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及发展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床药物研究中对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日益严格,特别是中国药典中对特殊物质和有机杂质的鉴别和分析日趋复杂,对一些治疗窗口窄,安全范围小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检测迫在眉睫,为优化合成路线,提高药品质量,药物分析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药物检测提供保障。本研究对新型色谱联用技术在分析领域进行分析整理,了解色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和进展,为药物治疗和物质检测提供科学指导。各种分析方法各独特的优势,在灵敏度,特征性,检测速度各有所长。采用色谱联用技术,可以优势互补,将是未来发展趋势。色谱作为分离手段,光谱充当鉴定工具,两者取长补短,已成为当今分析领域中复杂成分样品分析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色谱联用;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35-03
  色谱技术(hyphenated techniques in chromatography,HTC)是将具有高分离效能的色谱技术与能够获得丰富化学结构信息的光谱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目前,随着临床药理学、药动学、生物药剂学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各种色谱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法医学、商业检验研究工作中成为最引人瞩目的前沿技术之一。色谱技术因其理论的深入研究,技术的日异完善,仪器和组件的不断更新,使其在分析领域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气相色谱与有机质谱的联用系统(GC-MS)是最早实现(1957年)的联用仪。70年代,GC-MS已开始作为商品出售;80年代,已开始普及应用;迄今技术日臻成熟,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目前气-质联用在联用技术应用中十分活跃,它的成功应用能使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定量一次完成,毛细管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检测限已达10-9g~10-12g水平[1]。对于药物分析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GC-MS在合成产物的确证,有机合成反应中副产物的鉴定,中药未知成分的鉴定,药物代谢物的研究等方面均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该方法利用了质谱仪扫描快、灵敏度高的特点,而且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所获得的质谱,碎片信息量大,重复性好。因此GC-MS联用仪多具有10万或几十万张质谱的数据库,以供比对定性。气相色谱仪可以看作是质谱仪的进样系统,相反也可以把质谱仪看作是色谱仪的检测器。因质谱仪
  灵敏度高、特征性强、要求分析试样必须是高度纯净物(除MS-MS联用技术外),色谱技术为质谱分析提供了色谱纯化的试样,质谱仪则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
  虽然GC-MS联用仪是最成熟的联用装置,但由于受样品的挥发性限制或极性的影响,分析前常常需要衍生化处理后再分析,因此使用范围不如LC-MS广泛。但在其分析范围内该法具有高分辨能力和高灵敏度,仍然是分析工作者经常选择的方法。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90年代发展成熟的分析技术,它集HP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高灵敏度、极强的结构解析能力、高度的专属性和通用性、分析速度快于一体,已成为药品质量控制(包括药物中微量杂质、降解产物、药物生物转化产物的分析鉴定)、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体内药物和药物代谢研究中其它方法所不能取代的有效工具[2]。HPLC法可以分离的化合物范围远较GC法为大,与GC-MS联用技术相比较,GC法对样品的极性和热稳定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在GC-MS联用技术分析前,样品的预处理极为重要。LC-MS联用分析前样品预处理简单,一般不要求水解或者衍生化,可以直接用于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同时分离和鉴定。LC-MS技术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和极强的定性、专属性于一体,成为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有效分析工具:(1)样品适用范围宽。一般不要求水解或者衍生化处理,即可直接用于检测强极性化合物,如结合型代谢产物。LC-MS可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很宽,一般为50~2000m/z,有的仪器可达50~6000m/z,而且能够检测多种结构的化合物。(2)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对复杂基质中痕量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可提供结构信息。通过软电离方式,一级质谱中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加合离子峰可以给出分子量信息。(4)利用碰撞诱导裂解能够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可提供丰富的化学结构信息。HPLC-MS的不足主要为:(1)由于离子化问题,对部分化学成分的响应差,不能分析所有结构类型的化合物。(2)对色谱流动相的组成有限制,不宜使用非挥发性缓冲盐,挥发性缓冲盐的浓度也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LC-MS的应用范围。(3)所提供的化学结构信息尚不足以彻底解决化合物的鉴定问题,尤其对阐明化合物的基团连接位置和立体构型等缺乏证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LC-MS技术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3 电喷雾离子-质谱技术(ESI-MS)
