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年的努力,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推动高校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此感到欣喜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现行财务管理方法过于老旧,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一天不解决,高校一天就不能顺利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时代的到来,既为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也添加不了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一旦退缩,就会失去先机。从实践角度来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高校不多,大多数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财会工作模式,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为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明晰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优化财会工作。文章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高校财务会计的新特点,第二部分分析财会工作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提出财会工作的改善策略。
一、高校财务会计的新特点
(一)工作方式发生改变
在网络环境下,财会工作的方式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人工操作已经成为过去,新的工作模式逐渐形成。财会人员只需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由系统完成统计分析,就可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结果的呈现形式不只有纸质版,还有电子版。电子报告利于传输,并且能够减少文件损失、丢失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如图1所示。除了必要的文字、图片外,还能添加视频、音频等内容。高校领导看到这样的报告后,能够准确把握发展情况,从而推测出今后的走势。
(二)回归素质教育本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技术的支持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员是财会工作的执行者,其能力关系到最终结果。在网络环境下,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如会计、管理等,还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实践证明,现有人员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为适应新环境变化,高校应科学制定计划,帮助财会人员进步。待符合要求后,就可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教研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伴随时间的推移,教研水平显著提升,最终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也被称作会计的前提,其是指对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主体、分期、货币等内容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假设。在网络环境下,财会工作发生变化,使得会计假设也发生变化。会计分期的最大意义在于找出不同时期的差别,并归纳出会计核算标准及方法。会计主体参照这些内容,编制出财务报告,给高校做决策提供依据。当前,财会人员无需等到本会计年度的结束,就能从网络上获取到相关数据。如此一来,就能缩短报告编写周期,提升报告的可信度。此外,受货币计量的影响,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无法在报告中有所体现。信息内容缺失,会造成高校领导无法全面发现问题。问题的存在会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拖慢了发展步伐。
二、高校财会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基础薄弱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信息化,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预期仍有一段差距。当前,高校领导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常言道:“意识决定行动。”缺少科学认知,必然无法做出有效行动。当前,财会信息化建设问题频频出现,根源在于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即便是有高校着手推动信息化发展,但受限于方法经验缺失,导致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工作方法单一
之所以要实现财会工作的网络化,目的在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效益评估的准确性。管理评估工作做到位,就能让高校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但事与愿违,高校大多没有实现网络化目标。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来源不同、搜集整理方法不同,导致制定的管理策略有所区别。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会采取对比的方法。但也只是对两个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工作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致使财会管理缺乏科学性。
(三)标准尚未建立
众所周知,高校的牵扯面较广,财务信息数量庞大。但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导致各部门衔接存在问题。财会人员无法及时获得信息,那么信息使用上就会出现偏差。即便是信息共享及时,但由于录入方式存在差异,徒增了信息整理工作的难度和数量。综合多方面考虑,可以给出这样的判断,即高校财会工作质量之所以无法得到保证,最大原因就是工作标准缺失。
(四)安全管理缺失
网络是高校财会工作开展的基础,因其具有开放性原则,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当前,高校网络存在一些漏洞,这为问题产生提供了温床。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构建完整的防火墙体系,导致漏洞无法及时填补。二是没有出台规范的使用规则,即便是制定规则,也没有落实下去。总而言之,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无疑会增加财務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高校财会工作的改善策略
(一)培养科学认知
