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迅速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掀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时间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翻转课堂带来的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冷静地阐述了翻转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和反思。
关键词:翻转课堂;认识;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29-2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授课获得了成功,以他命名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教学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近几年,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时间,翻转课堂成为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同样多。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积极关注这一科研动态,并在实践中将前沿理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让我坚信,我们只有走进翻转课堂,才能真正认识翻转课堂,在探索中把握教学策略,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益。
一、认识:翻转课堂“翻转”的是学习方式
围绕翻转课堂的思考,目前争议最多的是它是否具有普遍推广成为常态教学的可能性,焦点更多地落在信息技术支持这个问题。许多支持者大张旗鼓地为翻转课堂贴上“微视频”、“平板电脑”、“网络互动”的标签,似乎离开了这些标签,就不是翻转课堂,而这正是反对者抨击的主要指向。当前中国社会现状是基于云服务的远程教育平台,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尤其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与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平台距离还很远,即便是在城市里,云教育推进的速度也非常慢,网络平台的支持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互动的需要。笔者观摩了许多大型翻转课堂公开教学活动,发现那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现场由于网络拥堵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按照预设实施,二是平板电脑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价值不高。一节课关注的焦点成了教学模式和技术的应用展示,与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脱节。因此,在一阵热潮以后,翻转课堂被很多人抨击为空中楼阁,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伴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何一次科技的创新都是机遇,教育也要抓住这个机遇才能与时俱进。但是“教育 互联网”呢?还是“互联网 教育”?笔者认为,教育是核心,无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因此,不应该给翻转课堂贴上各种技术标签。从本质上讲,翻转课堂“翻转”的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即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说过:“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所以说,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方式,或者说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树立了这个观念,再去看翻转课堂,我们就不会走向两个极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如何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恐怕这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一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支持,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要买椟还珠,为了技术而技术。
二、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选择性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说到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完全否定它或者千篇一律使用它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有的学校倡导翻转课堂,立刻宣告全面推进,将它用于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这也是某些学校轰轰烈烈做翻转课堂却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所谓教无定法,翻转课堂再好,也不会适应所有学科的所有课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认真思考和探索哪些学科、哪些课型适用翻转课堂,选择性地运用才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做教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课前自主学习要真实有效。翻转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环节: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学习和在课中同伴互助、师生互动解惑、内化、提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其实质是独立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其根本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得到确立,特点是能动性、超前性、独立性和异步性。当然,独立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而是带着任务去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料。学习资料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围绕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学习资料可以是微视频、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等,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或制作学习资料补充其中。其次,学生是否能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满足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学习任务设计的形式应依据不同的学科和课型,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特征。第三,课前学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请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3.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只有教师课前及时准确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在进度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应该比课堂教学进度超前一周,即教师要提前一周通过学习任务单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依据自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未解的困惑设计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关于学情分析的部分,笔者一直认为是比较空泛的,它更多地是面向学生的整体,忽视学生的个体,更多的是一种主观预估,而非真实反馈,因而缺少准确性和针对性。翻转课堂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将课前把握学情这一环节做到位,否则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课中合作探究侧重交流、释疑和提升。对于翻转课堂,许多教师提出过困惑: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资料在课前都已经给了学生了,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呢?其实,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并不会因为课前学生学过了就变得低效,它只是与传统课堂有了区别,课上不再按部就班讲授新知识,而是侧重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独立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展示、点评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同伴互助查漏补缺;小组合作探究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教师依据学情,提出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学生提出新的困惑质疑,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释疑。 三、反思:让翻转课堂走向常态化
经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翻转课堂笔者也在不断地审视和反思,有几点想法为同仁提供借鉴:第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过热走向过冷,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理性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不能变成搞运动。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暴露的是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浮夸心态。第二,既不要过高吹捧翻转课堂的效能,也不要过低贬损它的价值。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但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授课形式有它的优势,过于抽象的以及强调第一印象精确度的内容需要教师去主导呈现,物化生等学科的实验课不可能在家自主学习,音体等学科也不太适用翻转课堂。第三,对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不是必须使用,也不抵触排斥。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唯一标准。第四,区分课前预习与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差异。课前的预习相对来说是浅层次的,或者是单一的。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全面学习和比较深刻地思考。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为常态化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学研究和改革要接地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到我们身边,它倡导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教育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的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终身成长主要依靠的是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为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条路径变得更加开阔。但是,为了能够让翻转课堂走进常态化教学,我们需要在追风课改的潮起潮落中冷静下来,理性地认识和践行翻转课堂,它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虽然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前沿性的,但是最终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常态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若要翻转课堂常态化,就要弄清楚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关注如何通过这一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以上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Dale Scott Ridrey, Bill walthen著.沈湘琴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关键词:翻转课堂;认识;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29-2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授课获得了成功,以他命名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教学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近几年,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时间,翻转课堂成为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同样多。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积极关注这一科研动态,并在实践中将前沿理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让我坚信,我们只有走进翻转课堂,才能真正认识翻转课堂,在探索中把握教学策略,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益。
