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与语言的教学,文化教学特别是母语文化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成效,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中国文化失语”現象令人堪忧。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若干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鹿华颖(1979.08-),女,江苏沛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讲师,现就职于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担负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人们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同时也接触了目的语的文化信息。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外语教学界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外语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目的语文化,尤其是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知识大量出现在外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 2010),然而对母语文化提及却很少。跨文化交流是双方的交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影响日益增大,世界各国迫切需要了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我们在不仅要借鉴西方的文化知识,更要对本国文化给以足够的重视以及广泛的传播。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描述最早出现于南京大学的从丛(2000)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文章中。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浅薄,许多人无法恰当地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王守仁(2016)教授认为“当年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今天学习外语,除了当初的目的,还要使用外语传播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开拓世界市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英语国家文化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教学。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1.对跨文化交际缺乏正确的认识。跨文化交际是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然而, 高校许多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却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就是单方面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下能够理解西方人的话语,而且能恰当的使用英语与西方人进行沟通和交流。Geo Alfred等人指出(2003)“不同文化间的交际并不同义于放弃和否认自己的社会认同,了解另一种文化更易与理解本民族文化认同很重要。”但是,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厚此薄彼的单相交流违背了跨文化交际互相、对等的理念。这是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主要原因。
2.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长期忽视。
(1)国家的政策导向。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其中更高的要求包括能够翻译反应中国国情和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这说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得到关注,但是对中国文化教学没有提出具体详细的目标,同时又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从而导致中国文化教学没有切实可依政策的指导。
(2)教材亟待完善。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其内容多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背景 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等,它们所选的课文内容,大多来自于国外的期刊杂志。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所接触的材料几乎都是有关英美文化,很少涵盖中国的文化。结果导致许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英美文化的传递作为重点,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使得学生过于关注英美文化的学习,对本土文化却持一种忽视、冷漠的态度(赵葵 2016)。因此导致中国的文化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发扬和发展
(3)从师资的角度分析。高校英语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也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融入。同时,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积累不足, 因此他们无法有效的向外输出和宣传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也使得“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更加普遍。
三、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策略
1.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高校师生要把握好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其次在当前多元文化潮流中,英语教学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另外,学生要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平等地看待英语与母语的地位与作用,在认同母语文化优势的同时也不过度崇拜西方文化,并积极推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沟通和理解。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
(1)完善政策。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细策,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正确引导。首先,教学大纲需要进一步明确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要求甚少。这是造成课程设置中忽视中国文化的诱因。其次,在相关政策方针指导下,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依据对象,分层制定相应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2)科学设计教材。《指南》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大学英语编写的指导思想、选材内容、设计体例和载体形式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但是,目前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外语教材很少,因此完善教材非常紧迫。对于如何完善教材,最重要的是要秉承科学设计的理念—合理增加本土文化的比重,录编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英语文章。同时,注意要将东西方文化有机的融入课堂,要避免语言教学中出现文化沙文主义,走出本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狭隘界限。
(3)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导者,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因此提高教师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同属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尽可能平衡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更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
其次,要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的输入意识:教师本人平时注意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给一线教师提供知识更新和提高文化修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台,完善外语教师培训和进修机制。
另外,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将母语文化输入课堂的教学实践做到实处。利用好现有教材,充分挖掘其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并进行梳理和有機整合,形成板块内容,以便于向学生讲解。在讲解主题内容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信息,课上在做口头英文的汇报。而且,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 中国的儒家思想、古代的发明创造、民间艺术、传统的园林、中国的茶道等,同时,教师要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授课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向学生推荐中国文化的英文读物,譬如,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中国日报、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英文版)等,从而便于学生课外补充学习。
四、 结语
