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亚洲电影梦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日本著名的影评人佐藤忠男接受了记者专访。
  
  比中国人更爱中国电影
  
  记者:这次电影节,您带来了一份厚礼:《中国电影百年》,这之前您花了多少年时间看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的兴趣是源于什么想法?
  佐藤忠男:算起来已有26年了。
  1979年,我首次专程到上海看中国电影。日军侵华时,我还很小,当时日本为侵略找了很多借口,其中一条就是中国拍摄了一部《小玩意》,其中有对日本人的侮辱。
  我从没看这部电影,很多日本人也没看过——在世界各地,像这样没看过电影就乱加批判的瞎子很多。当时我向上海电影资料馆提出要看《小玩意》的要求时,还担心他们会不高兴,没想到他们大大方方地为我找了出来。
  它抗日的主题很明确,完全不是说教的电影,很出色也很真实。但我并没有在电影中看到任何对日本人进行夸张和歪曲的描写,也没有出现“日本侵略者”这样的字眼。我这才意识到,当年的日本在完全不了解抗日电影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作为一个日本人,我为此感到羞耻。
  这批中国的老电影让我意识到,我们完全不了解中国电影和这段空白的电影历史,为了填补这段空白,我开始大量地观看并研究中国电影。
  在东京的电影资料馆中心,我一口气看了100部带日语字幕的中国老电影,这是我提出的倡议,把中国老电影配上字幕,以便让更多的日本人能够有机会看到。
  在研究中我发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深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通过这些电影我还体会到中国民族所具有的很强烈的自尊,这是我另一个最大的收获。从这个观点来说,世界电影的历史也许可以重写一下。
  当然,以我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来写这本书,心情还是很忐忑的。
  记者:26年来,您看的最多的是中国电影?
  佐藤忠男:看的最多的还是日本片,其次是美国和韩国。
  记者:听说您很欣赏赵丹?
  佐藤忠男:他和石挥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大明星。我很喜欢《十字街头》,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时所看的第一部电影,三四十年代的赵丹不论从形象还是演技来说都是很出色的。《十字街头》跟今村昌平的作品之间有共通之处,共同的焦点都是一个相似的社会大背景,大家都在穷困的情形下想反抗,怎么活下去,怎么生存,表达人类对现实的反抗和不满情绪。这些是很相像的。
  记者:在您眼里,哪位中国女明星最有中国味、女人味?类似日本的田中绢代或者高峰秀子?
  佐藤忠男:(在记者写有胡蝶、阮玲玉、上官云珠、周璇等人的纸上圈出“上官云珠”)日本女星可以和她媲美的是山田五十铃。
  (佐藤久子一旁插话)她俩的线条都非常迷人,verysexy!
  记者:中国电影,您最喜欢哪一部?
  佐藤忠男:(在纸上庄重、缓慢地写下):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讲的是从清末到解放前期间一个非常底层的警察,他这一生的凄惨命运,虽然他的自尊心一直受到伤害,但他仍很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自尊。我非常喜欢这种讲述底层人民的题材。
  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次我在中国碰到一位老人,我们之间语言不通,仅靠写汉字来沟通,突然他写了一个“阪东妻三郎”,这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电影演员之一,他告诉我,小时候看过一部《无法松的一生》,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这一辈子》和他说的《无法松的一生》是很相像的,《无法松的一生》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拉人力车的贫穷劳动者,但很善良。他们的一生都是凄惨,但一直保持自己的自尊。
  电影是戏剧,不可能百分百地现实,但是人性的善良是电影中最有力的东西。这种贫穷但善良的人性,只有通过电影才能表现,我觉得各个国家的人民通过电影来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做这样的工作。
  记者:您和萨杜尔都是“新现实主义起源中国论”的倡导者,今天您依然坚持这个观点吗?
  佐藤忠男:当然。我对中国电影带给我的体验充满感激。
  记者:您看过《神女》导演吴永刚1936年的那部《浪淘沙》吗?
  佐藤忠男(眼睛一亮):一个荒岛、只有两个男人,最后都于死在沙滩上的那部?一部神奇的电影。
  记者:您怎么评价《小城之春》?
  佐藤忠男:很喜欢,它和其他中国电影不一样,看了费穆的《小城之春》,感觉在看一幅山水画,很美。看了田壮壮的重拍版后,我又有新的想法,好像田的作品更中国化。
  记者:纵观世界电影史,您给予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多高的评价?
  佐藤忠男:非常好,甚至比同时代的日本电影还要好。
  
  星驰和三池
  
  记者:当下,周星驰在日本极受欢迎,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佐藤忠男:类似周星驰他们这样的喜剧导演,如今之所以能引起日本影评界的广泛关注,其实是源于我早年对此类电影的瞩目,他们的电影才得到这种机会。
  (突然,在纸上写出四个字:三泄[池]崇史)
  看过吗?
  记者:看过,还看了不少。他在西方的名气差不多都赶上北野武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日本影评界怎么评价他?
