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基点是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关键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64-02
  
  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1996年3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载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从而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向教学改革的中心,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201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改革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育与发展于90年代中期,是一个还在继续发展的概念。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是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换一种表述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培养模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用新世纪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来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培养目标方面,规格相对单一,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着过细过窄和高校自主权不足的倾向;在课程体系方面,缺乏时代性和科学性,知识分割过细、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当;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率低、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这种相对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我们在人才的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有人把这些不足与问题概括为“九重九轻”,即:重专业,轻基础;重科技,轻人文;重智力,轻品行;重统一,轻个性;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灌输,轻主动;重知识,轻方法;重循规蹈矩,轻开拓创新。也有人这样评价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谓之“视野不开阔,思维欠敏锐,个性难体现,创新无欲望”。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思想观念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同样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陈至立部长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也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创新是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改革,是一种变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导,需要改革者与全体师生具有大致趋同的思想观念。尽管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和高教工作者从不间断地展开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批判和冲击,但仍不能彻底清除,可见其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中,我们的国家、我国的高等教育,走的都是一条向发达国家学习与借鉴的道路,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传统与思维定势,不敢超越,没有创新。为此,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观念,要树立起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观念。”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同时,还必须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种局部性的改革,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件具有“全校性、全面性、全程性、全局性、全员性”五性的整体改革。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改革应当面向学校所有专业一一体现全校性;改革应当涉及到学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各个方面,而非局限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体现全面性;改革应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全程性;改革应当是学校所有部门的共同责任,需要学校各部门、各方面、各群体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体现全局性;改革应当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需要师生员工的广泛参加与积极投入——体现全员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点——学校办学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如何找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国家需要是前提,学校定位是关键。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战略,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因而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点。所谓学校定位,即一所学校办学方向、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高等学校定位的含义是指学校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劳务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每所高校承担的任务、服务功能的类型和范围不同,其定位也不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指出:“各个学校一定要办出特色。国家需要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各个学校实际上也属于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担负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具有不同的办学环境和特长,都应在各自的领域内办好自己的学校,也完全有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高水平。”教育部高教司钟秉林司长也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在各自的层次上准确定位,各按其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因此,各高等学校应在贯彻高等教育方针和政策下,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自身条件,在履行高校职能中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自觉遵循教育内外部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努力构建符合本校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一)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规定的最低学分为毕业和获得相应学位的标准的,将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为了区别于修业年限固定的学年学分制,通常称学分制为“完全学分制”。学分制管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运行框架,它的灵魂是选课制。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跨校自主选课,自主生成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培养清单。学分制的载体是弹性学制,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修业年限,学生可以中途休学、参加工作、开展创业。学分制的本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即允许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式选择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性。作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扩大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各高等学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
  
  (二)模块化课程。课程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蓝图,努力探索新的课程体系,促进有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形成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本校本专业特点的课程模式方面我们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要实现学生由“学校的人”到“社会的人”的转变,让学生不但在学校能存活,在社会上也能存活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作为构建课程结构的主线,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模板,构建综合化、多元化、弹性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课程模块设置中,为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打造特色教育平台强化,还可以强化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教育模块中设置学术讲座、艺术技能、创新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小模块。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开放式教育。开放式教育是作为一种与封闭式教育相对立的教学模式。它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开放式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育哲学思想。开放式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媒体教育技术及灵活的支持管理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限制的学习时空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开放式教学的内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使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充分发展。其表现形式为: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时空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和教育方式的开放。开放式教育采用个别化学习为主,集体教学为辅,在集体学习中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国内外许多具有创造性、开放性、时代性、导向性的教学模式为我们认识、实施开放式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分层次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参差不齐,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且差别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不利用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谓差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每一个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主要是遗传和环境造成的,每个人获得的遗传和面对的环境都不同,因而其发展就必然存在差异),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采取有差異的分层教学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个性得到发展。通过分层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特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差异性分层教学与个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互交融,相互因果的。换言之,差异性分层教学是以个性发展为依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性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扬长补缺,发展个性。所谓扬长,就是使每个学生的特长的个性得到发展;所谓补缺就是对能力差、水平低的学生(或某一方面较欠缺的学生)给予帮助,使其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实施差异性分层教学,既符合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总要求,而又不是用统一的规格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既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意每一个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这一做法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其他文献
摘要:信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辅导员的工作离不开学生的信任,信任关系的培养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信任关系的必要性,并从四个主要方面介绍如何培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旨在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信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66-02    一、引言    高校辅
期刊
摘要:当前"90后”大学生将成为高校的主体,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点。因此,高校新生教育要基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生教育的模式和途径。本文通过对新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六结合”的立体化大学生新生教育模式。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新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要:依据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认识和思考,明确了生涯及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業规划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相关概念。指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是: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为自己确定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毕业后
期刊
摘要: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在开展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文章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描述了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从学校要树立服务于学生、对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企业要积极参与工学结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等四个角度对顶岗实习产生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鼓励教学法的应用长久以来一直有它的理论基础。教师通过应用此教学法,预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引发学生积极性,及良好的情感因素,包括自信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在鼓励教学法的实践效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为论证鼓励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设计了一套为期二学期的观察实验。并结合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关
期刊
摘要:逆向思维就是反方向思考。在考虑问题过程中,通常是從条件出发推出结论。逆向思维是从问题追溯条件。在初中数学解题中,恰当地运用逆向思维,不仅能够顺利解决问题,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简化解题过程的效果。  关键词:逆向思维;代数  中图分类号: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76-01
期刊
摘要:媒介生态伴随着当今社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迅猛改变,‘媒介融合”应运而生,传统意义的新闻生产在采集、制作、发布等传播流程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多元媒介的交叉融合中如何适应新形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84-01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媒业产生了
期刊
摘要:文章浅析分层次教学及其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69-02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高职高专教育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很多人选择高职高专学校继续学业深造。但由于学生生源庞杂,能力良莠不齐,现有的英语教学往往护绿了学生
期刊
摘要: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认真总结高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探索增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实效的新途径,对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培养合作人才、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地不断深入,一些高校暴露出来的教学管理问题也是频繁增加。特别是作弊学生的增多,已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学生运转工作。现就高校作弊学生管理工作运用品质管理七步骤进行案例分析,目的是让更多的教学管理人员学会以使用品质管理七步骤解决高校作弊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减少学生的作弊。  关键词:品质管理;作弊;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