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一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找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各种有效的解决策略,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竭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母语文化表达能力。同时,要注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度增加中国文化的比例,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化知识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崔刚 2009),因此,与西方文化的介绍比例要协调。另外,输入的中国文化知识难度要适宜,因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对外交际和宣传,而不是做研究。因此,要客观的看待“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的新途径,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2]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2010,10,19(C01).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Geof Alfred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鹿华颖(1979.08-),女,江苏沛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讲师,现就职于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担负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人们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同时也接触了目的语的文化信息。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外语教学界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外语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目的语文化,尤其是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知识大量出现在外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 2010),然而对母语文化提及却很少。跨文化交流是双方的交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影响日益增大,世界各国迫切需要了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我们在不仅要借鉴西方的文化知识,更要对本国文化给以足够的重视以及广泛的传播。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描述最早出现于南京大学的从丛(2000)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文章中。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浅薄,许多人无法恰当地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王守仁(2016)教授认为“当年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今天学习外语,除了当初的目的,还要使用外语传播中国思想,学术和文化,开拓世界市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英语国家文化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教学。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1.对跨文化交际缺乏正确的认识。跨文化交际是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然而, 高校许多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却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就是单方面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下能够理解西方人的话语,而且能恰当的使用英语与西方人进行沟通和交流。Geo Alfred等人指出(2003)“不同文化间的交际并不同义于放弃和否认自己的社会认同,了解另一种文化更易与理解本民族文化认同很重要。”但是,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厚此薄彼的单相交流违背了跨文化交际互相、对等的理念。这是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主要原因。
2.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长期忽视。
(1)国家的政策导向。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其中更高的要求包括能够翻译反应中国国情和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这说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得到关注,但是对中国文化教学没有提出具体详细的目标,同时又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从而导致中国文化教学没有切实可依政策的指导。
(2)教材亟待完善。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其内容多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背景 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等,它们所选的课文内容,大多来自于国外的期刊杂志。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所接触的材料几乎都是有关英美文化,很少涵盖中国的文化。结果导致许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英美文化的传递作为重点,而忽视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使得学生过于关注英美文化的学习,对本土文化却持一种忽视、冷漠的态度(赵葵 2016)。因此导致中国的文化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发扬和发展
(3)从师资的角度分析。高校英语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也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融入。同时,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积累不足, 因此他们无法有效的向外输出和宣传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也使得“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更加普遍。
三、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策略
1.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高校师生要把握好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其次在当前多元文化潮流中,英语教学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另外,学生要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平等地看待英语与母语的地位与作用,在认同母语文化优势的同时也不过度崇拜西方文化,并积极推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沟通和理解。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
(1)完善政策。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细策,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正确引导。首先,教学大纲需要进一步明确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要求甚少。这是造成课程设置中忽视中国文化的诱因。其次,在相关政策方针指导下,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依据对象,分层制定相应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2)科学设计教材。《指南》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大学英语编写的指导思想、选材内容、设计体例和载体形式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但是,目前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外语教材很少,因此完善教材非常紧迫。对于如何完善教材,最重要的是要秉承科学设计的理念—合理增加本土文化的比重,录编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英语文章。同时,注意要将东西方文化有机的融入课堂,要避免语言教学中出现文化沙文主义,走出本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狭隘界限。
(3)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导者,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因此提高教师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同属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尽可能平衡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更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
其次,要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的输入意识:教师本人平时注意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给一线教师提供知识更新和提高文化修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台,完善外语教师培训和进修机制。
另外,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将母语文化输入课堂的教学实践做到实处。利用好现有教材,充分挖掘其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并进行梳理和有機整合,形成板块内容,以便于向学生讲解。在讲解主题内容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信息,课上在做口头英文的汇报。而且,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 中国的儒家思想、古代的发明创造、民间艺术、传统的园林、中国的茶道等,同时,教师要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授课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向学生推荐中国文化的英文读物,譬如,中国文化读本(英文版)、中国日报、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英文版)等,从而便于学生课外补充学习。
四、 结语
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一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找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各种有效的解决策略,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竭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母语文化表达能力。同时,要注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度增加中国文化的比例,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化知识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崔刚 2009),因此,与西方文化的介绍比例要协调。另外,输入的中国文化知识难度要适宜,因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对外交际和宣传,而不是做研究。因此,要客观的看待“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的新途径,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2]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2010,10,19(C01).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Geof Alf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