赏识性的语言,少一点批评贬损性的语言;多一点尊重性语言,少一点“霸权”性语言”,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感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审美教育看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呢?笔者从多年的
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虽然只是去掉两个字,概念的内涵却更加丰富,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了认识上的转变。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