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其首要特征是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本文笔者针对这一课堂理念,就如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课堂策略,结合多年思想品德教学、教研实践作了简略的探索。
【关键词】高效课堂爱学习会学习
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实现这一终极目标?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下文是笔者就这一课题结合自己多年思想品德教学、教研实践的探索:
一、让课堂新颖有趣,使学生想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他们的学习的动机,激活思维,使学生爱学习。
例如讲授《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的公民》这一内容时,本人创设了多媒体教学,先是放出“爱心大使”丛飞的照片,让学生猜猜是谁,他曾参与哪些公益活动?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本人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的公民?丛飞是合格公民吗?学生带着好奇阅读教材并讨论归纳:要做个合格公民,首先要树立国家观念;其次是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最后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丛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你参加过公益活动吗?并呼吁同学们要用实际行动像丛飞大哥学习,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最后以他的歌曲《愿你幸福》结束。像这样新颖有趣的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不少学生热泪盈眶,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把生活搬进课堂,使学生喜欢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想当初,我们只是把教材看成是教与学的工具,唯一的资源时,学生是多么厌学思想品德课。现在想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时的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太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成为了条条框框的说教,从而让学生厌烦而厌学。如何让学生喜欢、爱学思想品德课,笔者认为,焦点所在是教师要把生活搬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把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融入生活之中,把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联系起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真正体现教育家陶行知说的:“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为此,要求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三结合”:结合学生、结合生活、结合实际。让学生从课堂里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喜欢、爱学。
例如学习《保护个人隐私》一课时,我结合探究园板块,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情境研讨:1.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你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2.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3.你本人是否也想偷看别人的日记?4.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还能举出学习、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对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都乐于思考、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就把一节看似枯燥的理论课变成了一节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课。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乐意学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初中学生最不爱学的什么课?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答是思想德品课。原因正如上点分析的那样,与我们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改变这一状况,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最爱学习的课堂,教师就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觀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有了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这样学生才喜欢。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学方式,正好凸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弥补了旧教学模式的不足。
例如:学习《勿为小恶》这节时, 我用多媒体呈现探究题目,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确探究目标,并合作、讨论、探究式地完成下表:
要求学生熟记犯罪的含义和它的三个基本特征。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采用了讨论式,小记者采访等形式,共同探讨:1.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注意辨析题)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整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泼、兴奋的状态,效果非常好。为了巩固知识,还用小黑板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供学生探讨:
(广东09)近年广东法院判处未成年人罪犯文化程度情况 单位:人
(注:上述表格中高中文化程度包括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等。)
(1)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2)针对上表所反映的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像这样就把一节看似枯燥的理论课变成了一节学生人人参与、丰富多彩,气氛活跃的课堂。
四、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
(一)指导学生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材就是让学生感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一字一句,深刻领会教材的具体内容,遵循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找出体现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和重点内容三个方面目标的知识点,作自我消化,为交流活动,做好准备。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努力求得自己解决,而后带着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同学、老师探讨解决,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关心国内外时政热点话题,增长知识,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指导学生学会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知识是学生消化、掌握以至运用知识的关键环节。如在复习课中,指导学生整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而后结合各知识点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理解,让学生勾勒出教材的脉络,找出内容的要点。只有学生理解了教材知识,才能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进行内化,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道德能力,从而驱动自己的行为。
(三)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思想品德课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为主的学科。在记忆时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还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如:(1)理解记忆。先理解识记的内容,再进行记忆,这样不但记得牢,而且不容易遗忘。(2)概括记忆。把一个大的知识点所包含的小的知识点概括出来再记忆。如:“宪法”居于首要地位的原因可概括三点。(3)比较记忆。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后记忆。如:“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的”与“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相比较; “犯罪”与“一般违法”相比较(4)归类记忆。将零散的基础知识,根据某个共同点进行归类,再进行记忆。如:意义类、措施类等
(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懂得学以致用,是能力的提升,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会越学越有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结合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首先,指导学生要注意把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尝试对其进行利与弊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其次,指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深化,不仅要学会联系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学会用所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学习完《走艰苦创业之路》一课后,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与艰苦奋斗精神不相称,并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学生中好的行为加以对照、引导,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建设中粗略的探索,实践证明这几点方法确实能起到课堂教学高效的效果。在此,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以共同推进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中民《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3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
