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空的辽阔与幅度中,体验生活的结晶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周伟驰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用在张烨的这本诗集中颇为精确,他说:“人是时空合力的产物,经验型的诗人,尤其是时空的结晶。”在张烨的诗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她对于生活细微的观察,并能恰当地用形象的比喻、物的意象来精准定位。在这本诗集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于人物的忧愁、欣喜、悲恸,通过相似历史情境中的典中人物的形象出现时,当下的一刻的悲欣就获得了一种深度浮雕式的、永恒的、立体的效果。尤其是“俯瞰蓝得古老而凄美的传说/国王的泪滴,王子的绝望/像液体的音乐倾倒树梢/奥林匹斯山诸神从云端 列队而过/请问,你们中——谁的爱,谁的传奇/抵得上人世间的情深/爱琴海无边的忧伤”(《致爱情海》),这样的诗句表现得尤为精准形象。
  整本诗集又细分为三大主题:分别为“秋履集”“域外集”和“锦年集”。下面我们不妨就跟着这三大主题的脉络一一进行深入探讨。单从这三大主题来看,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张烨对于诗的那种“辽阔”的思想,在她的诗中,无论是对于人的描写,还是对于物的刻画,或者是对于自己内心的感触,我们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爱”包容在里面,尤其是对于生活来说,作者更多的是展现出的一种美好的憧憬,是一种面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包括我们的理想,或是对于别人的期望,作者往往都会以理性的语言描写出对于生活深刻的感悟,比如作者所写下的这样的诗句:
  浮躁之后是冷静
  狂欢的后面迎来了清心
  纯正地引导人类上升
  我喜欢你的平和、深邃、胸怀宽厚
  我甚至热爱你的眼泪
  对人世的苦难饱含神性的眼泪
  ——《憧憬》
  读张烨的诗,你总会情不自禁地被她的诗句所吸引、打动,对于一个诗人来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诗人敏感的代名词,在这本诗集的第一辑中,就展现出来丰富的内容,从环境,人物,历史,事件都涉及到,再到对于物的卑微、景物的刻画、历史的解读都有着深刻的描写,从这些可以看出,张烨的诗是赋予生活美好的转换,以及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于环境的描写,在诗中展现得更是唯美,语言深情,传神。像《九寨沟,我为你远来》《雨中塔尔寺》《丹噶尔》《美丽的坎布拉》《青海湖》都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了诗人辽阔的情怀以及真实的感受。对于人物的描写,刻画,在张烨的诗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针对她写给著名诗人、评论家陈超老师的一首诗——《亲爱的朋友,常来梦中坐坐》,虽然陈超老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通过读张烨为陈超老师所写下的这首怀念诗,仿佛陈超老师依然活在我们的身边。在这首诗中,作者展露出来的更多的是“自责”,整首诗中连用四个“但是,我没有”来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失落,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她与陈超之间深厚的情谊:“你不会将我从好友的名单删除/不会的,我知道你为人宽厚/这更叫我悔泪长流/融进冰雪呼喊你/站在火焰摇醒你/唯一的慰藉,生长在无限的疼痛——/上帝终究要收回遗落人间的星/是的,一切都已过去。但/当我仰望夜空的时候/一切又都回来了”,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会从内心生发出一种疼和无奈。尤其是对于陈超来讲,对于他的离去,于诗坛来说是一颗“星的坠落”,是一种缺憾和损失,在他还活在人世的时候,在河北诗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陈超的面前,别说你是诗人”,可以看出,陈超当时在诗人当中的威望。还有他的为人,正如张烨所写下的诗句“我知道你为人宽厚”,他的为人,他的品质,更多的是对于年轻诗人的发现、提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在张烨的笔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对着夜空默祷,而我/要做的是:以诗为粮、为灯、为火焰/我亲爱的朋友,灵魂的朋友,常来/常来梦中坐坐”,表达出了作者对于陈超无限的怀念以及敬仰之情。
  在第二辑的“域外集”中,毋庸置疑,自然所描写的都是异国风光。读这一辑诗,我们的思想会在她的诗句中“思想开花”,点亮自己的内心世界,随着唯美的诗句而自然地流淌着。尤其是当我看到她写的《两个月亮》一首,一下子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首先想到了“魔幻”这个词,果不其然,开头便是这样写到“现实生活很无奈/我有魔幻的方式/脸上的风景/两个月亮/像两个恍惚的耳坠/一个悬在黑夜/一个悬在诗中”,当我读到这里,便明白了两个月亮的大意,但我想不到一向很能想开的张烨,为什么会写下“现实生活很无奈”的诗句,当我读完整首诗,才发现作者专门写了一句题解的话:“作者在挪威访问期间丢失了一枚耳坠,回国后写下了这首诗”,心中便一下子豁然开朗,突然觉得有月亮光照在了我的心上,于作者而言,更是一种“无限的思念”,所以作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同一种思念/霜凝两地/两个月亮水晶在舞蹈/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挪威”。