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中的诗歌教学,旨在使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到美,进而去表达,去抒发度诗歌美的感受。在情境中引导幼儿来学习诗歌,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促进运用言语的主动性。本文以小班诗歌《伞》为例,组内的老师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创设这个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从这几个方面得出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情境、审美、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选择了诗歌《伞》这个内容,活动原本的设计是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和学习的,同组的老师开展了这个活动,活动下来觉得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晰,幼儿看着图片也能在配乐声中有感情地念诗歌,但是幼儿想说的愿望不是很强,对诗歌中景色的描述挖掘的不是很多,经过研讨,组内老师决定将活动重新设计,尝试给幼儿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幼儿来学习诗歌,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促进运用言语的主动性。下面我以小班诗歌教学《伞》为例,来说一说是如何来设计这个情境化的诗歌教学的。
首先,创设有话要说的情境。
在活动准备前,老师创设了一个森林的场景,场景里主要分四块:花、树、蘑菇、池塘里的荷叶,这些场景老师都是精心制作的,花朵是五颜六色的,上面还散发着香味;单单几片荷叶不好看,就围了一个小池塘,里面做些波纹,荷叶放进去,感觉就出来了。这样优化了的情境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为他们构建一个广远的意境,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
其次,是给幼儿一个角色,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角色中。
在活动中,幼儿是以扮演诗歌中四个小动物的角色融入进来的,在活动前,幼儿先熟悉了自己的胸饰,知道自己扮演谁,然后,老师以小精灵的角色带领着他们来到“森林”里,刚开始,他们看到这么漂亮的场景,一个个都没反应过来,都驻足在一旁看,老师发现后,马上引导他们来描述这些场景,在提问的时候特别注意,都以“小鸟,你觉得……?”“小蝴蝶,你呢?”这样的提问让他们知道现在你是小鸟、小蝴蝶或者小兔子,让他们融入到角色中,然后尝试以角色分身份来回答。
再次就是借助游戏的形式,给幼儿一个宽松学习的氛围。
在活动中,老师是以“躲雨”这个游戏展开的,游戏分两次,第一次是在欣赏诗歌前,幼儿听到雷声、雨声赶快去找四个场景躲雨,这里的躲是随便躲的,躲好以后老师给了幼儿一个宽松的氛围来说说自己躲在了哪里,活动到这里,幼儿已经感受到了乐趣,都愿意来说自己躲在哪里。第二次游戏,是在学习好诗歌后,幼儿通过学习诗歌知道了在这次游戏时,应该去找自己的伞躲,于是,他们听着雨声又一次到“伞”下去躲,躲完以后还能用诗歌中的句子相互检查:香香的花朵是蝴蝶的伞;高高的大树是小鸟的伞……大家在宽松的氛围中又一次巩固了对诗歌的学习。
最后是给幼儿一个安静学习诗歌的时间。
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贯穿的,幼儿都处于兴奋活跃状态,那如何能静下心来学习诗歌,活动中,老师在第一次躲雨后就请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一起交流,一起学习诗歌,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幼儿的亢奋状态渐渐平静下来,然后老师用她优美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吸引幼儿,把他们的思绪集中过来,一起认真的学习诗歌。通过实践,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草坪上如何坐对能否集中幼儿注意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铺了一大块随便坐,幼儿间的干扰是大的,一时间也不能使他们的状态平静下来,可以以老师为中心围一圈,幼儿一隔一坐,这样干扰小了,也能安静下来听了。
总之,在这样情境化的语言教学中,主要围绕着遵循以下几点:
一、选材上从“功利性”走向“审美性”,挖掘知识潜在的內涵美和情境
美。
儿童文学教授梅子涵先生说:“要培养儿童文学的大感觉。”那些意味深长,涵泳蕴藉,从审美的角度上呈现一种向上的态势的文学作品,更能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和感受。孩子是在听赏故事、吟诵儿歌、赏读散文中渐渐萌发审美情感的。以前,在为孩子们选择作品时,考虑的不是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而是其承载的教育功能,以便更有效地作为教育手段来使用,孩子虽然也掌握了一些知识,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但其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然而孩子的心灵需要更多的文学的润泽,那些能不断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并在审美过程中,实现教育功能,达到以“美”引“真”,以“美”导“善”的良好效果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儿童所需要的。像我们选择的这个诗歌《伞》,句子优美生动,比喻新奇,富有想象力,让幼儿充分展开了奇妙的想象,幼儿学习的兴趣高,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在愉悦、宽松的活动情境中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愉悦、宽松的活动平台,让幼儿在这种活动平台上引发情感的共鸣,使幼儿树立运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能够促使幼儿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去表述、去交流。还要引导幼儿把要说的话讲清楚、完整、生动、贴切。这也要求教师在活动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充分运用语言,使幼儿在运用语言表达时真正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
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的综合素养。
