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现代汉语词典》)。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心灵的滋养和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淀着人类优秀文化、杰出智慧、高品位审美情趣的中外名著自然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如,对7-9年级学生的名著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据有关资料显示以及我们调研组调查,农村初中生对中学语文大纲确定的10部必读名著阅读情况,存在着阅读不多;喜欢不深;收藏量小;阅读效果欠佳;对国外著作比中国著作更生疏等问题。
名著阅读没有真正走进农村中学,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其一:学生接触少。1.学校的图书建设方面,图书室里,应试为主的书多,文学、科普类的读物少,名著更少;2.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认识不足,对书籍尤其是名著的收藏少甚至没有。3.不良网吧、闲杂电视节目、言情暴力小说等充斥占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4.学校管理与学生阅读的冲突,受社会、家庭的压力,我们的一些学校在追求“升学率”上仍然不惜一切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自习课不常有,回家后的作业量大大的,学生睡觉已不算早,哪里有时间去读这类被外人看作是“闲书”的名著?
其二,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反映,名著在考试分数当中所占比重少;名著距离现实生活太远,尤其是外国名著名著读不懂,大多数名著太长,没兴趣读。
其三,学生阅读名著缺乏良好的习惯。一些学生阅读名著,仅限于看过、消遣,没有读书笔记和心得,或者坚持不够,没有深层次理会名著所产生的背景、写作技巧、现实意义,缺乏与名著共鸣的效果。
其四,教师导读的能力尚待提高。我们学校的一些领导和语文教师,自身对名著的阅读少,文学修养跟不上,再者是指导有误区,有急功近利的情绪。
综上所述,名著的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让名著阅读走进农村中学,并将名著阅读的训练系统化、科学化,是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现如今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鉴于名著的阅读对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尴尬局面,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立项之后,我校确立了“今天你阅读了吗?”的口号,以此拉开了“让名著阅读走进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的序幕,从事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有益尝试。
一、创造、改善环境,让学生有书可读
1.图书室建设。在得到学校和中心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后,我们学校采取购买和谋求捐助等途径,中学语文大纲确定的10部必读名著购置齐全,同时还增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三国志》、《平凡的世界》、《简爱》、《羊脂球》等诸多名篇佳著。图书室实行专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借阅制度,而且增加了开放时间(星期天、节假日也向学生和教师开放)。
2.开设阅读课。联合教导处,我们在周二和周五的下午第三节确定为阅读课,有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领看、领读”名著,把阅读正式提上“入住课堂”的日程;同时鼓励各班成立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努力形成“以点带面”、“以优带差”等“传帮带”良好局面。
二、师生共读,相得益彰
打开名著,走进名著殿堂,领略名著风采,教师既然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就应该是名著阅读的先行者、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老师的文学功底到底如何?说句公道话:尚待提高!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窘况,我们语文教师难辞其咎。因此来说,“打铁尚需自身硬”是目前乃至今后我们自身素质建设的必然选择。在认真地反思之后,我校语文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文学爱好的其他学科教师,开始了名著阅读的“恶补”!尤其7到9年级的语文教师在饭后、在休息日,在可阅读课上、在家里,与师生有讨论、与家人有共享;10篇必读的名著读完了,又增加了其他篇目;有读书心得、有读书反思、有阅读教案。
三、建章立制 巩固成果
在名著进校园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我校把名著阅读活动列为教学改革试验的重点课题审批立项,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首先,确立并完善学校图书室图书管理、借阅制度,想尽办法保证学生在校读书渠道畅通。其次,建立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为名著阅读阅读争取更多的“阵地”。三是建立“阅读教学”评价、激励制度,把名著阅读列为语文教师目标考核范畴之中,鼓励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从事名著阅读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把教师的阅读教案、博客论文、学生竞赛、教学成果作为晋级、奖励的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家庭学校携手共建制度,把名著进校园逐步推向家庭,以孩子发展为轴心,为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五是建立“读书手拉手”制度,通过学校各年之间、各班级之间、师生之间名著的流通、转借、读书心得交流、汇报,互帮互助,传帮接带,依次推进名著阅读活动的整体开展。
让名著走进农村校园活动,是我校师生对于语文教育的一次尝试,而把学生以“名著阅读”为起点,进而带入文学的殿堂以及更高的境界,还需很多的工作要做,只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精髓,我们坚信,只要努力,胜利的曙光一定属于我们!
