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和知识的构建者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是老师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本文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开放式教学,鼓励自主探索,进行创造性想像,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开放教学;探索合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的学数学,数学课堂就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学。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的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景,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既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景,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的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开展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训练
  大数学观明确指出:“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是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里应有意识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外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某一问题看法不要盲从,不拘泥于书本现成答案,要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培养动手能力,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打破以前的只有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得结论的教法,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要求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再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我让学生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高等底的圆锥中,直到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它等高等底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请学生来证明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高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倒水”试验,以此警示大家,“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四、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想像
  思维定势是一个对同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式获得成功的解决,它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价和对事物的知觉,而且影响到对问题的解决。因此不要让学生被束缚。例如,教“三角形的分类”时,我出示了三角形的两锐角(另外一个用纸盖住),让学生看这两个锐角,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此时,大部分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但是,也有几个学生不同意,说是直角三角形,因为,直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还有几个学生指出这是钝角三角形,因为钝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学生们争论了很久最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只看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不能断定它是什么三角形的。”这里,我运用只出示两个锐角来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的做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科学选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指导,培养学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还要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先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的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造性的教,而且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使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3]《皮亚杰教育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提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新纲要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  【关键词】均等环境;层次性;自主选择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在幼儿园的环境影响中,幼儿接触美的事物、感受美的气息、获
期刊
【摘 要】培养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开始,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关键词】语言训练;语言积累;读写结合  今年我在城郊小学支教,上四年级语文,每次上作文课,都有不少学生唉声叹气,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刚动笔,就问这篇作文要求写多少字,开始我很好奇,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到底是谁之过?  听到不少老师感慨:学生作文的能力
期刊
【摘 要】克州地区人才流失本质上是与其经济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本文分析了克州地区人才流失现状和原因,从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克州地区人才的保留需要建设和完善人才生态环境,应该重视和改善人才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也需要构建系统的人才服务公共政策体系,通过克州地区人才保留体系的构建,从而减缓克州人才的流失和浪费,更好地保留克州地区现有人才。  【关键词】克州地区;人才流失;人才政策  克州,全称
期刊
【摘 要】德育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关系德育教育做了明确规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期刊
【摘 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的重点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使译者摆脱了功能对等理论的羁绊。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长沙市政府英文版汉英翻译为语料,通过分析目标文本的功能性,举例分析了长沙市政府网英文版中的功能性翻译失误,并指出这些翻译失误的根源在于译者缺少对翻译文本功能性的分析。  【关键词】功能译论;政府网英文版;功能性翻译失误  一、引言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诺德对“翻译失误
期刊
【摘 要】当前,“生态社会”、“美丽中国”、“中国梦”的逐步推进为大学生的德育建设营造了一个新的环境,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建设的社会背景、德育建设背景的深入解析,探究出大学生通过生态环保实践提升生态社会道德观的实现路径,以及在当下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环保;实践;社会道德  一、生态环保实践实施的背景  1.社会背景。加强生态环保实践是新时期德育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期刊
【摘 要】雨果是19世纪欧洲作家中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一位,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创作的始终。雨果对仁爱的阐述,从宗教、人性出发,最终回归到社会、人生。他确信,仁爱是提高个人道德和医治社会疾苦的最好的药方。雨果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有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雨果;人道主义;仁爱;人性;道德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关于人的本质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零陵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动机、频率、时间、内容、场所和形式以及制约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零陵区大多数不同性别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都较高,健身内容与手段呈现多样化,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广场、小区空地、免费的公园等,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较为明确。但是在健身科学化上还存在不足,场地器材匮乏、没有时间、缺乏指导、不感兴趣成为影响参与体
期刊
【摘 要】影视字幕翻译日渐成为一门效率高、趣味强的翻译教学工具。有着双语字幕优势的作品,更适合做练习视听翻译的良好的自主性教材。本文从诗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美剧字幕翻译的案例,分析译文中人物个性化语言及整体诗学效果,以求再现原文字幕的文学性和审美效果并应用于教学。  【关键词】诗学;字幕翻译;翻译教学  比起历史悠久的文学翻译,影视翻译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如钱绍昌教授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半亩方塘”之所以“清如许”想必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教室也可以算作是教师的“半亩方田”吧,如何让这“半亩方田”常常“清如许”呢?下面就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活用课堂提问,让学生自行探究  阅读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先对课题进行质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