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生活积累 发掘作文素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扩展生活,丰富积累;指导实践、提炼素材;细心品味、开拓思路,使学生乐于作文。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发掘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每里空荡荡的,无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内容诸方面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丰富写作的题材。
  一、 扩展生活,丰富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要想使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注意开展尽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展他们的思维,锤炼他们的语言。因为活动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空间,能够调动其所有的感官,让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们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它既源于生活,又提升生活。
  人们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错,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生活的真谛,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学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拮取生活中最精彩、最有趣的场景时,他们会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疑惑不解的问题就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宽泛的材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街市、村落、农家、田野、工厂、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访问,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善于从实践活动中发掘写作素材,并将其写入文章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二、 指导实践、提炼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他在论及好文章与生活材料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材料,也就是“有所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指留心自己从事的学习、劳动、活动、自己的生活实践,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因此,指导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多“玩”,小学生既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又要学会痛痛快快的“玩”,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动物、做小创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进行体育锻炼、做小试验。在小组里和同学一起“玩”,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讨论,用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创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有一种欣慰涌上心头,就会发现生活原本是这样妙趣盎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这样,还发愁没内容、没材料可写吗?
  诚然,没有材料,或者材料不够用,固然写不出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加选择,或选材不当,仍然写不出好文章。人们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语言比作细胞,可见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根据。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和提炼材料的能力,即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等内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 细心品味、开拓思路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料;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如果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学生生活内容太单调,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多元化生活的背景下,深入生活实际,细心品味,开拓作文思路。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一日生活,选一个侧面表现普通家庭的缩影;指导学生观察班内一日生活,选一个观察点反映班级动态;利用课前三分钟或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时事新闻、科技知识,讲讲故事,朗读名篇等等。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题材。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即使在农村,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春耕秋收,赶鸭放牛,风土人情、礼仪习俗,如果把这一枝一叶及时搜集,并把它真实记下来,那么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枝繁叶茂的园林。这样,学生的视野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变得愈加开阔,作文的材路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开阔。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1.12
  [3] 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石康镇康乐小学)
其他文献
对于刚接触作文课的小学生来言,往往在上作文课时感到头痛,甚至讨厌上作文课。常常出现咬笔头,摸后脑,迟迟打不开思路,即使绞尽脑汁,写出的文章也是三言两语,几句空洞的干瘪的话。如:写一株植物时,只能用几句大话写植物长得高或长得美,不知从其它角度和具体的数字中体现植物的高大和美,不知从植物的枝﹑叶﹑花﹑果等方面进行描写。写一件事或一个人物时,事情是自己亲自做过或经历过的,人物也是经常接触到的。但在写作时
期刊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以现代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具体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多数教师仍然遵循着“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即使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出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
期刊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既教育”,认为“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进学生,走进生活,在新理念指引下,我认为应让语文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把教科书与听障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给他们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生命活力的知识。  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聋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缓慢,理解知识片面,对课文中较为深刻的道理往往不能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法,但在写作中却常常表现为一种极具效果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一件锐利的法宝。其特点是结构整齐、语调协调。用于描写则穷形尽相,用于列举则言简意赅,用于抒情则酣畅淋漓,用于说理则周密严谨,用于论证则气势磅礴。它常常能收到“壮文势,广文义”的奇特效果,如同一枚“集束炸弹” 它使文章语言鲜亮,内容丰富,中心突出。  排比句不但结构整齐、语调协调,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
期刊
伴随着学生用小星星、月亮等卡片对教室的布置,音乐课《夜晚多美好》开始了。讲课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的是东北民歌《摇篮曲》的录音,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中,她走到学生中间坐下,与他们一起欣赏。大部分同学都闭上了眼睛,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一曲终了,学生意犹未尽,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讲课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空间:  录音播放《夜晚多美好》,两首歌有异曲同
期刊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某小学语文试卷上有一考题:雪化了会变成什么?一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多么有创意又脱俗的回答,可他偏偏答错了,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水”。  看过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孩子挺不幸吗?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他们的创造精神怎能不被扼杀?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对
期刊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听不到朗朗读书声,早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课堂上,读课文仅仅是念文字,毫无语气,更不说抑扬顿挫,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学生不愿读书,二是教师没注重朗读训练。《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重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情感因素,积极发挥评价功能,展示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快乐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感触颇深: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爱因期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