要想让高校财务工作与时俱进,首要解决的就是意识问题。高校领导要率先纠正错误看法,既要清楚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也要明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高校领导要亲力亲为,给财会人员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进一步促进员工思想转型,需要发起宣传攻势。一方面,在校内关键区域悬挂标语,并发放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定期在工作群推送信息,为财会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内容应丰富,除了要剖析现存问题,指明发展方向外,还要具体传授方法,普及成功经验。待财会人员的科学认知养成后,就会主动推进信息化发展,使得财会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二)构建互动机制
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信息准确,才能确保预算管理合理、效益评价准确。高校应主动构建互动机制,这样做既能打破沟通屏障,也能提升信息的准确性。首先,高校要统一相关人员的价值观,确保力往一处使。其次,赋予高校人员参与权和决策权。在多方努力下,建立科学完善的交流机制。不仅要贴合实际,还要拥有前瞻性。待机制革新后,要在内部大肆推广。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当然,高校要广开言路,发现机制漏洞,进而采取补救措施。如此一来,高校就能获得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以此为依据设置工作路径,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科学设计标准
标准化是高校财会工作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是否建立统一标准。设计要求要参照国际标准,这样才能确保一步到位。设计过程要坚持全覆盖、全参与等原则。只有做到这两点,就一定能获得预期结果。待标准出台后,高校应立即推广。随着推广的深入,标准会逐步深入人心。再开展财会工作时,相关人员会尽可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的财务信息,才能为高校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财会工作一定能实现规范化发展。
(四)打造安全系统
高校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要做好安全管理。为确保管理工作卓有成效,高校应打造安全系统,如图2所示。搜集国内外信息,以此为参照发掘系统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譬如,高校应积极调研市场,挑选出符合要求的设备,以弥补管理设备不足。将具体需求告知软件供应商,由其对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功能性。安装与系统匹配的防火墙,并定期升级数据库,查找潜在病毒。待系统打造完毕后,就要着手制定使用规范。不同层次的人,使用权限要有所不同。财会人员拥有录入权、修改权等,其余人员只具备浏览权。财会人员在使用系统时,既不能插入自己的U盘,也不能随便登录外网。在数据导出、传输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确保万无一失。
图2 高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四、结语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网络就已问世。历经多余研发与实践,技术环境相对成熟,并对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财会工作。为满足新时代要求,不能光喊口号,要落到实处。高校应坚持“四步走策略”,以此提高财会工作质效。第一步,开展宣传攻势,培养科学认知。第二步,构建互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第三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工作标准。第四步,打造安全系统,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时代的到来,既为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也添加不了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一旦退缩,就会失去先机。从实践角度来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高校不多,大多数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财会工作模式,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为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明晰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优化财会工作。文章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高校财务会计的新特点,第二部分分析财会工作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提出财会工作的改善策略。
一、高校财务会计的新特点
(一)工作方式发生改变
在网络环境下,财会工作的方式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人工操作已经成为过去,新的工作模式逐渐形成。财会人员只需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由系统完成统计分析,就可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结果的呈现形式不只有纸质版,还有电子版。电子报告利于传输,并且能够减少文件损失、丢失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如图1所示。除了必要的文字、图片外,还能添加视频、音频等内容。高校领导看到这样的报告后,能够准确把握发展情况,从而推测出今后的走势。
(二)回归素质教育本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技术的支持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员是财会工作的执行者,其能力关系到最终结果。在网络环境下,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如会计、管理等,还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实践证明,现有人员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为适应新环境变化,高校应科学制定计划,帮助财会人员进步。待符合要求后,就可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教研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伴随时间的推移,教研水平显著提升,最终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也被称作会计的前提,其是指对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主体、分期、货币等内容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假设。在网络环境下,财会工作发生变化,使得会计假设也发生变化。会计分期的最大意义在于找出不同时期的差别,并归纳出会计核算标准及方法。会计主体参照这些内容,编制出财务报告,给高校做决策提供依据。当前,财会人员无需等到本会计年度的结束,就能从网络上获取到相关数据。如此一来,就能缩短报告编写周期,提升报告的可信度。此外,受货币计量的影响,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无法在报告中有所体现。信息内容缺失,会造成高校领导无法全面发现问题。问题的存在会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拖慢了发展步伐。
