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的艺术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充满了艺术性,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一、话题艺术:趣味性与价值性并存
  有效的课堂讨论必然要围绕话题展开,话题可以是学习内容中的重要问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知识点或观点,或是将新旧知识连接于一体的专题等。
  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兴趣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话题,让学生可以兴趣盎然地思考、讨论和总结。话题设计的价值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话题具有挑战性,有一定思维价值,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有价值的思考;二是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并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认识、新方法、新知识。
  例如,《负荆请罪》一课可以设计讨论话题:“为什么说蔺相如是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廉颇又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了解人物的性格与做事风格,体会蔺相如顾全大局及廉颇知错就改的高尚品质。
  二、时机艺术:适宜性与准确性共抓
  组织课堂讨论的时机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有效抓住组织讨论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关键点,即学习内容的重难点需要突出强调、引发学生思考或总结时;二是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需要知识的拓展学习或纵深学习时;三是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大多数学生困惑且不能独立解答时;四是当学生思维比较局限,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来拓展思维时;五是学生在学习时或学习后,有相当数量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或疑虑时。
  例如,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老妇人的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抛锚了,同学们想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是怎样的心情?”教师原本只希望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并无组织讨论的设计,却发现学生热切地表达感受,教师便抓住时机临时组织课堂讨论,以分析“妇人车抛锚时和乔依到来为她修车时的不同心情”为话题,让学生把文中的相关表达和关键词汇找出来,体会文章主旨。
  三、介入艺术:适时性与融合性并重
  学生的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仍需要教师不断观察和倾听,掌握讨论进度及学生的讨论范畴等,并在需要时及时介入,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介入,需要重视适时性与融合性。教师介入时机的把握,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对话题的起始问题讨论时间过长,没有进入正题讨论时;二是无关讨论较多,一直在问题的“外围”徘徊,甚至偏离话题时;三是某学生发言时间过长时;四是组内成员都在积极发言,却无发言次序,变成谁也不听别人讲只顾表达自己时;五是当小组讨论内容出现逻辑性错误而学生并未发现时。介入的融合性主要指教师介入后的发言需要目的明确,紧扣话题,与学生的讨论内容融为一体,以保证学生讨论不会因教师的介入而中断,保持讨论的延续性和整体性。
  例如,《愛之链》一文的课堂讨论,当某个小组成员一直围绕着各自遇到不同困境中的感受,而没有围绕正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时,教师就需要适时介入,巧妙地将讨论的话题引入正题,以保证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小学语文的课堂讨论充满了艺术性,包括讨论话题的设计艺术、组织讨论的时机艺术和介入讨论的介入艺术等,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灵活运用,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实现理想的课堂讨论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而践行“亮我”教育,其目的也是给学生一个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信心,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技能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技能迁移和在实践中运用。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正迁移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成精彩课堂。一、在设疑“展示”中引导迁移  学则须疑。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计算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以核心素养为主,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小学计算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一、价值取向  1.核心目标。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三大基本能力之一,这主要是由于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启蒙,
期刊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综合性”“活动方式特殊性”及落实过程中诸多的“不可预知因素”,其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成果生成和评价等都充满了挑战。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和自我评价,并以评促思,以思导行,才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与理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基本策略。一、发展性—
期刊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同样存在着组织信任,这不仅表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是学校组织信任最核心的部分。信任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师生之间就会竖起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师生冲突、信任危机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只有彼此信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愿意在学习上请教教师,生活上求助教师,情感上依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作为信任的主体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编织
期刊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重点往往围绕书本知识与课堂内容展开,教师、家长、社会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以实践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素养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变得不知所措,一切从头学起,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析  欧洲教育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欧洲各国教育发展及改革提出了纲领性目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学习”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应用。与此同时,在众多的数学“尝试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我们也明显看到了“形式主义”的影子。如:小组内分工、任务不明确,导致表面热闹、一切顺利的假象;教师干预太多,小组学习成了纯因果性的活动;教师对于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及时引导。等等。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应启发学
期刊
STEM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整合。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体现这四大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实现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STEM属于综合教育,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将四种元素有序组合,才是STEM活动。小学科学教学可以通过多个策略,借助STEM活动,实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一、开展多元整合,丰富STEM活动内容  
期刊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奠定了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谈几点看法。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来都不矛盾,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诗、词、文、赋,其实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的最
期刊
开展语言与数学之间的教学研究,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回归本源,从数学本身出发,抛开不必要的形式干扰,找准数学体系与小学学生思维认知的契合点,才能在教学上取得长足进步,培养出一流的数学人才。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从两个角度探讨如何从语言角度开展数学教学。  一、从思维着手,让学生构建数学理解  数学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研究的客观事物,但数学是在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思考意识和探索奥秘的欲望,让学生有动力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适合课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内心形成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结合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派生和演变而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抓手就是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关联处来创设情境和设置冲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