[3]吴一凡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效课堂爱学习会学习
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实现这一终极目标?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下文是笔者就这一课题结合自己多年思想品德教学、教研实践的探索:
一、让课堂新颖有趣,使学生想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他们的学习的动机,激活思维,使学生爱学习。
例如讲授《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的公民》这一内容时,本人创设了多媒体教学,先是放出“爱心大使”丛飞的照片,让学生猜猜是谁,他曾参与哪些公益活动?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本人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的公民?丛飞是合格公民吗?学生带着好奇阅读教材并讨论归纳:要做个合格公民,首先要树立国家观念;其次是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最后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丛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你参加过公益活动吗?并呼吁同学们要用实际行动像丛飞大哥学习,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最后以他的歌曲《愿你幸福》结束。像这样新颖有趣的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不少学生热泪盈眶,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把生活搬进课堂,使学生喜欢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想当初,我们只是把教材看成是教与学的工具,唯一的资源时,学生是多么厌学思想品德课。现在想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时的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太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成为了条条框框的说教,从而让学生厌烦而厌学。如何让学生喜欢、爱学思想品德课,笔者认为,焦点所在是教师要把生活搬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把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融入生活之中,把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联系起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真正体现教育家陶行知说的:“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为此,要求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三结合”:结合学生、结合生活、结合实际。让学生从课堂里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喜欢、爱学。
例如学习《保护个人隐私》一课时,我结合探究园板块,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情境研讨:1.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你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2.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3.你本人是否也想偷看别人的日记?4.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还能举出学习、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对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都乐于思考、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就把一节看似枯燥的理论课变成了一节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课。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乐意学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初中学生最不爱学的什么课?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答是思想德品课。原因正如上点分析的那样,与我们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改变这一状况,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最爱学习的课堂,教师就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觀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有了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这样学生才喜欢。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学方式,正好凸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弥补了旧教学模式的不足。
例如:学习《勿为小恶》这节时, 我用多媒体呈现探究题目,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确探究目标,并合作、讨论、探究式地完成下表:
要求学生熟记犯罪的含义和它的三个基本特征。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采用了讨论式,小记者采访等形式,共同探讨:1.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注意辨析题)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整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泼、兴奋的状态,效果非常好。为了巩固知识,还用小黑板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供学生探讨:
(广东09)近年广东法院判处未成年人罪犯文化程度情况 单位:人
(注:上述表格中高中文化程度包括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等。)
(1)上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2)针对上表所反映的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像这样就把一节看似枯燥的理论课变成了一节学生人人参与、丰富多彩,气氛活跃的课堂。
四、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
(一)指导学生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材就是让学生感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一字一句,深刻领会教材的具体内容,遵循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找出体现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和重点内容三个方面目标的知识点,作自我消化,为交流活动,做好准备。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努力求得自己解决,而后带着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同学、老师探讨解决,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关心国内外时政热点话题,增长知识,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指导学生学会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知识是学生消化、掌握以至运用知识的关键环节。如在复习课中,指导学生整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而后结合各知识点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理解,让学生勾勒出教材的脉络,找出内容的要点。只有学生理解了教材知识,才能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进行内化,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道德能力,从而驱动自己的行为。
(三)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思想品德课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为主的学科。在记忆时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还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如:(1)理解记忆。先理解识记的内容,再进行记忆,这样不但记得牢,而且不容易遗忘。(2)概括记忆。把一个大的知识点所包含的小的知识点概括出来再记忆。如:“宪法”居于首要地位的原因可概括三点。(3)比较记忆。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后记忆。如:“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的”与“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相比较; “犯罪”与“一般违法”相比较(4)归类记忆。将零散的基础知识,根据某个共同点进行归类,再进行记忆。如:意义类、措施类等
(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懂得学以致用,是能力的提升,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会越学越有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结合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首先,指导学生要注意把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尝试对其进行利与弊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其次,指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深化,不仅要学会联系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学会用所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学习完《走艰苦创业之路》一课后,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与艰苦奋斗精神不相称,并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学生中好的行为加以对照、引导,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建设中粗略的探索,实践证明这几点方法确实能起到课堂教学高效的效果。在此,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以共同推进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中民《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3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
[3]吴一凡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