二、高校财会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基础薄弱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信息化,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预期仍有一段差距。当前,高校领导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常言道:“意识决定行动。”缺少科学认知,必然无法做出有效行动。当前,财会信息化建设问题频频出现,根源在于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即便是有高校着手推动信息化发展,但受限于方法经验缺失,导致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工作方法单一
之所以要实现财会工作的网络化,目的在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效益评估的准确性。管理评估工作做到位,就能让高校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但事与愿违,高校大多没有实现网络化目标。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来源不同、搜集整理方法不同,导致制定的管理策略有所区别。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会采取对比的方法。但也只是对两个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工作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致使财会管理缺乏科学性。
(三)标准尚未建立
众所周知,高校的牵扯面较广,财务信息数量庞大。但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导致各部门衔接存在问题。财会人员无法及时获得信息,那么信息使用上就会出现偏差。即便是信息共享及时,但由于录入方式存在差异,徒增了信息整理工作的难度和数量。综合多方面考虑,可以给出这样的判断,即高校财会工作质量之所以无法得到保证,最大原因就是工作标准缺失。
(四)安全管理缺失
网络是高校财会工作开展的基础,因其具有开放性原则,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当前,高校网络存在一些漏洞,这为问题产生提供了温床。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构建完整的防火墙体系,导致漏洞无法及时填补。二是没有出台规范的使用规则,即便是制定规则,也没有落实下去。总而言之,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无疑会增加财務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高校财会工作的改善策略
(一)培养科学认知
要想让高校财务工作与时俱进,首要解决的就是意识问题。高校领导要率先纠正错误看法,既要清楚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也要明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高校领导要亲力亲为,给财会人员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进一步促进员工思想转型,需要发起宣传攻势。一方面,在校内关键区域悬挂标语,并发放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定期在工作群推送信息,为财会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内容应丰富,除了要剖析现存问题,指明发展方向外,还要具体传授方法,普及成功经验。待财会人员的科学认知养成后,就会主动推进信息化发展,使得财会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二)构建互动机制
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信息准确,才能确保预算管理合理、效益评价准确。高校应主动构建互动机制,这样做既能打破沟通屏障,也能提升信息的准确性。首先,高校要统一相关人员的价值观,确保力往一处使。其次,赋予高校人员参与权和决策权。在多方努力下,建立科学完善的交流机制。不仅要贴合实际,还要拥有前瞻性。待机制革新后,要在内部大肆推广。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当然,高校要广开言路,发现机制漏洞,进而采取补救措施。如此一来,高校就能获得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以此为依据设置工作路径,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科学设计标准
标准化是高校财会工作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是否建立统一标准。设计要求要参照国际标准,这样才能确保一步到位。设计过程要坚持全覆盖、全参与等原则。只有做到这两点,就一定能获得预期结果。待标准出台后,高校应立即推广。随着推广的深入,标准会逐步深入人心。再开展财会工作时,相关人员会尽可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的财务信息,才能为高校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财会工作一定能实现规范化发展。
(四)打造安全系统
高校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要做好安全管理。为确保管理工作卓有成效,高校应打造安全系统,如图2所示。搜集国内外信息,以此为参照发掘系统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譬如,高校应积极调研市场,挑选出符合要求的设备,以弥补管理设备不足。将具体需求告知软件供应商,由其对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功能性。安装与系统匹配的防火墙,并定期升级数据库,查找潜在病毒。待系统打造完毕后,就要着手制定使用规范。不同层次的人,使用权限要有所不同。财会人员拥有录入权、修改权等,其余人员只具备浏览权。财会人员在使用系统时,既不能插入自己的U盘,也不能随便登录外网。在数据导出、传输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确保万无一失。
图2 高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四、结语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网络就已问世。历经多余研发与实践,技术环境相对成熟,并对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财会工作。为满足新时代要求,不能光喊口号,要落到实处。高校应坚持“四步走策略”,以此提高财会工作质效。第一步,开展宣传攻势,培养科学认知。第二步,构建互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第三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工作标准。第四步,打造安全系统,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