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它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以《云雀的心愿》的课堂练习为例,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整体设计,明确训练的目的
从宏观上看,“练”要着眼于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必须立足自能,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从微观上看,每次课堂练习都应有个明确的目的。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目的。如果有多个目的,就必然造成各方面的相互干扰,达不到优化。每次练习就是一个小系统,目标越集中越好。
《云雀的心愿》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在揭题后,我引導孩子们回忆在第一课时他们提出的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
接着,我要求孩子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横线画出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语句。
两、三分钟后,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交流完第一个问题后,我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说云雀产生这样心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思考:云雀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的重要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在由课题到课文、从关键句到重点段再回到整篇课文的一系列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同时,整堂课的教学围绕着“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句展开,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二、形式多样,实现训练的高效
设计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因此,必须重视练习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整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训练形式有效展开,而读是整堂课的主旋律。
以小云雀飞到大河上空后和妈妈的对话为例:
媒体出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洪水特别可怕,水势很猛,声音很大。
生2:我觉得作者把洪水比作脱缰的野马特别形象,把洪水的凶猛写出来了。
师:是的,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具体,更有吸引力。
生1:我觉得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河堤被冲垮了,村庄被淹没了。
师:被冲垮淹没的仅仅是河堤、村庄吗?
生:人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房屋冲倒了,变得无家可归;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火车被洪水冲走了,人们寸步难行;还有几户人家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了,呼喊声、哭泣声回荡在白茫茫的水面上……
师:通过你具体的描述,大家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现在你能想着这些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读好吗?
指几名学生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看到这样的景象,小云雀引读(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师: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把小云雀害怕的心理写出来了。你还从什么地方读出了小云雀的害怕?
生1(带着惊恐的语气提高嗓门读):“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生2(压低声音哆哆嗦嗦读):“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读出了小云雀的害怕。现在,你能把小云雀和妈妈的这一次对话读好吗?
孩子们入情入味地读着。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着语言,同时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三、梯度练习,体现训练的层次
这儿的梯度练习既指练习设计本身的层次性,也指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练”。
《云雀的心愿》一课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第二次对话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森林的防洪蓄水的作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把这一自然段分为三层,并说说分层理由。通过这一练习,孩子们不仅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对总分总的表达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读读第二层,引导孩子说说这一部分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时,孩子的发言既全面又完整:“这一部分先写了森林的树冠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强了。云雀妈妈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介绍的。”
这时,我连忙点评:“云雀妈妈可真会说话呀!你看,她不但把森林的蓄水作用介绍得很具体,还用总分总的构段方法、从上到下的表达顺序,让自己说的话特别有条理。”
点评之后,我用树木的图片盖住相关文字,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你能看着图,像云雀妈妈一样介绍一下森林的蓄水作用吗?”
孩子们在自由练说基础上的复述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有理,有的孩子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俨然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云雀妈妈。
以上教学片断中,分层、概况层意的练习设计着眼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复述的练习设计着眼于文本语言的积累、内化和重组,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从理解到表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语言素养提高的规律。 又如:在叙述云雀立下“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愿望的原因时,我出示了“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两个句式,孩子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句式说一说。既丰富了学生的表达形式,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对这项练习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可以介绍森林作用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介绍几个方面;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说,也可以根據根据预先收集到的资料来说。之所以提出如此具体的要求,是因为一个教学班几十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学生“一刀切”,就不能使全体学生受益。因此,练习须精心考虑因材施练,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全效。
四、创新练习,达到训练的独创性
设计练习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如:(1)迁移。在学完文本内容后,我进行了拓展:“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了很多森林的资料。现在你能向小云雀介绍一下森林的其他作用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
生1:森林可以美化环境。
生2:森林可以消除噪音。
……
我在板书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云雀妈妈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介绍的呢?”
