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苏科版初中数学课本上尤其突出,每一章后都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即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从周围现实生活中寻找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教学时,我们应借助课本安排的数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真正地进行数学活动,使他们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数学活动教学的认识.
一、要改变旧的观念,加强对数学活动课的再认识
1. 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活动选取的活动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完成的,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的优越性是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得到知识的生成、发展的过程,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验证”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的面积不变,在黑板上进行计算、推导,最后验证了勾股定理. 而我在教学此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有的拼弦图,有的制作五巧板等,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
2. 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活动. 完成活动的整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因此,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温床”. 例如,在学习“剪纸与轴对称”时,我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叠一叠,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探究和感悟,进一步领会轴对称的意义. 这样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可以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我们以往的教学是让学生去记忆课本已有的知识,忽略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学生只知结果,不知过程,然后生搬硬套所记的知识解决问题. 其实,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应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活动恰好是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的最好方法. 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碰撞,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同时也会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以这样认为,数学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用的知识,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让人理解、掌握知识的具体实践.
4. 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更接近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数学活动的安排恰好体现了数学只有在生活中边实践边学习,才能学得精、学得透;学习数学,只有在操作——理论——操作的反复训练中,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5. 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有很好的功能
平时的测验和考试只是检测数学的知识点,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容易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而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实际的、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任务的过程,来表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的评价. 这种基于实际任务的评价,对学生表现的考察是多方面的,是对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的过程的考察与评价. 因此,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出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评价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这与新课程提倡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切实搞好数学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搞好数学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进行数学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结合参与活动的对象设计活动
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是平时的有秩序的课堂教学,它是大部分学生直接参与并通过活动完成的,是放开的课堂,必须正确地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对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同时他们又处于教育的困难期,学习起来本来无趣,因此,在活动教学中要找寻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要注意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要研究活动的操作性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要在活动中扮演导演的角色,要时刻关注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必要时要给学生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 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数学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即使活动也只是肤浅的,是不够深入的. 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总之, 数学活动的教学对知识的形成、理解和掌握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同时,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明显.
一、要改变旧的观念,加强对数学活动课的再认识
1. 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活动选取的活动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完成的,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的优越性是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得到知识的生成、发展的过程,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验证”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画出图形,利用图形的面积不变,在黑板上进行计算、推导,最后验证了勾股定理. 而我在教学此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有的拼弦图,有的制作五巧板等,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
2. 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活动. 完成活动的整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因此,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温床”. 例如,在学习“剪纸与轴对称”时,我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叠一叠,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探究和感悟,进一步领会轴对称的意义. 这样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可以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我们以往的教学是让学生去记忆课本已有的知识,忽略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学生只知结果,不知过程,然后生搬硬套所记的知识解决问题. 其实,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应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活动恰好是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的最好方法. 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碰撞,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同时也会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以这样认为,数学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用的知识,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让人理解、掌握知识的具体实践.
4. 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更接近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数学活动的安排恰好体现了数学只有在生活中边实践边学习,才能学得精、学得透;学习数学,只有在操作——理论——操作的反复训练中,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5. 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有很好的功能
平时的测验和考试只是检测数学的知识点,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容易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而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实际的、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任务的过程,来表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的评价. 这种基于实际任务的评价,对学生表现的考察是多方面的,是对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的过程的考察与评价. 因此,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出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评价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这与新课程提倡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切实搞好数学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搞好数学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进行数学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结合参与活动的对象设计活动
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是平时的有秩序的课堂教学,它是大部分学生直接参与并通过活动完成的,是放开的课堂,必须正确地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对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同时他们又处于教育的困难期,学习起来本来无趣,因此,在活动教学中要找寻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要注意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要研究活动的操作性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要在活动中扮演导演的角色,要时刻关注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必要时要给学生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 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数学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即使活动也只是肤浅的,是不够深入的. 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总之, 数学活动的教学对知识的形成、理解和掌握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同时,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