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情看似平凡,实则孕育着伟大。古人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可见,在素有礼仪之邦誉称的我国,教育好孩子是何等重要。
  语文,因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
  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理解父母之心——亲情教育之起始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二、尊师爱友——亲情教育之发展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教师、同学是学生生活中关系密切程度仅次于父母的人。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反映学校生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激发其尊师爱友之情。
  如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动人形象,他那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这类作品时,应使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认识“老师”的崇高品质;并顺此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老师。在“老师”的崇高品质感染下,激起其尊师之情,并付诸日常生活中,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同时,少年周恩来的胸怀大志,阿发、双喜等的淳朴无私,小弗朗士的天真活泼,少年闰土的机敏可爱……等等。这些少年形象动人可爱,他们那宏伟的志向、纯洁的心灵、助人为乐的品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学中,老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奋发进取的动力,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的互助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爱国爱民——亲情教育之升华
  如果说亲爱父母、尊师爱友仅仅关联学生接触到的周围的人的话那么,爱祖国、爱人民则是推己及人、广而化之“亲情”的升华。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兴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在英雄形象的感染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并通过点拨、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民族兴盛而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
  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教学,就应紧紧抓住“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抒情主线,通过分析三个典型事例,认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染,理解“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并能过对三个事例排列顺序的分析比较,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的同时,体会作者安排结构的艺术,认识到“爱国主义”乃是英雄主义、国际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后者则是战士崇高品质的本质体现。由此,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不但获得了美的情感体验,也对“爱国主义”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为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
  其他如一身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教学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对“英雄”的景仰与敬佩之情;在理解人物性格、品格特征的过程中,激励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向英雄学习”、为国富民强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并在学习中化为强烈的内在精神动力。
  四、辨“丑”远“恶”——亲情教育之必要补充
  “没有爱,就没有恨;没有恨,也就没有爱,”没有对“丑”、“恶”的批判与摒弃,也就不可能有对“美”的鉴赏与追求。在培养学生对“美”追求的同时,还必须教给学生辨别美丑的方法,通过对“丑”的批判,强化对“美”的追求。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就应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比较,点明其变化的准则乃是听说于勒有钱与否:当听说于勒发了大财时,就盼望于勒早点回来,把他的信当作福音书;而当在船上遇见身无分文的穷水手于勒时竟然不认他、惊恐万状地躲开他,并责骂“我”多给了他几个小费。所有这些,说明菲利普夫妇根本就没有兄弟情谊,由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认识、批判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的丑恶性格,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及其对人的“异化”,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应通过对比、点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在对比中明辨是非,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激发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感觉写作文时,没有内容可写,或感觉有东西写却无从下笔,理不出头绪,或感觉有东西写却没有丰富的、恰当的词或句来表达。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贯彻“多读多记多写”的作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作文教学三步曲  初中作文,主要是记人记事记物的记叙文,中考一般不会超范围。  例如,记叙文教学时,笔者出了一个题目:“记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第一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 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自主·互动”教学格局,都成为当代中国初中教育中的成功者。两者看似不同,实则异曲同工,他们在各自教学模式下,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调动教师积极投入教书育人工作,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关键词】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学生投入;教师投入;优质课堂    一、解读“自主·互动”与“先学后教”  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
期刊
《氧气和氧化》一节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氧气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他们知道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这些氧气一般来自空气,它与我们始终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很少有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因为他们没有留意或关注过氧气的这些应用。这使得他们对氧气的感觉是既熟悉又
期刊
道德教育是全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道德教育要融入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现实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党开展青少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近年来,西固团区委、西固少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部署,始终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工作位置,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人生观的树立等,是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实现的。因此情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但情感的触发不是主观需要,而是客观事物本身。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度的热情、充满期望的态度影响学生,使师生感情交融,并利用客观事物激发学生情感,发挥情感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推力。语文教学应采用生动幽默的、富有激情的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激趣;采用合适的导语和轻松愉快的民主课堂激趣;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环境激趣。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激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激趣;语文课堂效率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中学生的意志控制能力较之成年人显欠缺,往往需要兴趣的引导、启发和点拨才能形成稳定
期刊
课文(教材上的文章),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基本的 “起步篇”,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保底线”。但学生对课文假阅读的现象已是非常普遍。据调查,不依凭教参教辅,能裸读(独立阅读)的,竟无一人。课文学习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唯一的答案已经存在,学习所要做的就是将答案从教参或教师那里吸收,然后在考试中准确无误地还原。  学生迷恋于教参,将自我尘封在教参的唯一之中,迷失在教参的结论与分析中,最终丧
期刊
上完《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后,我总在想,从教近二十年,使用过几套语文教材,感觉每一本语文课本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能从不同角度折射我们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增强语文素养,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圣的文化殿堂,走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语文世界。正因为如此,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更好地理解编者用意,尊重作者和作品,立足文本,善待文本,那么一定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那么该如何
期刊
“万事开头难”,苏联作家高尔基在谈创作时曾说过:“开头第一句话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怎样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情境,以极高的兴致投入到课堂学习,也应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应特别关注的问题。语文课的导语,应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真正做到牵一发布动全身。  导语的设计因文体不同、教师个性差异等原因,其设计和运用也是各有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