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的双边性、互动性得到了改善,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学生获得均等的交往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话的过程,是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过程。没有交往,课堂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就会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话交流”的呼声日渐高涨,教师要摆脱“示范独白”的尴尬境地,打造富有个性、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课堂。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数学课堂交往的现状尚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师呈权威化。部分教师置身于课堂教学的权威,恪守传统的“为师独尊”的思想,在教学中总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他们沦为接纳知识的容器。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传输呈单一化。课堂教学应具有丰富的交往方式、灵动的交互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合作、人机之间的交互,无不呈现出和谐共生、民主交融的氛围,然而,当前教学中却存在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不平衡的现象,造成了教学的僵化、呆板。
3.交往呈形式化。小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呈“形式化”的倾向,课堂表面气氛活跃,然而合作流于形式,激发不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部分教师提问肤浅,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对话不够深入,思维不够“发散”,难以出现真知灼见。
4.交往呈狭窄化。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然而部分教师青睐成绩优秀、表现欲强的学生,他们拥有比其他同学更多的交往机会,而大部分学生的交往活动往往被忽视,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
二、“共解问题”式教学的涵义
“共解问题”式教学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师生的多向交往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共解问题”式教学的流程
1.问题共生。问题能承载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演绎逻辑推理,因此它是思维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富有艺术的提问能切中要害、引人深思,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与学生一同建构高效、有价值的问题。首先,问题要有有效性,要围绕教学主题,联系教学重点;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能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再次,问题要有梯度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础水平,教师要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适宜的梯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最后,问题要有开放性,要具有延伸和拓展的空间,要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机会。如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小丽在水果店花20.4元买了苹果和香蕉共5kg,已知苹果每千克3.6元,香蕉每千克4.8元,”教者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通过设计表格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可设小丽买了xkg苹果列出方程。教师让学生探索其它解法,继而共生问题:“若设小丽买了xkg香蕉,可列出怎样的方程?”
2.生生交流。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教学难以兼顾全面,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的学生资源,引导学生汲取他人智慧,实现知识共享,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成果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为保证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交流讨论离不开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讨论交流的前提和基础,缺乏思考的讨论也是低层次的、流于形式的。二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部分教师不注意捕捉信息、不巡查活动情况,当学生遇到障碍时,也不加以引导点拨,使讨论的问题不能够继续深入。三是离不开学生的交往技能。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交往技能,如清晰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关注、倾听并能中肯地评价别人的发言,对认同的观点要予以支持和鼓励。
3.合作演练。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达到查漏补缺、调控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检测。学生在完成后交给同桌批改,若一方出错,由错误方讲清楚出错的原因,再由另一方予以帮助。若双方均有错误,让其展开讨论,争取共同解决问题。对于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小组交流,分享多种解法。
4.共同反思。教师借助于自身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反思提升自我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交往中,教师要反思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等内容。学生要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反思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反思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反思解题方法,使知识更具结构化、系统化。
总之,“问题共解”式教学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他们在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了知识网络,提高了学习技能,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数学课堂交往的现状尚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师呈权威化。部分教师置身于课堂教学的权威,恪守传统的“为师独尊”的思想,在教学中总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他们沦为接纳知识的容器。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传输呈单一化。课堂教学应具有丰富的交往方式、灵动的交互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合作、人机之间的交互,无不呈现出和谐共生、民主交融的氛围,然而,当前教学中却存在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不平衡的现象,造成了教学的僵化、呆板。
3.交往呈形式化。小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呈“形式化”的倾向,课堂表面气氛活跃,然而合作流于形式,激发不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部分教师提问肤浅,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对话不够深入,思维不够“发散”,难以出现真知灼见。
4.交往呈狭窄化。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然而部分教师青睐成绩优秀、表现欲强的学生,他们拥有比其他同学更多的交往机会,而大部分学生的交往活动往往被忽视,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
二、“共解问题”式教学的涵义
“共解问题”式教学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师生的多向交往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共解问题”式教学的流程
1.问题共生。问题能承载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演绎逻辑推理,因此它是思维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富有艺术的提问能切中要害、引人深思,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与学生一同建构高效、有价值的问题。首先,问题要有有效性,要围绕教学主题,联系教学重点;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能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再次,问题要有梯度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础水平,教师要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适宜的梯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最后,问题要有开放性,要具有延伸和拓展的空间,要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机会。如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小丽在水果店花20.4元买了苹果和香蕉共5kg,已知苹果每千克3.6元,香蕉每千克4.8元,”教者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通过设计表格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可设小丽买了xkg苹果列出方程。教师让学生探索其它解法,继而共生问题:“若设小丽买了xkg香蕉,可列出怎样的方程?”
2.生生交流。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教学难以兼顾全面,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的学生资源,引导学生汲取他人智慧,实现知识共享,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成果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为保证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交流讨论离不开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讨论交流的前提和基础,缺乏思考的讨论也是低层次的、流于形式的。二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部分教师不注意捕捉信息、不巡查活动情况,当学生遇到障碍时,也不加以引导点拨,使讨论的问题不能够继续深入。三是离不开学生的交往技能。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交往技能,如清晰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关注、倾听并能中肯地评价别人的发言,对认同的观点要予以支持和鼓励。
3.合作演练。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达到查漏补缺、调控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检测。学生在完成后交给同桌批改,若一方出错,由错误方讲清楚出错的原因,再由另一方予以帮助。若双方均有错误,让其展开讨论,争取共同解决问题。对于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小组交流,分享多种解法。
4.共同反思。教师借助于自身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反思提升自我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交往中,教师要反思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等内容。学生要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反思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反思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反思解题方法,使知识更具结构化、系统化。
总之,“问题共解”式教学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他们在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了知识网络,提高了学习技能,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