  佐藤忠男:三池崇史毕业于日本电影学院,是我的学生。
  和影片呈现的暴力和极端不一样,三池是非常敬业、认真的一个人,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创意,很有才能。日本的电影业在衰落,但他仍在拼命创作。他的作品大多在小型放映厅上映,还只是属于地下电影。感兴趣的人会去关注他,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公开的环境支撑着他。在日本有一小部分人对他是相当推崇的,另外的大部分影评人觉得他的画面并不好,但不会去抨击他,只是不给予评论,放任自流,让他自生自灭。
  三池的幽默不是黑色的幽默,而是一种更绝望的幽默,这种绝望让作品的幽默感更加强烈。他最近的新作是讲述人类互相争夺和殴打,最后地球粉碎性的大爆炸,这种镜头起初看上去有些傻,我本人不大喜欢,但他阐述的是地球朝不保夕的概念,却蕴涵了很深刻的道理。他的《Dead orAlive》系列揭示的是人与地球之间的互相攻击,如果再这样持续,人的双手终将毁灭地球。虽然表面上看他的电影比较残酷,但他隐喻的是战争终将毁灭世界。这个感觉还是对的。现在大多数日本人不会看这样的片子,因此他的卖座率很低,他现在的经济很拮据。
  不管怎么说,我为我这个学生感到很自豪。
  记者:能否综合评价一下三池崇史和周星驰?
  佐藤忠男: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年轻的活力,非常好,有时代气息,但我的年纪已经老了,跟他们在一起砍砍杀杀(起身作挥刀、斧状),我会吃不消的。(举座大笑)
  我想研究的是世界想要什么,亚洲想要什么,好莱坞想要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是什么?——这是我所要发现和写出来的,让全世界都知道。
  就好比拿好莱坞和内蒙古的电影,它们之间不具备可 比性,无法同日而语,不论是平台还是背景都各异。我评论它们时,想到的不是我自己期待或得到什么,而是找寻内蒙古的人民在期待什么,他们各自的需求是什么,想表现什么。
  影评人不会像艺术家那样,拼命走在前端,展现自己的东西,否则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影评人。正因为如此,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自豪。亚洲电影梦
  记者:您在去年上海电影节上,喊出过一句很左派的口号“全世界不赚钱的电影联合起来”。
  佐藤忠男:我觉得一些中小国家的小作品就应该联合起来,我呼吁这些不起眼的国家,不起眼的作品团结起来,做一个“第三世界电影节”。
  记者:但您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导演很强调自己的个性,可能联合不起来?
  佐藤忠男:就是因为困难,所以就更有意义、更需要努力去实现。这需要媒体的呼吁和支持,有了资金的支持,这种想法才能成行。
  我看了世界120个国家的不同电影,在那么多电影中我发现了很多优秀影片,如果能把它们都推荐出来的话,不论是这个导演还是这个国家,都会找到自信。只要一部电影,一个导演或一个国家就能让世界瞩目,但遗憾的是他们既没有舞台可以展示自己,也没有影评人去关注他们的作品。
  记者:现在中国周边国家的电影都慢慢地好看起来了,包括泰国、越南、印度,中国电影的产量虽然达到了世界第三,却还是好看的不多。
  佐藤忠男:我相信中国电影会一点一点好起来的。这有一个次序的问题。以前韩国的电影人为了自己国家冲击世界,也苦恼了很长时间,那时很多世界性的奖项都是让日本拿走了。
  按照国际地位的时段来算,上个世纪50年代是日本电影,80年代是中国电影,90年代是伊朗电影,到了21世纪就轮到了韩国电影走上世界舞台,风水轮流转嘛。
  中国有巨大的国土,有很多人才和资金,一定会制作出非常出色的电影,只是还没出现一个天才导演。
  哪一个国家想永远支配世界电影潮流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最好联手把好莱坞砸了,让我们亚洲的电影崛起。若是让我来当导演制作一部电影的话,我会做这样的电影。(笑)我支持很独立的电影。
  记者:您心目中有一个“亚洲电影”的大概念吗?现在有一种说法是,韩国想把自己做成亚洲的好莱坞,这种想法您认为可以实现吗?比如韩国成为好莱坞,其他国家做一些艺术片,形成一个亚洲布局。
  佐藤忠男:我一直有一个亚洲电影的版图概念。以前印度曾形成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电影格局,现在的韩国不是说没有可能出人头地,但真正要形成像好莱坞那样大投资大动作的形式,还不能妄下断言。
  美国是一个联合的国家,由世界各国的移民组成其民族文化,所以美国包含和融合了各国的思想、宗教和民族文化,好莱坞也可以展现和代表不同人的思想。
  韩国作为好莱坞的话还不够条件,它毕竟只是一个单一性的民族,如果我们能集合全亚洲的力量,将韩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这些亚洲人的整体文化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像好莱坞那样的格局,那么它的题材性和包容性是不得了的,这不是单一型而是综合型的。这种格局完全可以和好莱坞抗衡。但是这个想法要实现很难,因为亚洲各国的个性太强。
  现在的世界文化正向着一个共同体的方式聚拢,一点一点在融合,但能走到哪种程度还不能预见。通过网络等方式,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地球缩小了,大家都在追求共同的文化,文化也就变成全球性的了,以后也不再是美国独立统治全世界了,全球的焦点可能会分散到另外一些国家,形成几个分散的点,世界文化的潮流将会在这些点上涌动。
  从技术上来说,电影相对于电视来说还是走在前面的,将来用手机拍的影像,结合卫星连成一体,对电影肯定是有冲击的,会引起一定的骚动,但电影仍有潜力可挖。
  佐藤忠男简介:现年75岁, 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电影教育家,曾任日本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现为日本电影学院院长。2002年荣获“法兰西骑士勋章”。
  主要著作有:《小津安二郎的艺术》、《黑泽明的世界》、《沟口健二》、《今村昌平》、《大岛渚》、《日本电影史·全四卷》、《中国电影百年》等书。
其他文献
莫斯科是俄罗斯生活节奏最紧张的城市,连圣彼得堡,都远远地不如。但是和上海比,你会觉得差不多所有的莫斯科人都无所事事。  莫斯科人的早饭时间大约是在上午9至10点,午饭下午2点,晚饭晚上8至10点。这当然有地处北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怕是他们一辈子根本就没产生过要起早摸黑“拼搏”的念头。最忙的莫斯科人,总体来说,大概也不会比我忙,而我在国内要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  如果一直生活在北京、上海