还有就是,张烨对于诗的精准的定位,无论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还是通过环境的联想,都展现出了她丰富的情感以及深厚的博学知识,例如她在《爱尔兰诗叶》组诗中所写下的“桑迪科夫海边的马泰罗炮塔”“叶芝”“爱尔兰咖啡”都是爱尔兰很有代表性的事物,还有像《如梦似幻土耳其》中所写的“以弗所”“蓝色清真寺”“棉花堡”“特洛伊木马”“大巴扎”,透过她在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异国的美丽风光以及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所以,在我看来,这本诗集不仅仅是通过灵性的诗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是让我们接触到了很多陌生的东西,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为广阔,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及眼界。
  读这本诗集,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诗,言志,言心声。在张烨的诗中,她的心声中包含着深情,常常让我不自觉地为之感动,她的大多数的诗意象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到的,但读完后常常会被触动,像被针扎了一下。利用常见的“意象”,在她的笔下往往会产生深远的意境,这就是她的高妙之处,无论她的笔下产生怎样的意象,总会回歸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像《一只苍蝇背着一只苍蝇》,首先以这样的题目让人看了之后,第一印象便会觉得惊奇,这也展现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细微的观察,常常令我们在不可思议中觉得惊奇,我把整首诗贴在下面:
  一只苍蝇背着一只苍蝇   坠落在我的书上
  一只行将死去
  一只徘徊不离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我们却从这简短的四句诗中感悟到了太多的内容,我相信每个人读到这首诗,都会联想到人,或者说“夫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代表着夫妻白头偕老,形影不离。我们看“坠落”一词,很形象地把生活中的沉重给融合了进去,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面对死亡,所表现出來的对于“爱情”的那种忠贞和坚守。
  第三辑的“锦年集”在这诗集中占的比例最多,在上文中我所列举出来的几首诗,都出自于“锦年集”中,在这一辑中,作者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在里面,每一首诗都包容着作者深深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和感悟,更是展现出了诗人的辽阔思想,如果用这本书的名字来看的话,那么在作者所写的诗歌之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以自己为圆轴在生活中展开,可以是以点连成线,以线拓展成面,在作者的思想中进行着升华,像作者在《孤星血泪》一诗中所写:“散开了的小辫子/在雨中/滴着亮晶晶的水珠……”“冰凉灰暗的雨雾在荡漾……/模糊了远去的父母/慈爱的背景”。这样的诗句,里面内含着一段深沉的故事,透过作者所写下的诗句,我们能深深地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因而“消逝了的手铐声/依旧在耳畔锒铛回响”,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诗人之所以能在“时空”与现实中灵活地转换,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对于生活中存在与虚无敏感的心,有时候,诗人为寄托内心的欢喜、忧愁,并不一定要在“实物”中着手,可以说在诗人的内心,万物都是附有灵性的,比如在《我为星星抹泪》一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
  都说那是心地善良的眼睛
  默默注视着人间
  倾泻着一泓温情的怜悯
  开头这短短三句话,便把星星描写得活灵活现,可以说赋予了星星人性的“情感”,但这分明又是作者对于人世间内心的叩问,我为什么会为星星抹泪呢?这样,作者就在无形之中,为这首诗埋下了一个伏笔,自古以来,有太多的诗人通过以“月亮”“星星”来传达着自己的思想,但在这首诗中,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是淡淡的忧愁,正像作者所写的这样:“星星,你们最好别俯视/最好仰视着让目光掠过自己头顶/星星,星星,答应我/——请用闪亮的欢乐和幻想/来慰藉人类创痛的心灵……”,作者在这里用“俯视”与“仰视”,一下子便把那种谦卑的态度展现出来,对于人内心的情感来说,请保持“欢乐”和“幻想”,认真地对待生活,看待自己,我们会被无意识地引领着,把自己变成诗中的“星星”,怀着一种“怜悯”“谦卑”的心态。
  对于这本诗集而言,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广泛,思想辽阔,不能一一针对每一首来解读,在这里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她对于母亲的那份深深的爱,对于她来说,在写诗的同时,在家里还要辛勤操劳,照顾着与她相依为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母亲。所以,我相信了这句话:“一个好的诗人,必须具备一颗高尚的灵魂。”

附:张烨诗二首


  紫 鸟
  故乡金黄的阔叶林旋舞起来
  那神秘地闪现
  清甜的歌唱,是快乐的紫鸟
  把我带到紫莹莹的仙境……
  如今,阔叶林与从前一样金灿
  但不再朝我欢舞
  所有的啁啾都不是紫鸟
  一根羽毛从阔叶上缓缓飘落……
  凉凉的紫得可爱
  紫得令人惆怅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春暖花开
