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没有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在思想上缺乏有效创新,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类与自身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逐渐形成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从地理的角度对人地协调观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置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鉴于高中地理的综合性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要素、时空观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中最为基本的素养,主要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对某个特定的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认知,并探索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1]。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2.1联系现实生活,培养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相应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保障相应教育活动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高中地理的教育价值。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关键技能和优秀品格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综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培养人地协调观念。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变迁的视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各大城市的宣传片,让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环境、生存空间等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充分了解到不同地区有着相应的发展特色,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复制,强化学生思想认识,有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
2.2引入生活化案例,辅助知识解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化案例,辅助学生解读知识,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很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和体现,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案例,将其整理并纳入教学资源中,从而实现对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案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以“环保出行”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他们平时会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对各种出行方式也十分熟悉。这一生活化主题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乘坐公交车、私家车出行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3]。
2.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化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目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逐渐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思维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先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对太阳与地球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创设问题情境做铺垫。待到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只谈了太阳辐射的有利影响,那么是不是太阳只会产生有利影响呢?学生回答“太阳的紫外线会灼伤人体皮肤”“太阳耀斑会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通信”。问题情境创设,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多个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逆向思维、辩证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综合思維素养得到有效培养[4]。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桂,步玉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87.
[2]闫红梅.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102.
[3]唐敏,向云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54-155.
[4]范锦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114-115.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类与自身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逐渐形成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从地理的角度对人地协调观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置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鉴于高中地理的综合性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要素、时空观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中最为基本的素养,主要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对某个特定的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认知,并探索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1]。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2.1联系现实生活,培养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相应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保障相应教育活动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高中地理的教育价值。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关键技能和优秀品格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综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培养人地协调观念。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变迁的视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各大城市的宣传片,让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环境、生存空间等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充分了解到不同地区有着相应的发展特色,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复制,强化学生思想认识,有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
2.2引入生活化案例,辅助知识解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化案例,辅助学生解读知识,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很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和体现,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案例,将其整理并纳入教学资源中,从而实现对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案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以“环保出行”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他们平时会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对各种出行方式也十分熟悉。这一生活化主题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乘坐公交车、私家车出行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3]。
2.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化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目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逐渐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思维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先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对太阳与地球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创设问题情境做铺垫。待到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只谈了太阳辐射的有利影响,那么是不是太阳只会产生有利影响呢?学生回答“太阳的紫外线会灼伤人体皮肤”“太阳耀斑会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通信”。问题情境创设,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多个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逆向思维、辩证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综合思維素养得到有效培养[4]。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桂,步玉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87.
[2]闫红梅.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102.
[3]唐敏,向云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54-155.
[4]范锦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