  ESI-MS是由 Yamashita和Fenn在1984年发明的一种大气压电离技术[3],在大气压状态下各种物质以液体状态通过各种接口进样,离子蒸发各种物质,进样液滴直径变小,表面离子化加大,电荷密度增加,挥发度高的离子优先从样孔射出,进入气相,形成的离子样品通过锥孔、聚焦透镜进入质谱仪随后被检测出来。其特点是:(1)离子聚集、离子活化,离子肼产生,质荷比分析等都在一个空间中进行,离子传输损失减少,碎片峰的干扰大幅减少;(2)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后,样品进入质谱仪的性态多样性,有单电荷的准分子离子,有多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类、核酸和多肽等,在质谱图上呈现多电荷特征离子峰图,特征峰突出,使检测分析质量大幅提高,检测范围扩大,在药物筛选、农药检测、中药成分鉴定等应用前景广阔。(3)灵敏度高,可以检测10-8M以下的物质,微量物质的检测优势明显。(4)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分析,可提供检测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质量的详细信息,对于复杂混合物的分析优势明显。有学者应用ESI-MS技术对三氯苯达唑原料药、克林霉素有关物质、长春花生物碱、莲子心生物碱进行研究分析[4],均取得很好的分离作用,质谱图出峰时间短,峰形尖锐,效果明显,实验证明ESI-MS技术对药物分析手段限制小,应用范围广阔,在快速鉴定微量物质方面前景广阔。   4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
  HSCCC是由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Ito Y博士等研发出来的新型液液分配技术[5],其原理为:不用任何固体作载体,互不相容的两相溶剂在绕成线圈的聚四氟乙烯管内做高速行星式运转,当螺旋管分离柱绕公轴以800r/min高速旋转时,靠近公轴的两相溶剂混合,远离共轴的两相溶剂静置分层,达到流动力学平衡时,开始进样,样品在两相反复快速分离混合,最终按照分配系数的大小依次洗脱,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又开发出正胶轴色谱分离技术(CCC)[6],双向逆流色谱技术(DuCCC)[7],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技术(PH zone refining CCC)[8],它们在旋转原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解离常数和疏水性的不同各具优势,对分离天然大分子蛋白、复杂成分中药分离、食品药品检测和环境污染检测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使用这项技术分离提纯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农药残留,筛选活性物质等[9-11]都取得理想的分离目的。分析型HSCCC还可以与光谱或色谱连用,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确定化合物分子结构发挥重要作用。HSCCC以其分辨率高,洗脱方式多样,重现性好,与其他分析仪兼容性强,性能可靠在天然药物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5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LAC)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是利用含偶联抗体的固定相做亲和层析住,选择性可逆吸附待测物抗原物质,达到从复杂化合物中分离提纯目标物的目的[12]。在LAC应用中,有目的依据不同化合键作用原理,有目的的选择亲和配位体,发挥对目标分子独特的亲和能力,识别特征物质。可同时进行筛选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不同成分的分离[13]。利用被测物质反应原性,待测物质粗提液流经免疫吸附柱时,对抗体有特殊亲和力的抗原物质吸附到色谱柱,使被测物质选择性的提取和浓缩[14-15]。其特点是:(1)专属性、选择性强,只有特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识别;(2)提纯、富集效果好,由于只对特性集团产生吸附作用,操作简便,分离度高。(3)可重复使用,对色谱柱毒化作用低,可反复活化使用。现与其他色谱技术联合分析方法多种,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IMAC),凝集素亲和色谱(ALAC),细胞膜亲和色谱(CMC),分子烙印亲和色谱(MIC)等[16]。亲和色谱技术应用广泛,纯化分离天然药物活性蛋白,筛选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对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天然药物作用机制等都发挥都特作用。
  6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
  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NIRS)是一种用于鉴定有机物质十分有用的技术。近红外光谱是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um,MIRS;2500~25000nm)中C-H,N-H,O-H和S-H的共振吸收,具有高信息量。波长范围为780~2526nm(12820~3959cm-1),而且该光谱取决于粒子大小、多晶型、残留溶剂、湿度等等因素,因此待测物光谱的鉴定不可能直接与参比物质光谱比较后确定,常常需要将所得数据经合适有效的数学处理后方能进行[17]。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无需耗损样品和化学试剂,及易于实现现场分析等特点[18]。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愈益广泛的应用。
  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是运用在药品检验上一项新的技术,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及时发现假劣药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快检技术是现场检查中提供发现假劣药品的初筛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可疑药品进行暂控,大大缩短了抽检周期。同时也节省了资源,提高了监督抽验的阳性率,而且可以防止假劣药品的转移和流失,有效的打击不法分子,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做出很大贡献,进一步净化了我们的药品市场。目前近红外快速鉴别系统具有400多个通用定性分析模型,40个定量分析模型,基本可以满足市场中的常见药品快速筛查[19]。化学系统鉴别法将常用的13类化学药品按其结构分别建立了37个鉴别系统,实现了对同系物药物的互相区分,可以对各类制剂的560余种药品实行快速鉴别。中成药化学快速鉴别系统可对182种中成药实现了快速鉴别。中药材快速鉴别系统已经建立了230种中药材的快检方法[20];药品信息查询技术可实现对19余万条药品质量信息数据的实时查询。
  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临床药物检测,中药复杂成分分析,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提供保障。色谱技术正朝着联用化,智能化,微量化,自动化发展。随着各个学科不断渗透,更多新的色谱技术还会不断涌现,检测手段也会日益丰富。
  [参考文献]
  [1] 李娟,任路静,孙冠男,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3(4):434-446.
