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幼儿正处在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思想单纯,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从五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一、通过教师的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爱”是个很广泛的定义,教师对幼儿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完全一样的,家长的爱渗透了太多的骨肉之情,爱护有加,一不小心会滑入“溺爱”的旋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爱心浇灌祖国的幼苗,用“爱”去滋润每个幼儿的心田,其中包含足够的关心,但是最重要的是信任每个幼儿,童心是纯洁的,也是可贵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描绘,千万不要冷嘲热讽地挖苦孩子,也不要置之不理的孤立孩子,更不要当众对孩子大声呵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而且还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不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只要你去“融化”他、“感化”他,才能使所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進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针对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现象,在吃胡萝卜前,以故事、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孩子都愿意尝试,在愉快的环境中改掉挑食的习惯。
三、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在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幼儿自然形成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四、创设情景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幼儿学穿衣的活动中,利用走廊,创设了“衣宝宝的家”,提供小衣架和衣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链、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吃,样样菜都爱吃,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五、利用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设计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和在校的情况,有的放矢,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通过教师的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爱”是个很广泛的定义,教师对幼儿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完全一样的,家长的爱渗透了太多的骨肉之情,爱护有加,一不小心会滑入“溺爱”的旋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爱心浇灌祖国的幼苗,用“爱”去滋润每个幼儿的心田,其中包含足够的关心,但是最重要的是信任每个幼儿,童心是纯洁的,也是可贵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描绘,千万不要冷嘲热讽地挖苦孩子,也不要置之不理的孤立孩子,更不要当众对孩子大声呵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而且还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不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只要你去“融化”他、“感化”他,才能使所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進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针对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现象,在吃胡萝卜前,以故事、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孩子都愿意尝试,在愉快的环境中改掉挑食的习惯。
三、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在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幼儿自然形成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四、创设情景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幼儿学穿衣的活动中,利用走廊,创设了“衣宝宝的家”,提供小衣架和衣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链、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吃,样样菜都爱吃,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五、利用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设计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和在校的情况,有的放矢,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