期刊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生从未停止过追求,以关怀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己任。  从上海美术学院毕业后,陈逸飞先生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艺术界的认可。他的绘画作品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  他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世界不同文化的熏陶,让他的心灵从未有过地开阔。他的艺术天分慢慢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建筑、摄影、时装、视觉艺术
期刊
9月19日,中秋节次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祝福声尚在耳边,台湾作家、学者李敖飞抵阔别56年的北京,开始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从北京到上海,从故宫到法源寺,从北大到清华,李敖行走在神州大地上,行走在他年少的记忆中,也行走在文化旅途中。  “与大陆契阔四十载。今印此书以归故国,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在《北京法源寺》后记中,李敖如是说。从他特意挑选了印有书架图案的领带的细节中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以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标志的“菜篮子革命”浪潮席卷了中国北方大地,改变了北方居民主要靠大白菜、萝卜、土豆过冬的历史,使亿万农民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而推动这场“菜篮子革命”的是一个既普通又充满魅力的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他,拖着直肠癌术后虚弱的身体,20多年如一日,在蔬菜王国拼命耕耘、开拓;他,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为“菜”学满腹的高级农艺师;他,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期刊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  关于他们的“成婚”情况,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女娲和伏羲“合烟成婚”,据唐朝李冗撰《独异志·下》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
期刊
音乐傅聪,“他的观点影响了当今年轻一代钢琴家”    室内暖意融融,灯光柔和偏暗。身着紫色织锦缎的对襟中装的傅聪,绅土般地靠在窗口前的沙发上。终年带着半截黑手套的手中,拿着旧胡桃木烟斗,红点在烟斗中一闪一闪,他在烟雾中飘渺,空气中弥漫着烟丝的香味。  “望七了”,傅聪依然精神矍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尽管岁月的年轮在他脸上写下了沧桑,却无法抹去钢琴家高傲和儒雅的气质,显得很贵族气。很多年来,傅聪喜
期刊
新行业,致富的新矿    叶蓉(以下简称叶):现在媒体在采访你的时候,是不是开始经常问你成为中国新首富之后的感受?  施正荣(以下简称施):很多人这么问。  叶:通常你会有什么样的回答?  施: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没什么感受。因为很多人讲你一夜暴富,好像一夜就把一个人改变了。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事业发展的过程,只是一个过程。  叶:随着公司的上市,你是一夜之间跨进了中国百亿富豪的行列,很快又成为中国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的普及性也令人叹为观止。自殷商至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书法不仅根植华夏大地,而且远播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和西方国家。这从金秋十月于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上便得到了最充分的佐证。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上,展馆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相携而来,他们大多是书法爱好
期刊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视藏獒为神犬。在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狗交易市场上,一只良种藏獒索价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已不新鲜。近年来,我国藏獒价格也是十分惊人。在1999年的兰州经济贸易洽谈会上,3只藏獒曾卖了300万元人民币。今年3月19日在天津塘沽召开的一个展览会上,有一条名叫“金蛋”的藏獒竟要价800万元人民币。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养藏獒的人与日俱增,但真正得到藏獒真品的却寥寥无几。  藏
期刊
风清云淡溪水边    仿佛悬挂着一张参天无比的绿色纱网,将山丘溪水,映照得一片生机盎然;天空,仿佛飘来朵朵绿的云彩,将云下的世界,衬托得更加郁郁葱葱。几丛挺拔的翠竹,或布在走向水边的堤岸,或聚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或顽强地长在山坳间水坡边。  然而,那山坳中的群屋,碧波荡漾的流水,分明告诉我们,这眼前的一切不是幻境,是画家笔下的人间仙境。  画中虽无一人,但让我们遐想:山坳里的人们,用汗水种植蓬蓬勃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