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e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则是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探索热情。在课堂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与时间,尽量少用教师“给予问题”的教学方式,切实改变教师的课堂语言霸权,给予学生提问权,允许学生疑问、质问、反问、追问,让课堂上教师的声音少一些,学生的声音多一些。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已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准备,从心理方面讲,他正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没有思维准备,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质量有着很大影响。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使学生思维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或引导学生从错误的思维轨道进入正确的思维轨道。
  二、鼓励学生“奇思妙想”的非从众思维
  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激发探究的兴趣;对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肯定的基础上耐心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畅谈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敢于创造,敢于进取,不要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学生创造的萌芽。
  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从而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尤其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学实验已日渐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生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做中学”,在数学体验中寻求发现,在数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断摸索和完善探究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掷硬币猜一猜是正面还是反面,学生对正面和反面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预测,继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学生发现实际与预测的结果相比有圈套的差距,对自己预测的结果产生了怀疑,然后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统计。学生通过对统计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感受到随着掷的次数不断增加,出现正反的比例起来越接近预测的结果,从而验证出自己预测的结论是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预测、实验、分析、结论”,积极开展操作、讨论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了研究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
  四、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环境和条件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
  五、信息交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交流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交流有利于形成開放、平等、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的讨论分析和集体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思维、处理分歧意见、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相互启发、借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个人观点、个人的思维也从集体智慧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上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可能活跃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对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的指导与引导要逐渐减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让学生经历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起始年级开始,坚持不懈,注意总结,定能取得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一篇好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写作素材积累能力 观察能力  引言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语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写作训练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训练,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且决定学生认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更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
前几年各地刮起杜郎口旋风,近期各地又都在向衡水中学学习,仔细分析这些教育现象,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學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将课堂打造为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活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数学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高职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 数学的特点 高职高等数学 重要性  1.引言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高等数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地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对于学生来讲,高等数学无法给自己的专业学习带来即时的作用,没有相应的价值;一些老师认为高等数学并不是高职院校的主课,
摘 要: 新课的“引入环节”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每堂课开始,学生刚进教室,课间嬉闹轻松的余兴尚未消除,大部分学生的心思还在操场上游荡。此时教师独具匠心、趣味横生的“引入”不仅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学习上来。通过教学实践,作者发现“魔法”引入这种独特、新颖的方式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关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合作探究、学法指导等方面谈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课堂提问 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下面我具体谈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  一、情境创设有
摘 要: 开放课堂时空,还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开放小学数学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开放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活跃、自由的空间中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开放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练习内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开放式教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现在推行的“以学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说明: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