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质疑 激发兴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87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教师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一个个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常常伴随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教师应将高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那么,高效教学应该从何处入手呢?
  一、质疑——点亮高效教学之灯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
  案例《小珊迪》(王菘舟执教)
  (课始)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三次逃票》的故事。(缓慢而低沉地说)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此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师:同学们猜猜看,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呢?
  生:德国公司的经理看不起中国人。
  生:大概是这位留学生专业不对口吧?
  生:留学生要价太高。
  ……
  师(继续讲述):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不!缺知识吗?不!缺能力吗?也不!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
  学生都爱听故事,特级教师王菘舟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文中寻找答案。其实,文中小珊迪身上存在的优秀品质,正是我们中国留学生所缺少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二、兴趣——点燃高效教学之火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并辅以绘声绘色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案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先来考考大家。你觉得《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最值得读者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不过(故意惊讶) ……司马迁这么年轻,怎么就有了写《史记》的志向呢?
  师:今天让我们把课文作为文献好好研读研读,然后在小组里就这个问题来个“学术沙龙”。你们愿意吗?
  生(大声地):愿意!
  (学生很投入地读书,热烈的讨论声洋溢在整个教室)
  生:我们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司马迁从小听了乡亲们讲的英雄故事,受到感染,所以从小立志写《史记》。
  生:司马迁从小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所以从小立志写《史记》。
  生:我们小组从语文书上考证后认为,司马迁的父亲要立志编史书,司马迁受到父亲的大志影响才写《史记》的。
  师:大家的观点很有见地,老师也受到了不少启发。那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原因对司马迁的影响最大呢?请将文中的有关语句读出来。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创设了一个“学术沙龙”,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历史考证,并把课文作为文献去研读,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情境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学生对课文的创造性阅读、滔滔不绝的发言、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智慧的火花也在这种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不断闪现,而教师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灌输。
  其实,教学有没有高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课文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或是学得怎么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教师即使教得再辛苦,那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一个好的课堂是一股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咏其间,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活。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其核心是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与发展,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价值追求。  一、关注学生的表现  学生的表现有时是一个细节,但在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这些细节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
从这期开始,本栏目名称更名为"语言理论研究"。本栏目主要发表语言理论方面的特色论文,兼顾语言其他领域的论文。这期最有历史意义的文章是80多岁的著名语言学家、中国人民大学
大会的组织者彭泽润教授要我这个从事理论语言学工作的老兵之一说几句话。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不能出席这次理论语言学的盛会,在这里谨以书面形式向大会致以诚挚的祝贺,祝贺大会圆
数学概念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和符号,以最概括、最简约的方式反映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共同本质属性,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抽象的概念往往是他们不易掌握的。要突破这一难关,就要做到“静态概念,动态演绎”,让“静态”概念在引入、理解、深化的过程“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他们获得积极、深层次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运用
现在课堂教学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如处理不好,实际学习成效并不理想。  一、课堂合作学习现状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课堂上往往会有以下现状:  1.如果是合作读书,小组人员互不相让,有的说要齐读,有的说要轮流读,有的说自己要先读,结果导致谁也不听谁的,各自为政。  2.如果是查字典,常常是一个人查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其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那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师生感情,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
新时期的习作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习作教学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富有个性特征的作文。    一、引导观察,开掘写作源泉    观察生活,要做到“三心”:有心、细心、留心。生活的海洋里,每一朵浪花都令人赏心悦目。“有心”是要我们热爱生活。秦牧曾写过《小羊的刺激》一文,他说:“母羊奶房里面,奶是有了,然而不经过小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心目中,数学既抽象又乏味难学,让人昏昏欲睡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大多数农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没有多少兴趣,学习成绩不高。怎样才能教好农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