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外教育指特定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随着知识型经济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逐渐成为了辅助校园教育的重要资源,甚至发展成了与校内教育并行共举的关系。由于校外教育地位的日益突出,校外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理念不明导致校外教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而,本文研究了校外教育管理理念,期望推动校外教育发展、进步。
关键词:校外 教育 管理 理念
目前,校外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以及文化补习等教育机构发起的、多种多样的儿童受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多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质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校外教育却悄然变成了教育的绊脚石。具体来说,由于家庭应试教育尚未改观,学校推行减负政策的同时家庭找上了校外课业辅导机构来补习学生的文化知识、熏陶艺术修养。而校外教育机构受功利主义的“侵蚀”,为满足家长需求,不断增加特长培训、社会志愿、发明创造等五花八门的盈利性活动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品德行为指数”都呈现出了不好的趋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面对这种现状,校外教育必须统一管理理念,与素质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一、重视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由此,“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成为了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思想,校外教育机构也应该贯彻执行。只有重视立德树人,校外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助力,教育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伟大目标。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有待提升,课堂上他们接受“爱国教育”、“傳统文化教育”,学习了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可是,课堂外他们却没有时间践行,“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关爱老人”变成了无关痛痒的口头禅。如果校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与父母互换角色”活动、“果园采摘”活动……让青少年在与父母、与社会、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劳动的艰辛,并及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将真正获得提升,教育也将向前发展。故而,校外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二、关注创新实践
《十二五规划》强调:教育要重视实践育人,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田间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意味着实践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并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也意味着课外教育要关注创新实践,让教育跳脱出课本知识范畴,跳跃进实践求知领域,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精神、实践探索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担当。
当校外教育以“创新实践”为内核时,各种各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少年科技馆的“未来科技梦”活动,少年宫的“青少年设计实践营”等,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创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回归课堂时,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使得知识汲取速度加快了,知识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此时,校外教育真正变成了素质教育的助动力,推动了教育向前发展。故而,校外教育要融入“创新实践”教育理念,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求知观念,培养青少年知识学习兴趣。
三、鼓励个性特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在不断变化。到了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人才来推动,而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要求教育以学生为根本,实现内含个性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故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要重视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而说到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优势十足,这些教育机构重视且擅长个性教育、特长教育,让学生绽放属于自己的华彩。
面对教育发展趋势,校外教育要继续发挥优势,鼓励培养青少年的个性特长,让他们能够融入多元并蓄的现代化社会。比如,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可以将“创客教育”、“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思想融入到教育之中,开展“小小木匠”、“茶艺”、“戏曲人”等主题教育课程,让学习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传承某种文化,受到某种特定文化艺术的熏染,潜移默化中生成个性品质,从而从群体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体的个性发展。这样,校外教育才能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教育向前发展。故而,校外教育要以“鼓励个性”为理念,与校园教育互促共进,实现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校外教育要随之更新管理理念,符合教育发展需求,辅助校园教育推动教育进步。而根据校外教育自由、开放的特点,它应该遵循“立德树人”、“创新实践”以及“鼓励个性”的教育理念,让青少年、让教育与社会相拥抱,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加快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雷洁.广州校外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4,0(3).
【2】徐英.校外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0):78.
关键词:校外 教育 管理 理念
目前,校外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以及文化补习等教育机构发起的、多种多样的儿童受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多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质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校外教育却悄然变成了教育的绊脚石。具体来说,由于家庭应试教育尚未改观,学校推行减负政策的同时家庭找上了校外课业辅导机构来补习学生的文化知识、熏陶艺术修养。而校外教育机构受功利主义的“侵蚀”,为满足家长需求,不断增加特长培训、社会志愿、发明创造等五花八门的盈利性活动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品德行为指数”都呈现出了不好的趋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面对这种现状,校外教育必须统一管理理念,与素质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一、重视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由此,“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成为了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思想,校外教育机构也应该贯彻执行。只有重视立德树人,校外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助力,教育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伟大目标。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有待提升,课堂上他们接受“爱国教育”、“傳统文化教育”,学习了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可是,课堂外他们却没有时间践行,“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关爱老人”变成了无关痛痒的口头禅。如果校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与父母互换角色”活动、“果园采摘”活动……让青少年在与父母、与社会、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劳动的艰辛,并及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将真正获得提升,教育也将向前发展。故而,校外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二、关注创新实践
《十二五规划》强调:教育要重视实践育人,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田间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意味着实践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并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也意味着课外教育要关注创新实践,让教育跳脱出课本知识范畴,跳跃进实践求知领域,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精神、实践探索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担当。
当校外教育以“创新实践”为内核时,各种各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少年科技馆的“未来科技梦”活动,少年宫的“青少年设计实践营”等,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创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回归课堂时,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使得知识汲取速度加快了,知识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此时,校外教育真正变成了素质教育的助动力,推动了教育向前发展。故而,校外教育要融入“创新实践”教育理念,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求知观念,培养青少年知识学习兴趣。
三、鼓励个性特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在不断变化。到了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人才来推动,而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要求教育以学生为根本,实现内含个性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故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要重视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而说到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优势十足,这些教育机构重视且擅长个性教育、特长教育,让学生绽放属于自己的华彩。
面对教育发展趋势,校外教育要继续发挥优势,鼓励培养青少年的个性特长,让他们能够融入多元并蓄的现代化社会。比如,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可以将“创客教育”、“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思想融入到教育之中,开展“小小木匠”、“茶艺”、“戏曲人”等主题教育课程,让学习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传承某种文化,受到某种特定文化艺术的熏染,潜移默化中生成个性品质,从而从群体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体的个性发展。这样,校外教育才能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教育向前发展。故而,校外教育要以“鼓励个性”为理念,与校园教育互促共进,实现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校外教育要随之更新管理理念,符合教育发展需求,辅助校园教育推动教育进步。而根据校外教育自由、开放的特点,它应该遵循“立德树人”、“创新实践”以及“鼓励个性”的教育理念,让青少年、让教育与社会相拥抱,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加快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雷洁.广州校外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4,0(3).
【2】徐英.校外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