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潜力、个性和素质,以达到让学生继续发展和提高的目的。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做出相关分析。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开端,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所以,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创新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一题多解。小学数学教学不可脱离生活,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例题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到题型的深度和知识点含量,再按照层次分为几组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变得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如“开火车”“数学诊所”“自编儿歌”等,把有趣味的活动融入在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在娱乐中进行知识反思,思维重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密度,层次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将竞争制度带入到课堂之中,形成不断竞争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活力。比如,当让学生做练习题时,可以赞美算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在做有难度的题型时,用“看谁最聪明,最能干”的话去鼓励学生;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写激励的评语,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等。用这些方法,让知识环环相扣,竞争不断推行。帮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在展示与发挥中,闪烁着学生的学习灵感和闪光点。
二、指导学生进行质疑
“疑”是创新思想的火花,“问”是对真理的追求,也是创新的前提。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是来源于质疑。因此,在学生认同的过程中,出于好奇心提问时,要根据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等特点,把问题和问题答案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指导,鼓励提问,提高创新的可能。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提出一个普遍的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就去解决,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如,教学“面积的认识”,如果想让学生了解面积是什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桌椅,书本的表面。由于实例都是规则的矩形,看出大小是不难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表面是什么样子,那么,你还想到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开始活跃起来,并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有多少个面呢,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苹果的表面指的是哪里?”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给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学习就是讨论、探索和发现、创新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物体的表面”有了很多创新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迸发出强大的思维,自行解决问题。
三、引导求异,创新思维品质
开放的求异思维,是拥有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该注意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规则,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考方法。从问题的角度来看,对培养学生和发展不同的思想是有益的。
例如,在教学两个量比差应用题“篮球比排球多几个”这一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例如,1.排球比篮球少几个?2.篮球和排球相差几个?3.篮球再少几个就与排球一样多?4.排球再多几个就与篮球一样多?这些问题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回答时的顺序就不会一样,会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高效的学习中来,使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可能。
四、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与生活处在同一过程,教育教学必须包含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可以验证和支持教育的需要。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联系点为目标,搭起这座桥梁,正是由于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才会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里有多重要,用数学思维去对待生活。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兴趣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讲台变成舞台,使每個学生成为小演员,在聚光灯下表现自己,例如,分别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同时出发或者不同时出发的情境。这样的形式非常真实,耗时较少,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心理素质也可以得到锻炼,在乐趣和知识的海洋中,让课堂散发出不一样的美。
五、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打造民主课堂
合作和共同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在有意识情况下积极主动接受教师指导的过程。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实践中教师必须有勇气去克服古板的教学方式,勇往直前。对学生要适当放手,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开放起来,要提升学生的参与率,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要给予学生一些权利,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合作精神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更多地动脑思考、感受,使学生成为探索的先行者。有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一点发散思维或一个方面渗透到其他方面,为自己的智慧插上翅膀。创新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必须允许学生特立独行,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科技创新导报,2015(6):139-140.
[2] 钟振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学周刊,2011(17):89-89.
[3] 李皓.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s1).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开端,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所以,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创新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一题多解。小学数学教学不可脱离生活,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例题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到题型的深度和知识点含量,再按照层次分为几组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变得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如“开火车”“数学诊所”“自编儿歌”等,把有趣味的活动融入在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在娱乐中进行知识反思,思维重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密度,层次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将竞争制度带入到课堂之中,形成不断竞争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活力。比如,当让学生做练习题时,可以赞美算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在做有难度的题型时,用“看谁最聪明,最能干”的话去鼓励学生;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写激励的评语,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等。用这些方法,让知识环环相扣,竞争不断推行。帮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在展示与发挥中,闪烁着学生的学习灵感和闪光点。
二、指导学生进行质疑
“疑”是创新思想的火花,“问”是对真理的追求,也是创新的前提。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是来源于质疑。因此,在学生认同的过程中,出于好奇心提问时,要根据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等特点,把问题和问题答案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指导,鼓励提问,提高创新的可能。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提出一个普遍的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就去解决,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如,教学“面积的认识”,如果想让学生了解面积是什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桌椅,书本的表面。由于实例都是规则的矩形,看出大小是不难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表面是什么样子,那么,你还想到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开始活跃起来,并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有多少个面呢,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苹果的表面指的是哪里?”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给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学习就是讨论、探索和发现、创新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物体的表面”有了很多创新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迸发出强大的思维,自行解决问题。
三、引导求异,创新思维品质
开放的求异思维,是拥有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该注意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规则,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考方法。从问题的角度来看,对培养学生和发展不同的思想是有益的。
例如,在教学两个量比差应用题“篮球比排球多几个”这一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例如,1.排球比篮球少几个?2.篮球和排球相差几个?3.篮球再少几个就与排球一样多?4.排球再多几个就与篮球一样多?这些问题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回答时的顺序就不会一样,会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高效的学习中来,使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可能。
四、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与生活处在同一过程,教育教学必须包含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可以验证和支持教育的需要。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联系点为目标,搭起这座桥梁,正是由于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才会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里有多重要,用数学思维去对待生活。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兴趣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讲台变成舞台,使每個学生成为小演员,在聚光灯下表现自己,例如,分别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同时出发或者不同时出发的情境。这样的形式非常真实,耗时较少,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心理素质也可以得到锻炼,在乐趣和知识的海洋中,让课堂散发出不一样的美。
五、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打造民主课堂
合作和共同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在有意识情况下积极主动接受教师指导的过程。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实践中教师必须有勇气去克服古板的教学方式,勇往直前。对学生要适当放手,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开放起来,要提升学生的参与率,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要给予学生一些权利,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合作精神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更多地动脑思考、感受,使学生成为探索的先行者。有发散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一点发散思维或一个方面渗透到其他方面,为自己的智慧插上翅膀。创新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必须允许学生特立独行,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科技创新导报,2015(6):139-140.
[2] 钟振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学周刊,2011(17):89-89.
[3] 李皓.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