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在现代高效的技术氛围中感悟语文文化的精妙,获取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美如诗,淡如画的语文,清冷似三春之水,又似冬夜之月,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试问当今莘莘学子,语文贵为国语,你为何不爱它?自小都说,学不学两可;语文提高无痕,时间花费太久,没有什么意思……面对如此回答与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心焦又心痛,如何让学生偏爱你——语文?
春风吹化了冰雪,夏雨滋润了干涸,在这迷茫与痛楚中,我寻求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传统的语文文化精髓“以读悟情”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老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就会有效。”可见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而我们语文的现状是:语文课几乎天天有,凝固的样式,刻板的程序,僵化的语言,这极容易引发学生心理疲劳,扼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是艺术之花的浆汁和血液。于是我利用新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融入情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求新、求深,不断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激活他们的思维。
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情意。登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如诗人般的情感加上多媒体的应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教师激情的投入,用炽热的情感,或洋溢或蕴涵深沉的感染学生。例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此诗抒写了徐志摩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全诗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软泥上的青荇……这些物象被我搬到了大屏幕上,配上轻柔委婉的音乐加上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目醉其形,耳醉其声,心醉其意。在这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全班学生大受鼓舞,都跃跃欲试,大胆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使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由此看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从而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带着真诚,带着新奇,带着情感,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现今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当今社会里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增多了,而是减少了,对社会的感受不是丰富了而是肤浅了,他们长期囿于校园和家庭那有限的时空范围,能获得的生活体验就不多,不深。而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和生活有个交流,通过交流,积沙成塔,使学生分享生活的点滴。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生活,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怀有的深厚感情,例如: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作者汪曾祺出生书香门弟,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虽是江苏高邮人,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耳濡目染北京文化,有着深厚感情。胡同文化、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文化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可大部分学生对胡同和四合院不太了解,也无法深入到北京胡同里,了解普通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为此,课前我让学生自己找想了解胡同的哪方面内容(如内涵、感情、语言方面)自己去收集资料。他们从网上找所需的资料,他们不但看了大量的图片、照片;而且欣赏了电视剧、电影片段。课上,每小组派代表在电脑中展示自己问题,谈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一个学生利用PPT播放京味醇厚的歌曲:杭天琪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课件上出现古朴典雅的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图片,那发黄的黑白的北京胡同照片,那荡气回肠的胡同京歌,深深吸引着学生们。歌曲一结束,他们回味着,惊叹着,感受到了北京文化那绵绵的艺术魅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生活和审美。学生在展示自己,丰富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他人分享。我也适时适度的参与到学生独特观点的阐述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师生双向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方是良性互动的整体。因此,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单向灌输,而是二者互为主体的双向讨论、交流和沟通。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从学生那里汲取知识和能量。通过开放式的深入课文内部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问题获得多种解答,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开放式问题。
双向互动在作文教学中也尤为重要。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单一,大多数教师本着负责的原则,对每位学生作文全批全改。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将评改信息完全传达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这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换一种批改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作文的妙处。这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达到好的效果。例如:一节以如何选材料为主题的作文课。课上我先让学生组内互评,每个人都得到他人给的一个分数和评语,后我把几个分高的,选材较典型的学生作文放到投影上,让学生们打分和评改,我适时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师生共同探讨作文的优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学生的作文材料呈现低幼化、陈旧化、单一化和宿构现象严重,选材杂乱等特点,但不乏有优秀的作品,我让这些学生本人把作文在电脑上打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学校的学习园地上,看到自己的思想小花绽开在各个角落,学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再有把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的校刊上和網站上,接受老师、学生的点评,及来自各行各业的许许多多的陌生人的点评。让学生接收各方面的建议、赞扬、批评……,使学生有了一种“发表”文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尤其是作文的评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作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让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课堂小语文,语文大天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虽然身处课堂小天地,却在学习天地大语文”的奇妙与快乐。
引一泓新教育理念的清泉,育满园春色的骄子,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只要教育创设宽松、平和的氛围、互动的教育观,激发情趣,展开联想,一定会让学生更爱具有悠久文化、内涵的国语,使文化底蕴悠久回荡的语文苑地绽放朵朵花蕾,展现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平谷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美如诗,淡如画的语文,清冷似三春之水,又似冬夜之月,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试问当今莘莘学子,语文贵为国语,你为何不爱它?自小都说,学不学两可;语文提高无痕,时间花费太久,没有什么意思……面对如此回答与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心焦又心痛,如何让学生偏爱你——语文?