1.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方面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多种教学契机,引导幼儿观察,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提高幼儿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带幼儿散步时,每到一个地方,眼前都是一幅幅美的情境,那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景色,然后进行表述,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是幼儿获取运用语言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证。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只有让幼儿懂得说完整话才能准确表达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或思想。教师在注重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时,让幼儿在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都能用完整的话来表达,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不断地锻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地提高。教师在活动中时刻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中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这些情境中乐于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使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得以动态的生成。
3.丰富词汇,提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幼兒能用美的语言进行表达,那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丰富幼儿词汇的积累,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与巩固所学的词汇,如在开展《伞》这个活动前期,我们在散步的时候特别注意让幼儿用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色,看到房子,我会让他们来说说是“怎样的房子”,刚开始,他们不知道怎么来说,后来我进行了引导,告诉他们可以说“高高的房子”,于是,他们了解了这样的句式后,在后面说说“怎样的草地”“怎样的树”时,会运用这样的句式来形容,而且是越说越多,所以,在开展《伞》这个活动时,请幼儿来同好听的话说说这四个场景,他们说的很多,而且都是比较美的词汇。
四、视、听结合,营造审美的心境。
视就是给幼儿创设的优美情境,给了幼儿直观的感受;而听:一个是贯穿于活动的背景音乐;还有一个是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背景音乐创设了一个美的意境,形成美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很快地进入精彩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也很重要,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也可配上钢琴曲的背景音乐,再加入带有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围幼儿营造一种美的心境,教师还要带领幼儿反复吟诵优美的语句,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传递一种审美语境,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从而乐意来学习诗歌。
以上是我在开展小班诗歌《伞》的一点感受,也是我初次尝试在情境中的诗歌教学的一些想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和机会,在多种活动情境中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在活动情境中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形成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交流技能,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丽娜.为低龄儿童的文学欣赏领航[J].山东教育,2003(Z3):8-9.
[2]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作者简介:张露茜(1982-),女,汉,江苏太仓,二级教师,本科,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伟阳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情境、审美、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选择了诗歌《伞》这个内容,活动原本的设计是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和学习的,同组的老师开展了这个活动,活动下来觉得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晰,幼儿看着图片也能在配乐声中有感情地念诗歌,但是幼儿想说的愿望不是很强,对诗歌中景色的描述挖掘的不是很多,经过研讨,组内老师决定将活动重新设计,尝试给幼儿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幼儿来学习诗歌,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促进运用言语的主动性。下面我以小班诗歌教学《伞》为例,来说一说是如何来设计这个情境化的诗歌教学的。
首先,创设有话要说的情境。
在活动准备前,老师创设了一个森林的场景,场景里主要分四块:花、树、蘑菇、池塘里的荷叶,这些场景老师都是精心制作的,花朵是五颜六色的,上面还散发着香味;单单几片荷叶不好看,就围了一个小池塘,里面做些波纹,荷叶放进去,感觉就出来了。这样优化了的情境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为他们构建一个广远的意境,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
其次,是给幼儿一个角色,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角色中。
在活动中,幼儿是以扮演诗歌中四个小动物的角色融入进来的,在活动前,幼儿先熟悉了自己的胸饰,知道自己扮演谁,然后,老师以小精灵的角色带领着他们来到“森林”里,刚开始,他们看到这么漂亮的场景,一个个都没反应过来,都驻足在一旁看,老师发现后,马上引导他们来描述这些场景,在提问的时候特别注意,都以“小鸟,你觉得……?”“小蝴蝶,你呢?”这样的提问让他们知道现在你是小鸟、小蝴蝶或者小兔子,让他们融入到角色中,然后尝试以角色分身份来回答。
再次就是借助游戏的形式,给幼儿一个宽松学习的氛围。
在活动中,老师是以“躲雨”这个游戏展开的,游戏分两次,第一次是在欣赏诗歌前,幼儿听到雷声、雨声赶快去找四个场景躲雨,这里的躲是随便躲的,躲好以后老师给了幼儿一个宽松的氛围来说说自己躲在了哪里,活动到这里,幼儿已经感受到了乐趣,都愿意来说自己躲在哪里。第二次游戏,是在学习好诗歌后,幼儿通过学习诗歌知道了在这次游戏时,应该去找自己的伞躲,于是,他们听着雨声又一次到“伞”下去躲,躲完以后还能用诗歌中的句子相互检查:香香的花朵是蝴蝶的伞;高高的大树是小鸟的伞……大家在宽松的氛围中又一次巩固了对诗歌的学习。
最后是给幼儿一个安静学习诗歌的时间。
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贯穿的,幼儿都处于兴奋活跃状态,那如何能静下心来学习诗歌,活动中,老师在第一次躲雨后就请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一起交流,一起学习诗歌,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幼儿的亢奋状态渐渐平静下来,然后老师用她优美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吸引幼儿,把他们的思绪集中过来,一起认真的学习诗歌。通过实践,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草坪上如何坐对能否集中幼儿注意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铺了一大块随便坐,幼儿间的干扰是大的,一时间也不能使他们的状态平静下来,可以以老师为中心围一圈,幼儿一隔一坐,这样干扰小了,也能安静下来听了。