  我披着银色的雪袍狂奔
  山倾斜,河倒流,绿野旋转万花筒……
  冰锤飞来,冰锤飞来
  冬天驾着猩红的冰车将我追赶——
  滴血的冰轮驰过山谷
  驰过花丛……
其他文献
《桑多镇的男人们》和《桑多镇的女人们》一样,都是我近年来创作的“桑多系列”中的一部分内容。“桑多”,在藏语里,是“大夏河源头”的意思。而大夏河,藏语名桑曲,史书上叫漓水,是甘肃省中部重要河流之一,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和合作市境内,流经河州,注入黄河。我工作且生活的地方,算是大夏河的上游。从1999年开始,我就关注此地的历史沿革、宗教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了解得多了,就有创作“文学桑多语法
期刊
采访者:王文静,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  受访者:杨庆祥,诗人  王文静:让我们先从您的诗歌写作谈起吧,如果以13岁作为写诗的起点还算准确的话,到目前为止,您经历了怎样的诗歌写作上的自我嬗变呢?  杨庆祥:虽然比较早写分行体,但真正找到诗歌的内在语感大概要到2000年左右吧,我接触到了更当代的、用汉语写作比较成熟的诗人。有个暑假我读到昌耀的作品很受震撼,发现原来汉语诗歌是如此有力量、有质感。另外
期刊
如果不是我,那么另一个人  也会来到这里,试图理解他的时代。  ——米沃什:《诱惑》一个诗歌话题,或一种诗歌现象  文学因人类的精神需要而存在。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受人类所处时代的综合因素影响并决定。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诗歌是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必然随时代生活的延续而常在常新。从诗经到乐府民歌、从格律诗到歌赋、散曲,再到近代旧体诗词,漫漫三千多年,中国古代汉语诗歌的变化一直处
期刊
穿过石块和干燥的城市之夜  田野进入我的房间。  它伸出青翠的双臂  跳动着鸟儿的脉搏,树叶的脉搏。  手里牵着一条河。  田野的天空也进来了  带着它刚刚切下的一篮珍宝。  大海坐到我的身边  把它最白的长尾满铺在地。  静默中涌现一株音乐之树。  树上悬挂着一切美丽的话  发着亮,成熟了,落下。  在我的额头,一道闪电匿居的洞穴  却到处长满了翅膀。  对我说,田野真的从那么远来到了  还就是
期刊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从
期刊
今天,母亲在电话中说  有两只母鸡病了  厌食。粪便是白色的。咳嗽  我无法想象母鸡咳嗽的声音  尽管母亲打了个比方:  像人一样的咳嗽  我熟悉另一个比喻:惟有爱和咳嗽  是藏不住的  母亲给两只鸡喂了药,但还未奏效  今年夏天,母亲说起老母鸡生病  也是打了个比方,说“像人一样地害病”  其实母亲的意思是說,母鸡跟人一样  老而病弱  我真希望听到  母亲这样说起它们:像人一样笑出了眼泪  尽
期刊
1948年5月,毕肖普在好友洛威尔的陪同下,第一次到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看望庞德。此后,她数次去拜访庞德。她看见在逼仄的空间里,这位老诗人处于半癫狂状态,同时又有旺盛的创造力。那种在几乎静止的时间里努力与世界保持联系的顽强力量,有种孩童般的天真成分,像是一个人与时间的游戏。这些让毕肖普深受震动。几年后,她写了一首诗《访问圣伊丽莎白医院》,以此表达她对庞德的认识。1963年,毕肖普在给朋友安妮·斯蒂文
期刊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多 多  十一月入夜的城市  唯有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突然  我家树上的橘子  在秋风中晃动  我关上窗户,也没有用  河流倒流,也没有用  那镶满珍珠的太阳,升起来了  也没有用  鸽群像铁屑散落  没有男孩子的街道突然显得空阔  秋雨过后  那爬满蜗牛的屋顶  ——我的祖国  从阿姆斯特丹的河上,缓缓驶过……  翻开中国当代文学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作为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
期刊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相继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剧烈变革,影响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致使西方文学转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社会深感失望,出于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在文学创作领域,便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中有一部分,在工业革命后,对现实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他们厌恶工业化之后社会产生的痼疾,反对工业对人的异化,于是消极避世,作品倾向于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乡
期刊
中国新诗从诞生至今已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曲折的发展历程,使其沧桑而又活力四射。“文随世变”,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的“发声”依然回响于新的时代。就创作而言,一个时代的精神必有自身的特质,同理,一个时代的诗歌亦有独特的显在。在复杂多变、多元并存的21世纪,泡沫的生成与破灭瞬息万变,但诗意的阳光从未失真。若把当下诗歌置于新时代背景下考量,“人间好诗”的期待便更突显出呼唤的强烈。与谢榛同朝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