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设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其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保证。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呢?
一、开放课堂,体现数学活动课的趣味性。
数学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形式靈活多样,不受课堂限制。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生动的数学活动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田忌赛马的影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查资料、找方法、思策略、议方案、试论证等一系列操作,既迎合了学生好奇的心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从而体会到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验证。使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知识自然掌握透彻。
二、自主探究,体现数学活动课的实效性。
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形式上又不能让活动课变为纯粹的玩的课,通过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获得对知识的深化;通过数学活动,要使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边玩边学,体会到数学的无穷乐趣的同时又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真正体现活动课的本质,突出了活动课的实效性。如“粉刷墙壁” 这节活动课,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齐唱《粉刷匠》这首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从实际粉刷的面积——涂料的选择——用料的计算三个方面去开展活动。学生在这一具体的情境下,综合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贴近生活,体现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它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类题时,我设计一个上楼梯的题目:“王强从一楼到三楼需走36级台阶,照这样计算,从一楼到八楼需走多少级台阶?”题目刚一出示,不少学生不加思索就马上说出答案:36÷3×8=96(级)为了让学生对这类知识有个全面了解,我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判断,而是组织全体同学亲自去走教学楼楼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四、挖掘内涵,体现数学活动课的教育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比如,教学“节约用水”时,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和实践活动调查搜集信息和数据,课上老师借用网络平台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总结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和统计知识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五、拓展应用,体现数学活动课的课外延伸性。
课外拓展延伸是对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补充,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这课时,课前先要布置学生去调查了解造成污染的原因,搜集有关数据;在教学“小小商店”时,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教学“粉刷墙壁”时,要让学生调查各种材料的价钱及工人工资等;学了“可能性”,可组织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这些都是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补充,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对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之,一节好的“实践活动”课,就应该是不拘一格,创意新颖,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充分展示学生自主操作、主动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放课堂,体现数学活动课的趣味性。
数学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形式靈活多样,不受课堂限制。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生动的数学活动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田忌赛马的影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查资料、找方法、思策略、议方案、试论证等一系列操作,既迎合了学生好奇的心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从而体会到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验证。使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知识自然掌握透彻。
二、自主探究,体现数学活动课的实效性。
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形式上又不能让活动课变为纯粹的玩的课,通过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获得对知识的深化;通过数学活动,要使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边玩边学,体会到数学的无穷乐趣的同时又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真正体现活动课的本质,突出了活动课的实效性。如“粉刷墙壁” 这节活动课,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齐唱《粉刷匠》这首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从实际粉刷的面积——涂料的选择——用料的计算三个方面去开展活动。学生在这一具体的情境下,综合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贴近生活,体现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它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类题时,我设计一个上楼梯的题目:“王强从一楼到三楼需走36级台阶,照这样计算,从一楼到八楼需走多少级台阶?”题目刚一出示,不少学生不加思索就马上说出答案:36÷3×8=96(级)为了让学生对这类知识有个全面了解,我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判断,而是组织全体同学亲自去走教学楼楼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四、挖掘内涵,体现数学活动课的教育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比如,教学“节约用水”时,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和实践活动调查搜集信息和数据,课上老师借用网络平台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总结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和统计知识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五、拓展应用,体现数学活动课的课外延伸性。
课外拓展延伸是对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补充,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这课时,课前先要布置学生去调查了解造成污染的原因,搜集有关数据;在教学“小小商店”时,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教学“粉刷墙壁”时,要让学生调查各种材料的价钱及工人工资等;学了“可能性”,可组织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这些都是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补充,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对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之,一节好的“实践活动”课,就应该是不拘一格,创意新颖,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充分展示学生自主操作、主动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