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绽放生命的光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我认为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知道如何正视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发展生命、放飞生命?让语文课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1.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生命意识的好文章。《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提到了生死问题。“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认为死生亦大矣。就这个问题我在班上出示了基督教、佛教、道家、儒家等流派的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成长是痛苦的,就像竹节拔高,需撕裂身体,去达到生命的高度。从而拓展了对生命的认识。史铁生则在《我与地坛》中描绘出他的生命观:“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生命,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生命,生命中所有的寂寞、孤独和苦难都会化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甚至死亡也是另一种美。”我让学生明白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意识促使主人公从自卑的泥潭中走出来,去实现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2、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在学习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从海子的人生经历讲到海子的卧轨自杀,并强调海子的死是一个社会的痛更是海子家人永远的痛。我引导学生读出了海子面对生活的无奈和自身的人格缺陷——性格的孤僻和心灵的脆弱。学生感悟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追问道:“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全的呢?”学生结合海子的经历,都认为应该直面挫折,学会坚强。我顺势告诉学生生命是一条单行道。它的单向性决定了生命就是一场磨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人的一生中,逆境是常态,顺境是非常态。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苦难甚至死亡,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问题。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渗透生命意识,进行生命教育。
   3、让学生尊重世间万物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命是如此珍贵,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校园暴力,有多少人残害动物。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我们要把生命的尊重意识灌输给学生。它的核心是平等意识,即人格的平等。只有人与人的平等,才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如果说,舒婷的《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一则委婉含蓄的平等思想的宣言;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一曲平等思想的战斗檄文.我经常利用这类课文,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另外通过《<名人传>序》培养学生的善良、仁慈之心;通过《<宽容>序言》,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我与地坛》中那些愈见苍幽的老柏树,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蜜蜂、蚂蚁、瓢虫、孩子们的脚印……时时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那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难道不能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吗?
   二、利用写作训练,让学生思考生命,提升生命的内涵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也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在实践中,我主要通过办黑板报和主题讨论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社会是个大语文,我们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与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料,采访世纪老人,为残疾人服务等形式,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语文教育的过程实质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利用教材资源,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正确认识生命后,他们就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会尊重珍惜世间万物的生命,从而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学生的情感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如果老师的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这样教学活动就符合了“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的过程”的本质属性。因此,也就最终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 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乐学、多识、善思,对发展学生的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期刊
1、写文章自我介绍:趣谈姓名——暗示奋斗目标   首先,我自己会做个自我介绍:“我姓‘何’,是人还可以的‘何’,名‘春勤’,‘春天’的‘春’,‘勤劳’的‘勤’,因为生于春天,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又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所以农民父母为我选择了这样的名字寄予了他们的厚望。师范毕业时朋友又在同学录上签下了‘青春河’的名字——你是一条青春不息的、永远向前的青春河。不管是哪个名字我都
期刊
一、情感因素的培养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那么,什么是情感?卢家楣等主编的《心理学》中说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情感相对成熟,但时常处在矛盾状态中,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时常易于冲动。因此,加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调节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而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
期刊
一、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材料    读写结合是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同的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应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事物。”充分利用教材,把讲读课与写作结合起来,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
期刊
一、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设计极为关键。我们应该设计一个精彩的序幕,运用优美生动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营造一个良好的起始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利用导语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炬。在教学《十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北宋的开国宰相赵普对宋太祖赵匡胤说:‘臣凭借半部《论语》帮助主公得到天下,再凭
期刊
如果说教师是一种职业,那么,语文教师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充满享受的职业。推开窗户,看到满眼绿意,嗅到清新空气是享受,身居闹市,能守护灵魂的纯洁和宁静是享受;面对文本,可以洞察人生,饱览世界是享受;走进课堂,在与学生目光交汇时出现的会心的微笑是享受。   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充满激情地去创造生活。   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也是一定会去把语文学好的。   语文能体现人性,体现人生。不懂文
期刊
一、作者善于用以小见大,以事见人的手法,通过生活的细节刻画人物塑造形象。故事中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乃至一个眼神,都能展示出他们的思想、身份及精神风貌。   如《世说新语.容止》中写到: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这是一则写曹操诡诈的故事,曹操本是魏王,
期刊
曾经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女孩儿小兰(化名),她不善言辞,平日里总是一个人独处,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班上的特困生。他家里全靠种地过日子,爸爸不到四十岁,有一副结实硬朗的身板,却游手好闲,经常与附近村的一些小混混们搓麻将、喝酒、闹事。派出所里不时传讯他,左邻右舍也总在背后议论他。小兰的妈妈姥姥和舅舅怎么劝业劝不好他,妈妈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这可苦了小兰,她恨爸爸,更想念妈妈,成天担惊受怕,心里很压抑。  
期刊
语言表达是打动评卷教师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科学备战中考作文,就要强化文采训练。那么,在短时间内,怎样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不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善用修辞,形象描绘   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加以表达,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对春花的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期刊
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我们的生本课堂中开花,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