  [2] Kaiser P,Akerboom T,Wood WG.A novel LC-DMS/M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diac glycosides digoxin and digitoxinusing caesium adducts[J].Clin Lab,2006,1-2(52):37-42.
  [3] Yamashita M,Fenn JB.Electrospray ion source:Another variation on the free-jet theme[J].J Phy Chem, 1984,88:4450.
  [4] 周慧.电喷雾质谱及其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05:12-13.
  [5] Ito Y.New continous extraction method with a coil pianet centrifuge[J].J Chromatogr,1981,207:161-170.   [6] 黄宝康,秦路平,郑汉臣,等.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及中药质控中的应用[J].中药材,2001(10):757-761.
  [7] 陈亚丽.反相气相色谱技术表征咪唑基离子液体物化性质的方法学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3:37-38.
  [8] 陈建兰,李庆山,王汉平,等.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方法学的建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9):1852-1856.
  [9] 邸多隆,郑媛嫒,陈小芬,等.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1,39(2):269-275.
  [10] 欧霞,李劲平,佘志坚,等.高速逆流色谱法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南药学,2014(3):246-250.
  [11] 黄宝康,秦路平,郑汉臣,等.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及中药质控中的应用[J].中药材,2001(10):757-761.
  [12] 张丹妍,马明福,张丹媚,等.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J].癌变·畸变·突变,2012(1):71-74.
  [13] 吴笑春,高月.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在血液地高辛浓度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2):83-85.
  [14] 刘望才,朱家文.亲和色谱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07,32(4):27-29.
  [15] 王炜,侯艳.浅谈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113-114.
  [16] 陈芳有,罗永明,吴样明,等.亲和色谱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230-234.
  [17] 谢青.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7,19(11):95-98.
  [18] 丁东.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19] 孙学惠,郭涛,刘涛,等.药物检测新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2,13(9):566-567.
  [20] 雷利利,张熙洁,侯林中,等.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1,22(39):3733-3735.
  (收稿日期:2014-08-0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PR)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Mogensen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4例,并且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监控体检的正常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PR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CRP等指标大量蛋白尿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的水平,微量蛋白尿组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水平,差异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髌上囊积脂血症的临床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创伤性髌上囊积脂血症患者的临床及0.35T MRI资料。结果 MRI表现为髌上囊内脂-液平及脂-液-液平,上层均为脂肪信号,MRI显示以轴位及矢状位为佳,MRI还较好显示了伴发的膝关节其他创伤及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经过冷敷、穿刺抽液、理疗、复发及顽固性者经负压吸引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髌上囊创伤性积脂血症具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对高血压病控制率、血压水平和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6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血压控制率、血压水平和知识态度行为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率。 结果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血压控制率由18.77%提高到41.07%(P<0.05),血压水平有所下降(P<0.05),有过量饮食、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不良行为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3月在我院眼科治疗的88例(12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60只眼治疗上给予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而对照组的60只眼在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同时进行联合小梁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及频率。 方法 选择70例呼吸机治疗持续超过10d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并且在每次使用前均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并且在治疗后第7天对管道进行更换,对照组仅使用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但不对管道进行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间,72h不同部位采集样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及对呼吸机参数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沈阳市某社区绝经期冠心病妇女普适性生活质量水平现况。 方法 连续选择沈阳市某社区绝经期冠心病妇女74例,对照组为居住在同一社区、同龄健康女性55例。两组对象均接受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问卷)和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表(Kupperman量表)等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调查。 结果 绝经期冠心病组SAQ问卷中各因子评分及SAQ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时,前者Kupper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大鼠中枢痛觉Apelin的调制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探讨Apelin在机体中枢痛敏作用,为降低机体痛觉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利用注射器通过自制套管对大鼠侧脑室进行相应物质注射,即实验组注射Apelin、对照组A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注射盐酸吗啡,之后10、20、30、40、50、60min分别测量TFL%,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大鼠痛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化学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8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其中2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24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妥珠单抗同步放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老年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皮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两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d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以温肾健脾、化气行水为治疗大法,探讨温肾化气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温肾化气丸,6g/次,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济生肾气丸,6g/次,3次/d。疗程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尿蛋白、尿潜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