春风吹化了冰雪,夏雨滋润了干涸,在这迷茫与痛楚中,我寻求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传统的语文文化精髓“以读悟情”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老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就会有效。”可见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而我们语文的现状是:语文课几乎天天有,凝固的样式,刻板的程序,僵化的语言,这极容易引发学生心理疲劳,扼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是艺术之花的浆汁和血液。于是我利用新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融入情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求新、求深,不断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激活他们的思维。
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情意。登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如诗人般的情感加上多媒体的应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教师激情的投入,用炽热的情感,或洋溢或蕴涵深沉的感染学生。例如: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此诗抒写了徐志摩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全诗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软泥上的青荇……这些物象被我搬到了大屏幕上,配上轻柔委婉的音乐加上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目醉其形,耳醉其声,心醉其意。在这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全班学生大受鼓舞,都跃跃欲试,大胆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使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由此看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从而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带着真诚,带着新奇,带着情感,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现今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当今社会里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增多了,而是减少了,对社会的感受不是丰富了而是肤浅了,他们长期囿于校园和家庭那有限的时空范围,能获得的生活体验就不多,不深。而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和生活有个交流,通过交流,积沙成塔,使学生分享生活的点滴。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生活,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怀有的深厚感情,例如: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作者汪曾祺出生书香门弟,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虽是江苏高邮人,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耳濡目染北京文化,有着深厚感情。胡同文化、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文化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可大部分学生对胡同和四合院不太了解,也无法深入到北京胡同里,了解普通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为此,课前我让学生自己找想了解胡同的哪方面内容(如内涵、感情、语言方面)自己去收集资料。他们从网上找所需的资料,他们不但看了大量的图片、照片;而且欣赏了电视剧、电影片段。课上,每小组派代表在电脑中展示自己问题,谈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一个学生利用PPT播放京味醇厚的歌曲:杭天琪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课件上出现古朴典雅的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图片,那发黄的黑白的北京胡同照片,那荡气回肠的胡同京歌,深深吸引着学生们。歌曲一结束,他们回味着,惊叹着,感受到了北京文化那绵绵的艺术魅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生活和审美。学生在展示自己,丰富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他人分享。我也适时适度的参与到学生独特观点的阐述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师生双向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方是良性互动的整体。因此,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单向灌输,而是二者互为主体的双向讨论、交流和沟通。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从学生那里汲取知识和能量。通过开放式的深入课文内部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问题获得多种解答,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开放式问题。
双向互动在作文教学中也尤为重要。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单一,大多数教师本着负责的原则,对每位学生作文全批全改。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将评改信息完全传达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这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换一种批改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作文的妙处。这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达到好的效果。例如:一节以如何选材料为主题的作文课。课上我先让学生组内互评,每个人都得到他人给的一个分数和评语,后我把几个分高的,选材较典型的学生作文放到投影上,让学生们打分和评改,我适时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师生共同探讨作文的优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学生的作文材料呈现低幼化、陈旧化、单一化和宿构现象严重,选材杂乱等特点,但不乏有优秀的作品,我让这些学生本人把作文在电脑上打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学校的学习园地上,看到自己的思想小花绽开在各个角落,学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再有把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的校刊上和網站上,接受老师、学生的点评,及来自各行各业的许许多多的陌生人的点评。让学生接收各方面的建议、赞扬、批评……,使学生有了一种“发表”文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尤其是作文的评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作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让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课堂小语文,语文大天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虽然身处课堂小天地,却在学习天地大语文”的奇妙与快乐。
引一泓新教育理念的清泉,育满园春色的骄子,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只要教育创设宽松、平和的氛围、互动的教育观,激发情趣,展开联想,一定会让学生更爱具有悠久文化、内涵的国语,使文化底蕴悠久回荡的语文苑地绽放朵朵花蕾,展现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平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