总之,在这样情境化的语言教学中,主要围绕着遵循以下几点:
一、选材上从“功利性”走向“审美性”,挖掘知识潜在的內涵美和情境
美。
儿童文学教授梅子涵先生说:“要培养儿童文学的大感觉。”那些意味深长,涵泳蕴藉,从审美的角度上呈现一种向上的态势的文学作品,更能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和感受。孩子是在听赏故事、吟诵儿歌、赏读散文中渐渐萌发审美情感的。以前,在为孩子们选择作品时,考虑的不是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而是其承载的教育功能,以便更有效地作为教育手段来使用,孩子虽然也掌握了一些知识,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但其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然而孩子的心灵需要更多的文学的润泽,那些能不断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并在审美过程中,实现教育功能,达到以“美”引“真”,以“美”导“善”的良好效果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儿童所需要的。像我们选择的这个诗歌《伞》,句子优美生动,比喻新奇,富有想象力,让幼儿充分展开了奇妙的想象,幼儿学习的兴趣高,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在愉悦、宽松的活动情境中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愉悦、宽松的活动平台,让幼儿在这种活动平台上引发情感的共鸣,使幼儿树立运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能够促使幼儿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去表述、去交流。还要引导幼儿把要说的话讲清楚、完整、生动、贴切。这也要求教师在活动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充分运用语言,使幼儿在运用语言表达时真正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
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的综合素养。
1.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方面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多种教学契机,引导幼儿观察,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提高幼儿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带幼儿散步时,每到一个地方,眼前都是一幅幅美的情境,那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景色,然后进行表述,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是幼儿获取运用语言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证。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只有让幼儿懂得说完整话才能准确表达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或思想。教师在注重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时,让幼儿在回答每一个问题的时都能用完整的话来表达,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不断地锻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地提高。教师在活动中时刻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中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这些情境中乐于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使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得以动态的生成。
3.丰富词汇,提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幼兒能用美的语言进行表达,那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丰富幼儿词汇的积累,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与巩固所学的词汇,如在开展《伞》这个活动前期,我们在散步的时候特别注意让幼儿用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色,看到房子,我会让他们来说说是“怎样的房子”,刚开始,他们不知道怎么来说,后来我进行了引导,告诉他们可以说“高高的房子”,于是,他们了解了这样的句式后,在后面说说“怎样的草地”“怎样的树”时,会运用这样的句式来形容,而且是越说越多,所以,在开展《伞》这个活动时,请幼儿来同好听的话说说这四个场景,他们说的很多,而且都是比较美的词汇。
四、视、听结合,营造审美的心境。
视就是给幼儿创设的优美情境,给了幼儿直观的感受;而听:一个是贯穿于活动的背景音乐;还有一个是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背景音乐创设了一个美的意境,形成美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很快地进入精彩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也很重要,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也可配上钢琴曲的背景音乐,再加入带有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围幼儿营造一种美的心境,教师还要带领幼儿反复吟诵优美的语句,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传递一种审美语境,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从而乐意来学习诗歌。
以上是我在开展小班诗歌《伞》的一点感受,也是我初次尝试在情境中的诗歌教学的一些想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和机会,在多种活动情境中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在活动情境中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形成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交流技能,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丽娜.为低龄儿童的文学欣赏领航[J].山东教育,2003(Z3):8-9.
[2]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作者简介:张露茜(1982-),女,汉,江苏太仓,二级教师,本科,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伟阳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