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导入,三全其美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有机会听过某校教师的一节音乐课(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火车开了”)。这节课得到了所有听课者的好评。大家给予最多关注的是这节课的导入。一个巧妙而又简单朴实的导入,收到了多方面的教学效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看看这个教学片断:
  师:坐过火车的同学举举手好吗?
  生:全都举起手来。
  师:哦。看来大家都比较熟悉火车了。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
  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
  师(大声):呜……是这样吗?(大家说是这样)
  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
  生:火车的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师:大家这样一说,我都想要坐火车了!这样吧。我们来玩一玩坐火车的游戏。怎么样?
  (同学们纷纷拍掌欢呼。)
  (教师将歌曲“火车开了”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个子较大的学生当火车头,然后师生一个接一个列队,组成火车车厢状,师生同游戏。)
  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
  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上海,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汽”的声音,“火车”在教室里绕圈行驶。)
  师:刚才有的同学嘴里发出“汽”的声音是什么意思?
  生:火车在发动时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师:你们真细心!现在请你们自由组合小组进行活动,用8分钟时间创编一组动作。我们马上举行一个开火车的比赛,看哪列火车开得最精彩!
  (继续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室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动脑创编:有的为火车添上钻山洞的情节,有的给歌曲创编了第二段歌词。
  教师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奇迹,真是奇迹……我还没教你们,怎么大家都会唱啦?居然还创编了一段歌词!”老师的情绪很快感染了学生,他们立即露出得意的神情。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展开教学,用一个巧妙的导入不但为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而且为整节课的教学路径定下了基调,开辟了如火车铁路般畅通无阻的道路。在学生的倾心投入中轻轻松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本节音乐课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规:以听助学,以学促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节课的教学就是这样。教师一反常规,把所授歌曲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律动。在这样反复欣赏的基础上,游戏不断地变换形式,虽然伴奏音乐是相同的,但教师每一次引导“玩”的方式不同,于是学生乐此不疲地置身于《火车开了》的音乐中,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一次又一次地戏玩,在不知不觉中就“听”会了歌曲。这就摈弃了“师教生唱”学唱歌曲的老模式,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发挥。同时,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听辨能力得到培养,对音乐的敏感性也得到了加强。我们知道,6、7岁儿童就能够用语言较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能力,缘于他们生活在浓浓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母语。在《火车开了》的教学中,教师无形中借助了同样的原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浸染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歌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心理学也证实儿童具有“不随意注意”的心理特点。有时看似他们在玩,可他们的耳朵并未“闲着”,仍然在接受信息。他们就是有这种顾此又得彼的本领。
  二、另辟蹊径:乐中求知,动中求智
  教师一开课就没有像往常一样宣布今天学唱哪首歌,也没有搞诸如发声练习的常规,而是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再也不会担心这个乐句我唱不好,那个难点我学不会。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脑,围绕老师的问题“怎样玩才更像开火车”,献计献策。并在玩中创编出新的歌词:“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火车开啦!穿过高山,跨过大桥,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多么快乐!”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学会,找到了知识;理解了词意,充实了知识;自编歌词,扩大了知识量。达到了学一通百的效果。
  三、满心欢喜:人人参与,个个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个性差异搭配小组成员,组合成小组,并强调小组表演时必须人人参与。这样每个人都成为小组的一分子,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他们会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齐心协力开火车,谁也不能掉队。只有这样我们组才能把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争得第一名。此时,学生的集体观念顿然萌发,接受能力强的,自发地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每个小组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他们在分配“车头、车箱”角色时将体验到协商、合作的重要意义。而作为教师缘于“放手”,没费多的口舌做协调工作,学生就很快地融合在一起,能力弱的同学得到来自同伴的帮助。这里没有歧视、嘲笑,没有自卑感、怯懦心理的影响,能力强的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学生间平等互助、共同提高。每个人都会被集体的力量所震撼,所感染,自信心随着所在集体被认可而愈来愈强。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改变了个人的状况,每一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育只要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力的火花将如泉涌一般喷薄而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恰似缕缕春风,吹绿了中小学校园,广大一线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高效课堂新篇章。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正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拓宽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内涵,增强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在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愉快地参与和体验是幼儿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幼儿时期的阅读教学活动要着重培养幼儿“在体验中对话,在对话中体验”,要让幼儿参与阅读的整个过程。那么,如何让幼儿的早期阅读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学生自治,不是自由活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题记  案例现象:  班上有一位名叫金某某的男生,是一名典型的“双差生”。每天我来到学校,接受到最多的信息就是:“你们班的金某某又没有完成作业”、“金某某上课又在睡觉了”、“金某某今天和老师顶嘴了”……  由于小金同学在学习上经常与各门功课的老师产生摩擦,所以也就不断的有老师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而创设情境,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创设情境,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中,已作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的确,计算能力牵涉到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严谨扎实的数学品质习惯,甚至牵涉到做人的基本原则问题,因此,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高度重视的。  一、严格要求,是前提保障  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
星期二上了《认识分数》这节课,到现在感觉还是有些晕。  一拿到教材,说实话,教材的思路清晰,有整数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得一个,到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可以用什么表示?结合学生的体验,引出分数1/2,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理解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且感知整体(也就是单位“1”)不同,它的1/2也不相同。接下来是学习几分之几,结合实际,有机渗透1/2=2
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是生命跳动的语言,是图景灵秀的语言,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然而纵观过去的朗读教学,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把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力  音乐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获得最好
【摘 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要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惩罚教育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德育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等。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以下便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