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导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集中、参与的调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导入巧妙,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相反,如果导入枯燥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会直接表现在学习行为上。而没有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便无法充分发挥,整个教学也会如一潭死水,而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导入环节,精心设计,演绎精彩,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许多名师成功的教学案例都是非常重视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的原则与类型作一概述。
一、导入的原则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无意注意时间多于有意注意时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事物越新颖有趣,他们越喜爱,参与的动机越强。因此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导入,以幽默的语言、多样的形式来增强数学导入的趣味性与形象性,赢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2.探索性。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导入平铺直叙,没有丝毫的悬念,没有思考的价值,就无法引发学生的关注。因此导入要有探索性、启发性,要“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
3.目的性。导入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明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怎样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要注重导入的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通过导入,教师要让学生明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4.全体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入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入,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导入的类型
1.游戏导入。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更符合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将趣味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设计趣味游戏导入,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同时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好玩的游戏中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游戏式的导入更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上课伊始,我首先提出,我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本领大。我先让学生来出题,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数,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答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一听说要和教师比本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给出了许多数,我都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接下来由我来考学生,学生发现自己给出答案的时间比我的速度要慢许多,而且我的准确率也非常高。这样学生自然就很想和我来学学这个本领,这样在愉悦的游戏中便顺其自然地导入了新知的学习。
2.故事导入。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我积极收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并进行自主创编,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动听的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状态下进入新知的学习,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转接,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分数大小”这一内容时,我创编了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孙悟空是小学生喜爱的经典人物,与它相关的故事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以此来导入避免直接讲述的枯燥性与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对分数如何比较大小这一知识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意识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地投入教学中来。
3.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相比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多媒体有着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斑斓的文字、动态的效果、精彩的画面,将单调的黑板变成了多彩的屏幕,把枯燥的语言讲述变成了以图文声像来传递,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表现出来。融入多媒体的导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如在学习“认识基本图形”时,我将教材上的静止的图形在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知的学习,既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特点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又可以将知识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4.问题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的驱动下,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善于为学生的主动发问创造条件,要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样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5.操作导入。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让学生在一堂课上老实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这很难办到,但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座位,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而且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以实际的操作来导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大量感性材料,从而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导入时间虽短,但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导入,来演绎更多的精彩。
(责编 高伟)
一、导入的原则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无意注意时间多于有意注意时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事物越新颖有趣,他们越喜爱,参与的动机越强。因此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导入,以幽默的语言、多样的形式来增强数学导入的趣味性与形象性,赢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2.探索性。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导入平铺直叙,没有丝毫的悬念,没有思考的价值,就无法引发学生的关注。因此导入要有探索性、启发性,要“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
3.目的性。导入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明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怎样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要注重导入的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通过导入,教师要让学生明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4.全体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入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入,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导入的类型
1.游戏导入。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更符合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将趣味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设计趣味游戏导入,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同时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好玩的游戏中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游戏式的导入更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上课伊始,我首先提出,我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本领大。我先让学生来出题,让学生任意给出一个数,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答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一听说要和教师比本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给出了许多数,我都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接下来由我来考学生,学生发现自己给出答案的时间比我的速度要慢许多,而且我的准确率也非常高。这样学生自然就很想和我来学学这个本领,这样在愉悦的游戏中便顺其自然地导入了新知的学习。
2.故事导入。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我积极收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并进行自主创编,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动听的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状态下进入新知的学习,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转接,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分数大小”这一内容时,我创编了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孙悟空是小学生喜爱的经典人物,与它相关的故事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以此来导入避免直接讲述的枯燥性与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对分数如何比较大小这一知识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意识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地投入教学中来。
3.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相比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多媒体有着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鲜艳的色彩、斑斓的文字、动态的效果、精彩的画面,将单调的黑板变成了多彩的屏幕,把枯燥的语言讲述变成了以图文声像来传递,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表现出来。融入多媒体的导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如在学习“认识基本图形”时,我将教材上的静止的图形在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知的学习,既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特点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又可以将知识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4.问题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的驱动下,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探索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善于为学生的主动发问创造条件,要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样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5.操作导入。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让学生在一堂课上老实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这很难办到,但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座位,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而且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以实际的操作来导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大量感性材料,从而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导入时间虽短,但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导入,来演绎更多的精彩。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