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对生活、学习乐观积极的态度,敢于面对挫折、正视困难失败的决心。然而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却欠缺很多。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等一类残害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暴露了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反映了当前学校和家庭中存在忽视关爱生命教育的倾向,说明了对青少年加强关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关爱生命的道德教育才会使学生掌握生命的本质,才会激发学生去执著地追求幸福。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热爱生命教育非常感兴趣,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欲通过个人的努力摸索出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学科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其可行性如何呢?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实施呢?为此,本文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浅的思考:
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和谐实施
和谐实施是指生命教育要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生态环境,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这种“和谐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教学中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努力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并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来带动教学的和谐氛围。如精心设计“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正反两方面的数据、材料和多媒体直观形象,实地考察和调研,小组讨论和分析等,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么一种和谐氛围下,生命教育也就行之有效了。学生会在一种浓浓的情意色彩中,产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使教学成为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进行有关探索的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了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然,和谐的教学氛围要靠教师的长期努力。
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有机实施
有机实施是指生命教育要在显性与隐性方式有机融合下进行,从而淡化教育的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寻找生命教育的显性影响方式,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生命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基础并不仅仅是有意识活动,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时其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意识可以控制无意识,无意识可以调节有意识,两者有机统一时,就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习,采取显性影响方式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注意发挥隐性影响方式的作用。一句话,实施生命教育既要发挥显性方式的“直接性”、“外显性”,通过特定知识内容的传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影响;又要注意隐性方式的“间接性”、“内隐性”,通过教学中所特有的诸如人际关系、教育态度、教学方式等的作用,促使学生无意识地接受影响。
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同步实施
同步实施是指生命教育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不能忽视课外活动。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相承,合作互补。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生命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文内容,实验要求等,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渗透与强化。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课外活动,发挥课外活动在生命教育中具有的自主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独特作用,发挥其具有的因材施教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合作互补的功能,使生命教育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环境污染”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与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融知、情、意、行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有关内容,有选择、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开设“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专题讲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等。学生在这么一种认识、体验、实践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步融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护好人类与各种生物生存的美好环境的意义和价值的意识。
总之,高中生物学科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因此实施生命教育是可行的。从操作层面看,在生命教育目标设定上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教学策略上应讲究和谐实施、有机实施和同步实施。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学科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其可行性如何呢?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实施呢?为此,本文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浅的思考:
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和谐实施
和谐实施是指生命教育要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生态环境,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这种“和谐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教学中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努力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并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来带动教学的和谐氛围。如精心设计“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正反两方面的数据、材料和多媒体直观形象,实地考察和调研,小组讨论和分析等,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么一种和谐氛围下,生命教育也就行之有效了。学生会在一种浓浓的情意色彩中,产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使教学成为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进行有关探索的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了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然,和谐的教学氛围要靠教师的长期努力。
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有机实施
有机实施是指生命教育要在显性与隐性方式有机融合下进行,从而淡化教育的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寻找生命教育的显性影响方式,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生命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基础并不仅仅是有意识活动,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时其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意识可以控制无意识,无意识可以调节有意识,两者有机统一时,就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习,采取显性影响方式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注意发挥隐性影响方式的作用。一句话,实施生命教育既要发挥显性方式的“直接性”、“外显性”,通过特定知识内容的传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接受影响;又要注意隐性方式的“间接性”、“内隐性”,通过教学中所特有的诸如人际关系、教育态度、教学方式等的作用,促使学生无意识地接受影响。
3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讲究同步实施
同步实施是指生命教育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不能忽视课外活动。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相承,合作互补。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生命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文内容,实验要求等,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渗透与强化。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课外活动,发挥课外活动在生命教育中具有的自主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独特作用,发挥其具有的因材施教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合作互补的功能,使生命教育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环境污染”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与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融知、情、意、行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有关内容,有选择、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开设“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等专题讲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等。学生在这么一种认识、体验、实践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步融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护好人类与各种生物生存的美好环境的意义和价值的意识。
总之,高中生物学科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因此实施生命教育是可行的。从操作层面看,在生命教育目标设定上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教学策略上应讲究和谐实施、有机实施和同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