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8月31日是蒙台梭利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女性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及其教学法对全世界的儿童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蒙台梭利教学法就已经传入中国,许多幼教前辈也都专门对其进行过研究。可以说,在当时就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优缺点有十分中肯的评价。在近几十年,蒙台梭利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呈现出“学冷经热”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商业领域,蒙氏教学特别是蒙氏教具十分热门,而在学术领域,关注的人却不多。为了更好地理解蒙台梭利及其教学法的精髓,本刊特别策划了本期人物专题,呈现当前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层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作为对这诞生于百年之前的伟大思想遥远的回应。
保育与教育:刘老师您好,今年是蒙台梭利诞辰150周年,想问一下,您是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历史地位的?
刘晓东:你好。夸美纽斯尤其是卢梭开启了“发现儿童”的现代教育运动。现代教育运动是由一系列重要代表人物推动和体现的,除了夸美纽斯、卢梭以外,还有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人。没有这些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史将是空洞的,也是无法想象的。坦率地说,没有这些人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历史、基本命题和理论框架,就是由这些人物所建构的。蒙台梭利就是其中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与上述其他教育家相比,蒙台梭利的鲜明特色在其对儿童的发现。
在现代教育思想史上,上述教育思想家在儿童观建设上均有自己的贡献。夸美纽斯将儿童视为上帝的灵魂、上帝的形象,以此来抬高儿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卢梭指出,儿童是自然人,儿童有其内在的发展,这种内在发展体现了自然的目标、自然的趋向。裴斯泰洛齐自称是卢梭的弟子,继续强调儿童内蕴的自然趋向。福禄培尔在儿童观方面有伟大贡献,他主张成人社会应当以儿童为师,“来吧,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吧”是他对成人社会的倡导。杜威是儿童研究运动的大将,提出“教育即生长”(与卢梭“教育即自然发展”相近),将儿童视为教育的太阳。而蒙台梭利在儿童观方面做了进一步丰富与提升。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秘密其实就是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教学法》是蒙台梭利的成名之作,1909年出第一版。此后屡作增删,多次再版。1950年,80周岁的蒙台梭利将该书更名为《发现儿童》并再版。这一更名别具意义,那就是:蒙台梭利再次确认“发现儿童”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秘密。她还著有《童年的秘密》一书。她生前最后一部著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任代文主译校本)则是对其童年研究、教育思想的提炼和总结,是一部以童年研究为开端、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谈论教育的著作。可见,儿童研究是蒙台梭利教育人生的开端,并贯穿她的一生。对童年秘密的揭示,即儿童研究,是蒙台梭利全部教育学的秘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导师,世界的重建、理想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儿童的正常发展,人类通过新的儿童形象、新人的生成而得以更新。就像华兹华斯那样,蒙台梭利认为,成人是盲目的,儿童才是明眼人。在蒙台梭利看来,几千年来成人与儿童之间持续不断地发生战争,成人总是打败儿童,于是儿童便发生歧变、失去本真,浪费其巨大的内在潜能。蒙台梭利试图翻转这一局面,那就是倡导成人以儿童为引路人。她认为,“我们教师应当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样地帮助儿童进行工作”,帮助儿童自己建设自己,建设一个正常发展的人,即蒙台梭利眼中的“新人”。
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发现,不仅引领她试图掀起教育革命,还掀起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转型。
保育与教育:在当下中国,对于蒙台梭利的关注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市场很热,但是学术研究,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却很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晓东:蒙台梭利是那种克里斯马(charisma,领袖魅力)型学者。当时还是无名之辈的她,在开办“儿童之家”的启动仪式上就放言,要让“儿童之家”变成人间的耶路撒冷、人间的天国。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情况下,她就敢说这个话。但“儿童之家”后来果然成功,如同神迹一般,她就是如此优秀!
她自己也充分利用这一点,用自己的姓氏来命名自己的教学法。她创立了“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曾九次亲自出席协会的国际大会并担任主席,往往会议召开所在国的教育部部长或外交部部长均会莅临会议以示支持。每次会议均影响巨大,反响强烈。其所到之处,可谓“倾城倾国”。即便蒙台梭利去世后,她的感召力依然存在,未能止息。
我相信,她的感召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对儿童的热爱、发现,并以此打动公众心灵,引发公众共鸣,从而使其焕发克里斯马。
中国产生蒙台梭利热总体来说是好事。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精神尤其是她的儿童观,是伟大的、不朽的,总在给人们以启示。许多教育专家十分严肃认真地研究蒙台梭利,这是好事。许多办教育的人试图以蒙台梭利为榜样,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这也是好事。当然,也有不少人办学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将蒙台梭利当幌子,当工具以吸引家长掏腰包,这就不好了。这反过来要求学术界好好研究和宣传真正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及其精神实质,这样才能让那些伪装的蒙台梭利学校关门。
保育与教育:对于蒙台梭利,您觉得在當下存在哪些误读?假如我们要回到“蒙台梭利”,您认为要了解蒙台梭利的哪些重要思想?