一、认识:翻转课堂“翻转”的是学习方式
围绕翻转课堂的思考,目前争议最多的是它是否具有普遍推广成为常态教学的可能性,焦点更多地落在信息技术支持这个问题。许多支持者大张旗鼓地为翻转课堂贴上“微视频”、“平板电脑”、“网络互动”的标签,似乎离开了这些标签,就不是翻转课堂,而这正是反对者抨击的主要指向。当前中国社会现状是基于云服务的远程教育平台,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尤其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与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平台距离还很远,即便是在城市里,云教育推进的速度也非常慢,网络平台的支持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互动的需要。笔者观摩了许多大型翻转课堂公开教学活动,发现那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现场由于网络拥堵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按照预设实施,二是平板电脑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价值不高。一节课关注的焦点成了教学模式和技术的应用展示,与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脱节。因此,在一阵热潮以后,翻转课堂被很多人抨击为空中楼阁,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伴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何一次科技的创新都是机遇,教育也要抓住这个机遇才能与时俱进。但是“教育 互联网”呢?还是“互联网 教育”?笔者认为,教育是核心,无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因此,不应该给翻转课堂贴上各种技术标签。从本质上讲,翻转课堂“翻转”的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即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说过:“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所以说,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方式,或者说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树立了这个观念,再去看翻转课堂,我们就不会走向两个极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如何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恐怕这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一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支持,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要买椟还珠,为了技术而技术。
二、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选择性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说到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完全否定它或者千篇一律使用它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有的学校倡导翻转课堂,立刻宣告全面推进,将它用于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这也是某些学校轰轰烈烈做翻转课堂却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所谓教无定法,翻转课堂再好,也不会适应所有学科的所有课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认真思考和探索哪些学科、哪些课型适用翻转课堂,选择性地运用才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做教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课前自主学习要真实有效。翻转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环节: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学习和在课中同伴互助、师生互动解惑、内化、提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其实质是独立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其根本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得到确立,特点是能动性、超前性、独立性和异步性。当然,独立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而是带着任务去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料。学习资料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围绕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学习资料可以是微视频、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等,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或制作学习资料补充其中。其次,学生是否能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满足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学习任务设计的形式应依据不同的学科和课型,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特征。第三,课前学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请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3.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只有教师课前及时准确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在进度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应该比课堂教学进度超前一周,即教师要提前一周通过学习任务单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依据自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未解的困惑设计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关于学情分析的部分,笔者一直认为是比较空泛的,它更多地是面向学生的整体,忽视学生的个体,更多的是一种主观预估,而非真实反馈,因而缺少准确性和针对性。翻转课堂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将课前把握学情这一环节做到位,否则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课中合作探究侧重交流、释疑和提升。对于翻转课堂,许多教师提出过困惑: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资料在课前都已经给了学生了,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呢?其实,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并不会因为课前学生学过了就变得低效,它只是与传统课堂有了区别,课上不再按部就班讲授新知识,而是侧重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独立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展示、点评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同伴互助查漏补缺;小组合作探究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教师依据学情,提出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学生提出新的困惑质疑,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释疑。 三、反思:让翻转课堂走向常态化
经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翻转课堂笔者也在不断地审视和反思,有几点想法为同仁提供借鉴:第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过热走向过冷,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理性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不能变成搞运动。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暴露的是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浮夸心态。第二,既不要过高吹捧翻转课堂的效能,也不要过低贬损它的价值。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但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授课形式有它的优势,过于抽象的以及强调第一印象精确度的内容需要教师去主导呈现,物化生等学科的实验课不可能在家自主学习,音体等学科也不太适用翻转课堂。第三,对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不是必须使用,也不抵触排斥。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唯一标准。第四,区分课前预习与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差异。课前的预习相对来说是浅层次的,或者是单一的。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全面学习和比较深刻地思考。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为常态化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学研究和改革要接地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到我们身边,它倡导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教育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的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终身成长主要依靠的是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为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条路径变得更加开阔。但是,为了能够让翻转课堂走进常态化教学,我们需要在追风课改的潮起潮落中冷静下来,理性地认识和践行翻转课堂,它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虽然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前沿性的,但是最终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常态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若要翻转课堂常态化,就要弄清楚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关注如何通过这一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以上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Dale Scott Ridrey, Bill walthen著.沈湘琴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