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小学校本课程中如何有效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展开论述,从实践层面提出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红色文化在小学校园的深入发展,提高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育人价值和教学成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教学策略
日前,教育部“两个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走进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做出统筹设计与科学安排,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导向,通过系统的课程规划实现全科覆盖。在此背景下,小学应当积极抓住“兩个指南”的教育契机,通过校本课程的打造积极落实革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一、组织学校教研团队,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区域内地域文化的优势以及学校办学校史,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基因,包括在革命时期以及祖国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提炼对学生成长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革命精神,进而形成精神层面的改造性力量,再通过教研团队的包装,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素材。例如,在许多区域内均有象征意义的纪念碑、烈士陵园、雕塑等,校本课程即可从这些元素中着手,深入挖掘和拓展,延展出更多的人物、事件和场所,丰富素材库。在开发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主要目标,立足学校发展,注重多方面参与,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进而突出红色校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产生的创新性价值,以学校课程为抓手,提高革命文化的影响力。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体现不同教学重点的校本教材
在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具体编写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按照小学低段、中段及高段将教材分为三个等级,具体还可以细分为6册。整套教材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具体课时则按照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每一册可分为不同的篇章,每个篇章体现不同的主题,例如,“文化传承”以讲述革命时期或祖国建设时期的英雄故事为主,“文化传颂”以红色文艺节目以及地方文化为主,“文化传人”则以学生自己的故事为主,传达诚信、规矩、纪律等内容,塑造学生的品性。例如,在一二年级学段中,教学内容以“小英雄”的故事为主,编写对象可从学生身边着手,一是教材中体现的英雄、地方区域内的小英雄、动画片及影视剧中的小英雄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
三、以学科教育为抓手,全面贯彻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课程应当由多元化体系组成,既包括专业性的课程,同时也包括其他课程中对红色文化的渗透。该思路可理解为“课程思政”,通过相应课程的教学适当植入红色文化基因,与课程学科内容一起提高育人价值。例如,在语文、音乐、数学、美术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都可以加入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的主题性教学中,可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承性活动,例如,讲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书写汉字等,或者是在艺体课程中举办唱红歌、红色风画展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教学和主题教学,让红色文化弥漫整个校园,进而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四、积极拓展课外校外活动,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红色文化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使革命精神走进校园,从而使学校的特色教育精神“内化于心”。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实践性活动,进而实现“外化于行”。例如,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携手举办相应主题的红色文化展演活动。在此契机下,学校可根据区域内真实的革命故事以及学校发展历史,编排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舞台剧,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长融合其中,展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演员的文化教育,再通过演出的方式辐射到更多学生家庭。学生与老师既是红色文化的表演者,又是节目的观看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通过这一方式,拓展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渠道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为积极配合革命文化走进中小学,提高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学校应当立足实际,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文化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摸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动红色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鑫涛.依托革命传统教育 培育新时代好青年[N].宿迁日报,2021-05-30(A02).
[2]张依芳.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意涵与建议[J].新教师,2021(4):22-24.
[3]柳夕浪.为学生健康成长铸魂:《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解读[J].中国德育,2021(8):20-23.
[4]吴德刚.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N].人民政协报,2021-06-09(8).
注:本文系庆阳市基础教育科研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小学抗挫折能力提高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YLX(2020)35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教学策略
日前,教育部“两个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走进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做出统筹设计与科学安排,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导向,通过系统的课程规划实现全科覆盖。在此背景下,小学应当积极抓住“兩个指南”的教育契机,通过校本课程的打造积极落实革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一、组织学校教研团队,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区域内地域文化的优势以及学校办学校史,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基因,包括在革命时期以及祖国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提炼对学生成长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革命精神,进而形成精神层面的改造性力量,再通过教研团队的包装,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素材。例如,在许多区域内均有象征意义的纪念碑、烈士陵园、雕塑等,校本课程即可从这些元素中着手,深入挖掘和拓展,延展出更多的人物、事件和场所,丰富素材库。在开发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主要目标,立足学校发展,注重多方面参与,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进而突出红色校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产生的创新性价值,以学校课程为抓手,提高革命文化的影响力。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体现不同教学重点的校本教材
在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具体编写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按照小学低段、中段及高段将教材分为三个等级,具体还可以细分为6册。整套教材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具体课时则按照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每一册可分为不同的篇章,每个篇章体现不同的主题,例如,“文化传承”以讲述革命时期或祖国建设时期的英雄故事为主,“文化传颂”以红色文艺节目以及地方文化为主,“文化传人”则以学生自己的故事为主,传达诚信、规矩、纪律等内容,塑造学生的品性。例如,在一二年级学段中,教学内容以“小英雄”的故事为主,编写对象可从学生身边着手,一是教材中体现的英雄、地方区域内的小英雄、动画片及影视剧中的小英雄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
三、以学科教育为抓手,全面贯彻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课程应当由多元化体系组成,既包括专业性的课程,同时也包括其他课程中对红色文化的渗透。该思路可理解为“课程思政”,通过相应课程的教学适当植入红色文化基因,与课程学科内容一起提高育人价值。例如,在语文、音乐、数学、美术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都可以加入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的主题性教学中,可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承性活动,例如,讲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书写汉字等,或者是在艺体课程中举办唱红歌、红色风画展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教学和主题教学,让红色文化弥漫整个校园,进而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四、积极拓展课外校外活动,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红色文化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使革命精神走进校园,从而使学校的特色教育精神“内化于心”。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实践性活动,进而实现“外化于行”。例如,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携手举办相应主题的红色文化展演活动。在此契机下,学校可根据区域内真实的革命故事以及学校发展历史,编排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舞台剧,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长融合其中,展现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演员的文化教育,再通过演出的方式辐射到更多学生家庭。学生与老师既是红色文化的表演者,又是节目的观看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通过这一方式,拓展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渠道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为积极配合革命文化走进中小学,提高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学校应当立足实际,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文化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摸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动红色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鑫涛.依托革命传统教育 培育新时代好青年[N].宿迁日报,2021-05-30(A02).
[2]张依芳.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意涵与建议[J].新教师,2021(4):22-24.
[3]柳夕浪.为学生健康成长铸魂:《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解读[J].中国德育,2021(8):20-23.
[4]吴德刚.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N].人民政协报,2021-06-09(8).
注:本文系庆阳市基础教育科研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小学抗挫折能力提高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YLX(2020)35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