刘晓东:对蒙台梭利的误读,早在蒙台梭利本人在世的时候就发生了,而且蒙台梭利自己对这种误读也有所了解,她还曾试图纠正这种误读。
1951年,在伦敦举办了第九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这是蒙台梭利生前最后一次出席的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闭幕式上,蒙台梭利说:“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所给予我的敬意使我想起了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比喻。你们是否注意到,当你试着向狗指一些东西时,它会怎样呢?它并没有看到你手指的方向,只看到你向外伸出的手与指头。因此,当我想到你们是如此注意我时,使我不禁想到你们的行为也与此类似。在我过去40年中所不停指的对象是‘在我之外的某人’,你们却说:‘她有多漂亮的手指头!她戴的戒指多美呀!’希望诸位将所要给我的尊敬,转赠给我所指的‘儿童’。”可见,蒙台梭利已经意识到她的一众“粉丝”对她的误读,她提醒人们,她的教育思想的秘密是“儿童”。一年后,蒙台梭利在荷兰逝世。 蒙台梭利死后,她的儿子马里奥也在不断纠正人们对她的误读。例如,在为其母亲《童年的秘密》所撰写的前言中,马里奥写道:“当今与青年和儿童有关的问题最清楚地证明,教学并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一种错觉却坚持认为,成人通过他们的教学能把儿童培养成人。”“实际上,那种主要由直接教学所构成的教育通常妨碍而不是有助于人的自然发展。早期不适用于进行文化的传递,因此,生命的第一阶段就被忽视了。但那些似乎无价值的念头对人的发展来说恰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创造出人的心灵和发展人的行为。儿童将学会独立地活动、操作、走路、说话、思维以及自我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成人的教学,而是由于儿童本身的创造。”
马里奥批评人们将教育简单地视为教学,他指出这种直接教学往往妨碍人的自然发展。同时,他还指出,在生命的早期,不是教学,而是儿童自己在创造自身,而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
马里奥还写道:“人并不仅仅是由文化构成的;在人身上存在着某种更本质的东西。如果这部分东西仍然被忽视,而仅仅强调文化,那么,人越是进步,他将越是危险。”是的,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不应当仅仅强调文化、教学,还要尊重儿童的自然性、生物性层面。可是,人们往往忽视或无视儿童的这些层面。
马里奥注意到,许多人、许多学校仅仅将蒙台梭利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他们忽视了蒙台梭利最看重的东西:儿童所能给予人类的贡献”。可以说,马里奥已经发现人们对蒙台梭利最大的误读,最大的背叛。马里奥所发现的对蒙台梭利的误读,现在也正发生在中国。
另外,中国的蒙台梭利热至少在局部是存在庸俗气息的。当然,不只是蒙台梭利被庸俗化。某出版社曾经将杜威《我们如何思维》这部著作更名为《天才儿童的思维训练》正式出版并发行,这真是利令智昏。其实,杜威这本书与“天才儿童”没有半毛钱关系。与此相类似,有人将蒙台梭利视为天才儿童的培养专家。事实正相反,蒙台梭利最初接触的、让她对儿童产生深刻认识的,是社会处境不利儿童。马里奥在《童年的秘密》的前言中曾经做过介绍:“蒙台梭利真正地热爱儿童,洞察和揭示了儿童的整个心灵。使得这种揭示成为可能的儿童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眼泪汪汪、胆战心惊、畏畏缩缩,却又贪婪、粗暴,具有占有欲和破坏性。渐渐地,当他们心灵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经历了一种极不寻常的变化,时间在他们身上打上了‘皈依了的儿童’的印记。”由此可见,有些自诩为蒙台梭利信徒、做着所谓“蒙台梭利教育”的人,连蒙台梭利的基本信息都弄错。这些人只图赚钱,其实是败坏蒙台梭利形象的。
保育与教育:如果用两个词组来概括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您觉得是哪两个?
刘晓东:蒙台梭利所有著作都由两部分构成:发现儿童,跟随儿童。蒙台梭利一生的工作,我觉得也可以用这两个词组来概括。
保育与教育:您在跟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蒙台梭利思想观照现实的刹那?