在以后的实践当中,我们课题组将把“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评价作品人物、理解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名著阅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作用”列为研究计划和方向,再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如,对7-9年级学生的名著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据有关资料显示以及我们调研组调查,农村初中生对中学语文大纲确定的10部必读名著阅读情况,存在着阅读不多;喜欢不深;收藏量小;阅读效果欠佳;对国外著作比中国著作更生疏等问题。
名著阅读没有真正走进农村中学,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其一:学生接触少。1.学校的图书建设方面,图书室里,应试为主的书多,文学、科普类的读物少,名著更少;2.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认识不足,对书籍尤其是名著的收藏少甚至没有。3.不良网吧、闲杂电视节目、言情暴力小说等充斥占领学生的时间和头脑。4.学校管理与学生阅读的冲突,受社会、家庭的压力,我们的一些学校在追求“升学率”上仍然不惜一切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自习课不常有,回家后的作业量大大的,学生睡觉已不算早,哪里有时间去读这类被外人看作是“闲书”的名著?
其二,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反映,名著在考试分数当中所占比重少;名著距离现实生活太远,尤其是外国名著名著读不懂,大多数名著太长,没兴趣读。
其三,学生阅读名著缺乏良好的习惯。一些学生阅读名著,仅限于看过、消遣,没有读书笔记和心得,或者坚持不够,没有深层次理会名著所产生的背景、写作技巧、现实意义,缺乏与名著共鸣的效果。
其四,教师导读的能力尚待提高。我们学校的一些领导和语文教师,自身对名著的阅读少,文学修养跟不上,再者是指导有误区,有急功近利的情绪。
综上所述,名著的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让名著阅读走进农村中学,并将名著阅读的训练系统化、科学化,是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现如今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鉴于名著的阅读对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尴尬局面,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立项之后,我校确立了“今天你阅读了吗?”的口号,以此拉开了“让名著阅读走进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的序幕,从事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有益尝试。
一、创造、改善环境,让学生有书可读
1.图书室建设。在得到学校和中心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后,我们学校采取购买和谋求捐助等途径,中学语文大纲确定的10部必读名著购置齐全,同时还增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三国志》、《平凡的世界》、《简爱》、《羊脂球》等诸多名篇佳著。图书室实行专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借阅制度,而且增加了开放时间(星期天、节假日也向学生和教师开放)。
2.开设阅读课。联合教导处,我们在周二和周五的下午第三节确定为阅读课,有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领看、领读”名著,把阅读正式提上“入住课堂”的日程;同时鼓励各班成立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努力形成“以点带面”、“以优带差”等“传帮带”良好局面。
二、师生共读,相得益彰
打开名著,走进名著殿堂,领略名著风采,教师既然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就应该是名著阅读的先行者、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老师的文学功底到底如何?说句公道话:尚待提高!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窘况,我们语文教师难辞其咎。因此来说,“打铁尚需自身硬”是目前乃至今后我们自身素质建设的必然选择。在认真地反思之后,我校语文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文学爱好的其他学科教师,开始了名著阅读的“恶补”!尤其7到9年级的语文教师在饭后、在休息日,在可阅读课上、在家里,与师生有讨论、与家人有共享;10篇必读的名著读完了,又增加了其他篇目;有读书心得、有读书反思、有阅读教案。
三、建章立制 巩固成果
在名著进校园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我校把名著阅读活动列为教学改革试验的重点课题审批立项,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首先,确立并完善学校图书室图书管理、借阅制度,想尽办法保证学生在校读书渠道畅通。其次,建立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为名著阅读阅读争取更多的“阵地”。三是建立“阅读教学”评价、激励制度,把名著阅读列为语文教师目标考核范畴之中,鼓励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从事名著阅读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把教师的阅读教案、博客论文、学生竞赛、教学成果作为晋级、奖励的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家庭学校携手共建制度,把名著进校园逐步推向家庭,以孩子发展为轴心,为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五是建立“读书手拉手”制度,通过学校各年之间、各班级之间、师生之间名著的流通、转借、读书心得交流、汇报,互帮互助,传帮接带,依次推进名著阅读活动的整体开展。
让名著走进农村校园活动,是我校师生对于语文教育的一次尝试,而把学生以“名著阅读”为起点,进而带入文学的殿堂以及更高的境界,还需很多的工作要做,只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精髓,我们坚信,只要努力,胜利的曙光一定属于我们!
在以后的实践当中,我们课题组将把“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评价作品人物、理解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名著阅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作用”列为研究计划和方向,再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