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小学数学各个教学环节中,课前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部分,对课程的顺利开展与教学效率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两个角度来看,精彩的课前导入会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着促进作用,反之则有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与客观实际,精心的设计课前导入环节,为整堂课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更新理念;问题式导入;生活化导入;多媒体导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059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开篇即讲”为主,忽视课前导入环节的进行,在情境创设方面、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践,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消磨殆尽,学习兴趣也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予以重视,增强教学环节中的连贯性与衔接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纽带、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内在动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共同发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
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也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时候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使之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相适应。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对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并且对课前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加减法的关系”时,这节课涉及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进行数字运算的基础性知识点。我首先进行了课前导入,让学生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实例,即“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根据信息,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学生根据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列出了三个算式,其中一个加法一个减法,而后我为学生讲解了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性内容,即“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可以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学生经过实例探究和理论了解之后,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问题式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但仍然有利于采用问题式课前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 求知欲。应当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是其能够主动学习、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驱动力,当对未知的知识有渴求的意识,就会自行去求取正解。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式课前导入,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教材、挖掘其中的深刻理论内涵,进而锻炼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律”时,这节课主要涉及关于加法运算规律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为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我首先运用问题式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式导入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同样的加法算式,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计算的更快?又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在疑问中投入到减法运算律的探究当中去。加法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算式,并且可以高效的求得正确得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效率和运算准确度。
三、生活化导入,拉近师生距离
数学知识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服务于实际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则需要经历小学数学课堂上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知识,最后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的过程。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并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当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生活中的影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学生带来更为精彩的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线段、直线和射线”时,这节课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适用于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氛围。我首先对学生说:“线段、直线和射线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黑板的一边可以看作线段、手电筒射出的光可以看作射线等等,加下来会学习三者的知识,你们会对它们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后我为学生讲解线段、射线和射线的相关知识,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究三者的特点,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即“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直线和射线……”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试题的要求进行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多媒体导入,丰富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的豐富程度如果不足以构建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消退的可能,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有下降的可能。多媒体教学模式有声情并茂、图文结合、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可以极大的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这个根本基础上,将与所教知识点有密切关联的图片信息、文字资料、视频内容,积极的融入到多媒体教学模式中进行多媒体课前导入,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这是关于测量角度的知识,对学生使用测角工具确定角度有很大的帮助。我运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方式进行了课前导入,使学生在动态的视频找中细致的观察测量角度时的注意事项,并且作为自己亲身实践时候的理论基础。而后我为学生详细讲解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在掌握这两项测角基本原则之后,就可以顺利的、无偏差的测量出角度的大小。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学生感受到了动态课堂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知识时候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课前导入环节的开展,也离不开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和课堂互动。若想设计精彩的课前导入,教师首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客观情况来选择,才能够使教学实践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以新课标为指引,综合利用问题式课前导入、生活化课前导入、多媒体课前导入等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学习的风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宾奎.精彩导入让小学数学课妙趣横生[J].中华少年,2017(04)
[2]谢春检生.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J].科普童话,2016(38)
[3]廖远乐.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J].华夏教师,2015(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更新理念;问题式导入;生活化导入;多媒体导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059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开篇即讲”为主,忽视课前导入环节的进行,在情境创设方面、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践,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消磨殆尽,学习兴趣也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予以重视,增强教学环节中的连贯性与衔接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纽带、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内在动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共同发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
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也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时候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使之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相适应。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对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并且对课前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加减法的关系”时,这节课涉及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进行数字运算的基础性知识点。我首先进行了课前导入,让学生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实例,即“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根据信息,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学生根据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列出了三个算式,其中一个加法一个减法,而后我为学生讲解了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性内容,即“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可以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学生经过实例探究和理论了解之后,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问题式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但仍然有利于采用问题式课前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 求知欲。应当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是其能够主动学习、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驱动力,当对未知的知识有渴求的意识,就会自行去求取正解。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式课前导入,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教材、挖掘其中的深刻理论内涵,进而锻炼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律”时,这节课主要涉及关于加法运算规律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为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我首先运用问题式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式导入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同样的加法算式,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计算的更快?又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在疑问中投入到减法运算律的探究当中去。加法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算式,并且可以高效的求得正确得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效率和运算准确度。
三、生活化导入,拉近师生距离
数学知识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服务于实际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则需要经历小学数学课堂上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知识,最后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的过程。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并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当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生活中的影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学生带来更为精彩的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线段、直线和射线”时,这节课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适用于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氛围。我首先对学生说:“线段、直线和射线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黑板的一边可以看作线段、手电筒射出的光可以看作射线等等,加下来会学习三者的知识,你们会对它们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后我为学生讲解线段、射线和射线的相关知识,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究三者的特点,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即“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直线和射线……”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试题的要求进行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多媒体导入,丰富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的豐富程度如果不足以构建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消退的可能,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有下降的可能。多媒体教学模式有声情并茂、图文结合、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可以极大的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这个根本基础上,将与所教知识点有密切关联的图片信息、文字资料、视频内容,积极的融入到多媒体教学模式中进行多媒体课前导入,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这是关于测量角度的知识,对学生使用测角工具确定角度有很大的帮助。我运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方式进行了课前导入,使学生在动态的视频找中细致的观察测量角度时的注意事项,并且作为自己亲身实践时候的理论基础。而后我为学生详细讲解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在掌握这两项测角基本原则之后,就可以顺利的、无偏差的测量出角度的大小。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学生感受到了动态课堂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知识时候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课前导入环节的开展,也离不开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和课堂互动。若想设计精彩的课前导入,教师首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客观情况来选择,才能够使教学实践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以新课标为指引,综合利用问题式课前导入、生活化课前导入、多媒体课前导入等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学习的风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宾奎.精彩导入让小学数学课妙趣横生[J].中华少年,2017(04)
[2]谢春检生.小学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J].科普童话,2016(38)
[3]廖远乐.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J].华夏教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