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决策者、组织者和沟通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变成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下面谈谈我对转变教学方式的几点体会。
1 激情引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情境中,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新教材以改往日变了新面孔,不仅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而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图画情境展观。如:在教小数大小比较时,我抓住学生爱玩游戏,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用0-9这十张数学卡片玩“组数”游戏。我把学生分成红、黄两队,每次每队选一名学生参赛,其余学生做裁判:①两队先出的选手轮流抽卡片,每人抽三张,两人分别选择黑板上数位顺序表的适当位置放下;②全班学生评判组成的两个小数,数大者为胜,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做为奖励;③整理卡片,进入下一轮比赛,每一轮比出两数大小时,学生思考、讨论,说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就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人想动手,人人想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也这么有趣。
2 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学习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也更容易接受。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就是从学生每个人的座位开始说起的,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我是第3组第5个,我是第6组第4个……2、引发学生思考:能否用一种既简单又明白的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3、通过思考、讨论、统一方法;用数对形式表示位置如:(3,5)表示第3组第5个,(6、4)表示第6组第4个,教師进一步指出,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光写表示横的方向上的数,再写表示纵的方向上的数;4、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同学们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要特别强烈。”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准备好圆片和剪刀,引导学生把圆平片平均分成8份,并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图形: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16等分,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近似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梯形的图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各种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容易看出与圆的面积计算有关?(学生答:平形四边形)在拼摆平行四边形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圆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如平形四边形,随着我们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边越直,就越像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讨论后概括: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由于圆的面积和拼成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可得出圆的面积S=Ⅱr·r=Ⅱr2。通过学生充分地动手、动眼、动口、动脑,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4 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供给学生探讨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课堂教堂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从而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先呈现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用卷笔刀削铅笔(圆柱形状)然后问:被削的这段铅笔前后分别是什么形状?请你猜一猜,变小了以后的圆锥体与原来的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分别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接着实验验证、发现结论:1、操作:请学生根据已准备好的材料(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若干个、沙子)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2、讨论交流:从实验过程,你得出干么结论?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同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安排不是教师把一个计算公式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是把教材中的结论,引发为一个学生参与的实验,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去理解知识的奥妙,同时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促使思维活跃起来,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寻找,探索出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1 激情引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情境中,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新教材以改往日变了新面孔,不仅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而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图画情境展观。如:在教小数大小比较时,我抓住学生爱玩游戏,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用0-9这十张数学卡片玩“组数”游戏。我把学生分成红、黄两队,每次每队选一名学生参赛,其余学生做裁判:①两队先出的选手轮流抽卡片,每人抽三张,两人分别选择黑板上数位顺序表的适当位置放下;②全班学生评判组成的两个小数,数大者为胜,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做为奖励;③整理卡片,进入下一轮比赛,每一轮比出两数大小时,学生思考、讨论,说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就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人想动手,人人想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也这么有趣。
2 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学习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也更容易接受。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一)时,就是从学生每个人的座位开始说起的,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我是第3组第5个,我是第6组第4个……2、引发学生思考:能否用一种既简单又明白的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3、通过思考、讨论、统一方法;用数对形式表示位置如:(3,5)表示第3组第5个,(6、4)表示第6组第4个,教師进一步指出,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光写表示横的方向上的数,再写表示纵的方向上的数;4、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同学们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要特别强烈。”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准备好圆片和剪刀,引导学生把圆平片平均分成8份,并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图形: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16等分,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近似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梯形的图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各种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容易看出与圆的面积计算有关?(学生答:平形四边形)在拼摆平行四边形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圆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如平形四边形,随着我们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边越直,就越像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讨论后概括: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由于圆的面积和拼成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可得出圆的面积S=Ⅱr·r=Ⅱr2。通过学生充分地动手、动眼、动口、动脑,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4 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供给学生探讨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课堂教堂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从而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先呈现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用卷笔刀削铅笔(圆柱形状)然后问:被削的这段铅笔前后分别是什么形状?请你猜一猜,变小了以后的圆锥体与原来的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分别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接着实验验证、发现结论:1、操作:请学生根据已准备好的材料(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若干个、沙子)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2、讨论交流:从实验过程,你得出干么结论?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同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安排不是教师把一个计算公式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是把教材中的结论,引发为一个学生参与的实验,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去理解知识的奥妙,同时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促使思维活跃起来,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寻找,探索出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