聪明的孩子马上意识到要用刚刚学过的表达方法把森林的作用说具体。
生1:森林是一个环境美化师。一棵棵大树紧紧地挨在一起,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树上,小鸟在演奏着动听的交响乐。树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生2:森林可以消除噪音。……
(2)改写。学完课文后,我提出了如下要求:
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一练习设计其实是要求学生把这一篇科学童话改写成叙述性的说明文。
(3)表演。整篇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学生既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扎实、灵动、有效的课堂练习,使之成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营养剂,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它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以《云雀的心愿》的课堂练习为例,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整体设计,明确训练的目的
从宏观上看,“练”要着眼于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必须立足自能,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从微观上看,每次课堂练习都应有个明确的目的。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目的。如果有多个目的,就必然造成各方面的相互干扰,达不到优化。每次练习就是一个小系统,目标越集中越好。
《云雀的心愿》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在揭题后,我引導孩子们回忆在第一课时他们提出的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
接着,我要求孩子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横线画出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语句。
两、三分钟后,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交流完第一个问题后,我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说云雀产生这样心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思考:云雀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的重要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在由课题到课文、从关键句到重点段再回到整篇课文的一系列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同时,整堂课的教学围绕着“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句展开,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二、形式多样,实现训练的高效
设计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因此,必须重视练习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整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训练形式有效展开,而读是整堂课的主旋律。
以小云雀飞到大河上空后和妈妈的对话为例:
媒体出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洪水特别可怕,水势很猛,声音很大。
生2:我觉得作者把洪水比作脱缰的野马特别形象,把洪水的凶猛写出来了。
师:是的,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具体,更有吸引力。
生1:我觉得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河堤被冲垮了,村庄被淹没了。
师:被冲垮淹没的仅仅是河堤、村庄吗?
生:人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房屋冲倒了,变得无家可归;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火车被洪水冲走了,人们寸步难行;还有几户人家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了,呼喊声、哭泣声回荡在白茫茫的水面上……
师:通过你具体的描述,大家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现在你能想着这些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读好吗?
指几名学生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看到这样的景象,小云雀引读(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师: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把小云雀害怕的心理写出来了。你还从什么地方读出了小云雀的害怕?
生1(带着惊恐的语气提高嗓门读):“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生2(压低声音哆哆嗦嗦读):“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读出了小云雀的害怕。现在,你能把小云雀和妈妈的这一次对话读好吗?
孩子们入情入味地读着。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着语言,同时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三、梯度练习,体现训练的层次
这儿的梯度练习既指练习设计本身的层次性,也指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练”。
《云雀的心愿》一课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第二次对话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森林的防洪蓄水的作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把这一自然段分为三层,并说说分层理由。通过这一练习,孩子们不仅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对总分总的表达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读读第二层,引导孩子说说这一部分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时,孩子的发言既全面又完整:“这一部分先写了森林的树冠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强了。云雀妈妈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介绍的。”
这时,我连忙点评:“云雀妈妈可真会说话呀!你看,她不但把森林的蓄水作用介绍得很具体,还用总分总的构段方法、从上到下的表达顺序,让自己说的话特别有条理。”
点评之后,我用树木的图片盖住相关文字,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你能看着图,像云雀妈妈一样介绍一下森林的蓄水作用吗?”
孩子们在自由练说基础上的复述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有理,有的孩子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俨然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云雀妈妈。
以上教学片断中,分层、概况层意的练习设计着眼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复述的练习设计着眼于文本语言的积累、内化和重组,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从理解到表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语言素养提高的规律。 又如:在叙述云雀立下“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愿望的原因时,我出示了“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两个句式,孩子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句式说一说。既丰富了学生的表达形式,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对这项练习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可以介绍森林作用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介绍几个方面;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说,也可以根據根据预先收集到的资料来说。之所以提出如此具体的要求,是因为一个教学班几十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学生“一刀切”,就不能使全体学生受益。因此,练习须精心考虑因材施练,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全效。
四、创新练习,达到训练的独创性
设计练习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如:(1)迁移。在学完文本内容后,我进行了拓展:“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了很多森林的资料。现在你能向小云雀介绍一下森林的其他作用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
生1:森林可以美化环境。
生2:森林可以消除噪音。
……
我在板书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云雀妈妈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介绍的呢?”
聪明的孩子马上意识到要用刚刚学过的表达方法把森林的作用说具体。
生1:森林是一个环境美化师。一棵棵大树紧紧地挨在一起,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树上,小鸟在演奏着动听的交响乐。树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生2:森林可以消除噪音。……
(2)改写。学完课文后,我提出了如下要求:
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一练习设计其实是要求学生把这一篇科学童话改写成叙述性的说明文。
(3)表演。整篇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学生既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扎实、灵动、有效的课堂练习,使之成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营养剂,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