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懂而不会”的现象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懂”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做”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更高的境界。听得懂却不会应用,说明学生从知识建构到能力生成之间存在断层,教师就必须在两者之间架设通道,学生才能成功地穿越“懂”与“会”,达到“既懂又会”的终极目标。
  一、真正“获得”是从“懂”到“会”的基础
  1.在体验中“获得”:彰显数学思维过程的魅力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片段:第一层:出示算式,要求学生口算:14÷2=  140÷20=  280÷40=,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最后,运用商不变的规律练习。
  第二层:计算下面算式,引导发现商的变化规律。16÷8=   160÷8=   320÷8=   200÷2=   200÷20=      200÷40=    。
  然后让学生思考归纳商的变化规律。
  第三层:在学生交流补充中渐渐完善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和商变化的规律,并进行对比辨析,加深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非常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同时,并没有从“他知”转化为“我知”。因此,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一步一步挖掘分析,清晰地展现出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深刻,更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在结构中“获得”:强化知识结构网络的功能
  数学知识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在整理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这样当学生们解决问题时,才能很快地提取到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二、深度“熟练”是从“懂”到“会”的条件
  1.在建模中“熟练”:放大典型问题的价值
  有余数除法的建模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今天,有客人来小红家做客,妈妈买了14个橘子和几个漂亮的盘子,她发现每个盘子放4个橘子最漂亮,那你知道需要几个盘子吗?
  第二环节: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学生分一分,然后交流汇报,有的画图,有的用算式说明。
  教师追问:如果是更多的橘子,这画图一个一个加和减就太麻烦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交流汇报中明确可以用除法)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数学模型。教师提出:9根、10根、11根、12根、13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能搭几个呢?他们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现实中有这样的问题:要将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各份相同,有分不尽的情况,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同时,借助分橘子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实际意义,加深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模型的认识。
  2.在综合中“熟练”:凸显多维问题的效用
  “多维问题”就是指大数据、大学科背景下的复杂数学问题,它是多个简单问题的融合,这样的问题更贴近生活实际,它的解决策略并非多个简单问题方法的叠加,而是涉及了更加综合的、深层能力的应用。
  三年级在教学了条形统计图后,教师提出:“如果你是一名食堂管理人员,你会如何科学地设计学生的菜谱呢?”老师从食堂菜肴的浪费现象入手,让学生去调查统计出:“学生喜欢的菜肴有哪些?”最后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他接着又问:是不是考虑到同学们的喜好,这样的饮食结构就是最合理的呢?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即想到:还要考虑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那小学生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量是多少,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又怎样呢……
  老师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引导,帮助学生从数学、信息技术、科学等维度思考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这为孩子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提供了可对照的有效数学经验。
  三、有效“调控”是从“懂”到“会”的保障
  1.分析策划能力在交流中生成
  当解决思考性较强、解题策略较丰富的数学问题时, 教师应腾出专门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当问题呈现于学生面前时,首先要求学生充分思考,在他们各自想法的交流中,然后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讨论、分析、评价,最后再制定出具体的解题方法加以实施。
  2.反思总结水平在回顾中提升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想一想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采用了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碰到哪些困难? 通过什么方式克服了困难?这样不仅能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就在这种不断探索、回顾和反思中产生出新颖性、独特性和巩固性。
  3.自我评价技巧在自评他评中完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变成评价的主体,要让他们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学会评价自己,又学会评价别人。既可以评价学习的结果,又可以评价学习的过程,还可以评价学习的方法。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其他文献
【正】一直以来,国内对学前教育有种误区,认为学前教育比大学还贵并不合理,轻学前教育而重大学教育。殊不知,6岁以前这个年龄段可以说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最佳时期。学前教育不
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它独具的风韵和格调使之在语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的语言包含着教师的炽热情感,关系着教师对学生的深情厚谊。情感是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教育之根。别林斯基说:“充满爱情的语言,是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知识和学习的方法,还应该努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让爱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只有从心里接受并喜欢某位老师,他才会对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感兴趣。相反,如果他不喜欢这位老师,也很可能会讨厌他所教授的课程。如何才能让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品德与社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了第6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丙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丙硫氧嘧啶是一种硫代酰胺药物,能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从而阻断甲状腺激
【正】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1]虽然才步入我国的中学生历史课堂,但它却是一种比较老旧的教学模式。因为,早在七十年代,作为世界第一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通常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式概念。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职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素养就是职业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我国特教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特殊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名单的公告》(粤建公告〔2019〕5号),深圳市成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一、关注写字姿势,培养写字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规范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规范写字姿势,怎样才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时,先强调写字姿势,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让学生做到“三个一”的要求。认真观察学生,留心学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