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教学以探究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分“‘挑战’和‘应战’——人与环境”“蔚蓝色的希腊——海洋文明”“执干戈以卫社稷——希腊的公民与城邦”三个板块推进,在客观分析古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以相关史料为依托,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工商航海业、民主制度和民族精神等关系。
关键词:史料问题设计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教学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古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等史实,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立意确立为:以探究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在客观分析古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以相关史料为依托,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工商航海业、民主制度和民族精神等关系。
导入环节展示学术界关于“生态史观”的研究论述,设问:和古代中国相比,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何突出特点?它与古希腊文明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分三个探究板块推进。
探究一:“挑战”和“应战”——人与环境
【材料1】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热带地区的人民比较容易忍受奴役,而寒带地区的人则更偏爱自由。……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勤劳、勇敢和勇于战争;土地所不能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我们不应该把大自然估计得太高或者太低:爱奥尼亚明媚的天空固然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决不能单独产生荷马。而且事实上,它也并没有产生其他的荷马。在土耳其的统治下,就没出过诗人。
——黑格尔《历史哲学》
问题:“地理环境与文明有何联系?它们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吗?”
通过学术界关于地理环境与文明关系的论述,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亡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地理环境是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的时代,这种作用也就会表现得越有力、越明显。但是,相同的地理环境并不一定就会产生相同的文明。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的起源不是生物因素或地理环境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文明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是“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挑战”和“应战”中诞生的。可以说,人类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性,才是文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探究二:蔚蓝色的希腊——海洋文明
【材料3】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4】希腊最典型的奴隶制的城邦都是沿着从东到西的主要海路而分布的,这就说明奴隶制的发展同海上来往和商业的发展是有联系的。
——李天祐《古代希腊史》
【材料5】所有肥沃松软的土壤都流失了,留给一个国家的只是皮和骨头。
——柏拉图《克里底亚篇》
问题:“古希腊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它对古希腊文明有何影响?”
通过对古希腊地理环境特征的概括,引导学生探究其对于希腊城邦制度、海外大殖民、工商航海业、民主制度乃至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而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呈现出浓郁的“农耕文明”特质,“大一统”“君主专制”“重农抑商”是其重要标签。通过“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环境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的认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探究三:执干戈以卫社稷——希腊的
公民与城邦【材料6】城邦是希腊最终的国家模式,它是一个独立的小国家,掌握着一块土地,里面没有另一个设防的区域,当然也不允许有第二种独立的公民权。
——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
【材料7】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顾准文集》
【材料8】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务,同时有权参加城邦内议事或审判的职能。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9】爱理性,爱生活,喜欢用脑,乐于动手——这是希腊方式所独具的特点。
——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
问题:“希腊城邦有何特点?它与公民和民主政治有何关系?”
通过对材料中“城邦”“公民”“直接民主”等名词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为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邦就是公民集体,只有公民才真正属于城邦。所以,公民对城邦有着异常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也正因为如此,在保卫城邦和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公民的积极性能够被广泛调动起来。
最后,课件展示古希腊地理环境特征、城邦制度、公民素质和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并拓展:“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希腊城邦大都重视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公民从小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和体育等各方面的系統训练,以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培养现代合格公民?你认为现代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教师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绪从古代希腊延续到今日中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曹末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2] 侯桂红.试论历史教学立意的概念、确定方法和评价标准[J].历史教学,2015(7).
关键词:史料问题设计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教学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古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等史实,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立意确立为:以探究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在客观分析古希腊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以相关史料为依托,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工商航海业、民主制度和民族精神等关系。
导入环节展示学术界关于“生态史观”的研究论述,设问:和古代中国相比,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何突出特点?它与古希腊文明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分三个探究板块推进。
探究一:“挑战”和“应战”——人与环境
【材料1】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热带地区的人民比较容易忍受奴役,而寒带地区的人则更偏爱自由。……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勤劳、勇敢和勇于战争;土地所不能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我们不应该把大自然估计得太高或者太低:爱奥尼亚明媚的天空固然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决不能单独产生荷马。而且事实上,它也并没有产生其他的荷马。在土耳其的统治下,就没出过诗人。
——黑格尔《历史哲学》
问题:“地理环境与文明有何联系?它们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吗?”
通过学术界关于地理环境与文明关系的论述,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亡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地理环境是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的时代,这种作用也就会表现得越有力、越明显。但是,相同的地理环境并不一定就会产生相同的文明。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的起源不是生物因素或地理环境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文明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是“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挑战”和“应战”中诞生的。可以说,人类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性,才是文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探究二:蔚蓝色的希腊——海洋文明
【材料3】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4】希腊最典型的奴隶制的城邦都是沿着从东到西的主要海路而分布的,这就说明奴隶制的发展同海上来往和商业的发展是有联系的。
——李天祐《古代希腊史》
【材料5】所有肥沃松软的土壤都流失了,留给一个国家的只是皮和骨头。
——柏拉图《克里底亚篇》
问题:“古希腊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它对古希腊文明有何影响?”
通过对古希腊地理环境特征的概括,引导学生探究其对于希腊城邦制度、海外大殖民、工商航海业、民主制度乃至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而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呈现出浓郁的“农耕文明”特质,“大一统”“君主专制”“重农抑商”是其重要标签。通过“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环境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的认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探究三:执干戈以卫社稷——希腊的
公民与城邦【材料6】城邦是希腊最终的国家模式,它是一个独立的小国家,掌握着一块土地,里面没有另一个设防的区域,当然也不允许有第二种独立的公民权。
——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
【材料7】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顾准文集》
【材料8】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务,同时有权参加城邦内议事或审判的职能。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9】爱理性,爱生活,喜欢用脑,乐于动手——这是希腊方式所独具的特点。
——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
问题:“希腊城邦有何特点?它与公民和民主政治有何关系?”
通过对材料中“城邦”“公民”“直接民主”等名词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为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邦就是公民集体,只有公民才真正属于城邦。所以,公民对城邦有着异常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也正因为如此,在保卫城邦和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公民的积极性能够被广泛调动起来。
最后,课件展示古希腊地理环境特征、城邦制度、公民素质和古希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并拓展:“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希腊城邦大都重视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公民从小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和体育等各方面的系統训练,以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培养现代合格公民?你认为现代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教师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绪从古代希腊延续到今日中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曹末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2] 侯桂红.试论历史教学立意的概念、确定方法和评价标准[J].历史教学,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