刘晓东:作为一位教育学人,面对自己未成年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有意无意间肯定是以自己理解的现代儿童观、现代教育观来应对的。但我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不只是生活于家庭,也生活于学校和社会。进化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者生存。孩子是否能顺利生活、幸福成长,是否能够拥有成功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是否能成功地适应学校和社会,也取决于家长能否将自己的观念与学校、社会相调适。不宜让孩子夹在相互对立的家长和学校之间,那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至于我所面对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都已经是成人,相关教育工作已经不属于儿童教育。所以,我与我的研究生的关系已经是成人之间的关系,我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研究和创造性学术生产。二十余年以来,我总是与我的每届研究生一起阅读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皮亚杰等人的著作。为什么要带学生读这些书?因为现代儿童观、教育观乃至现代教育学体系就蕴含在这些人物的著作里。蒙台梭利是其中重要的教育家,当然也是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保育与教育:蒙台梭利说过,就像人类一直在地球上生息耕作却没有注意到在地球深处埋藏着巨大的宝藏一样,我们今天的人们在文明生活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却没有注意到埋藏在幼儿精神世界中的宝藏。您曾经提过,这种对儿童的发现,对儿童天性的发现,使蒙台梭利的教育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您还说,类似这种对儿童的发现,在中国古代童心主义哲学史上非常丰富,能介绍一下吗?
刘晓东:在教育思想史中,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达到了新的高度。她的精神胚胎、星云比喻、敏感期、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对于了解儿童心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都有重要意义。她还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丰富而宝贵的天性资源,认为儿童早期是自己建设自己,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导师甚至是救世主,认为儿童的正常化发展能够更新世界、更新社会……这些了不起的发现,使“发现儿童”运动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也有类似的思想。中国的儒道释拥有共同的思想纲领,我将其称为童心主义、儿童主义。例如,宋代陆九渊的兄弟陆九龄将中国思想史归结为童心的历史(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明代罗汝芳认为“赤子之心自能做得大人”,与罗汝芳同时代的李贽认为童心是文化的本源(童心“自在”“自出”“自文”)。这些思想都将儿童置于思想史的崇高地位,与蒙台梭利将儿童视为成人的导师等思想史是可以相互支援的。
保育与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有什么启发?
刘晓东:现代教育的诞生是以发现儿童为标志的。发现儿童是现代教育學的逻辑起点,事实上也是现代教育学历史的起点。逻辑的与历史的是一致的,儿童是现代教育学史的起点,也是现代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总而言之,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学的起点。
整个20世纪,都有中国人试图在自己的国家建设现代教育学。例如,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在现代儿童观建设方面有重要贡献,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在现代教育观建设上出过力。但总体来看,流行于中国的教育学依然是无儿童的教育学。当然,也有学者目前正在努力发现儿童,试图从无儿童的教育学里突围出去,以让儿童在教育学中拥有自己的地位。
蒙台梭利是对现代教育学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她的儿童观尤其值得学习。她不只是发现儿童,而且试图实现对“伟大儿童”的发现。一旦对儿童有伟大的发现,相应地,伟大的教育学也就诞生了。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有什么启发?我以为,第一是发现儿童,第二是追随儿童。不只是蒙台梭利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理念也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当然,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呈现出了新的历史高度。
保育与教育:刘老师您好,今年是蒙台梭利诞辰150周年,想问一下,您是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历史地位的?
刘晓东:你好。夸美纽斯尤其是卢梭开启了“发现儿童”的现代教育运动。现代教育运动是由一系列重要代表人物推动和体现的,除了夸美纽斯、卢梭以外,还有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人。没有这些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史将是空洞的,也是无法想象的。坦率地说,没有这些人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历史、基本命题和理论框架,就是由这些人物所建构的。蒙台梭利就是其中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与上述其他教育家相比,蒙台梭利的鲜明特色在其对儿童的发现。
在现代教育思想史上,上述教育思想家在儿童观建设上均有自己的贡献。夸美纽斯将儿童视为上帝的灵魂、上帝的形象,以此来抬高儿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卢梭指出,儿童是自然人,儿童有其内在的发展,这种内在发展体现了自然的目标、自然的趋向。裴斯泰洛齐自称是卢梭的弟子,继续强调儿童内蕴的自然趋向。福禄培尔在儿童观方面有伟大贡献,他主张成人社会应当以儿童为师,“来吧,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吧”是他对成人社会的倡导。杜威是儿童研究运动的大将,提出“教育即生长”(与卢梭“教育即自然发展”相近),将儿童视为教育的太阳。而蒙台梭利在儿童观方面做了进一步丰富与提升。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秘密其实就是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教学法》是蒙台梭利的成名之作,1909年出第一版。此后屡作增删,多次再版。1950年,80周岁的蒙台梭利将该书更名为《发现儿童》并再版。这一更名别具意义,那就是:蒙台梭利再次确认“发现儿童”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秘密。她还著有《童年的秘密》一书。她生前最后一部著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任代文主译校本)则是对其童年研究、教育思想的提炼和总结,是一部以童年研究为开端、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谈论教育的著作。可见,儿童研究是蒙台梭利教育人生的开端,并贯穿她的一生。对童年秘密的揭示,即儿童研究,是蒙台梭利全部教育学的秘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导师,世界的重建、理想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儿童的正常发展,人类通过新的儿童形象、新人的生成而得以更新。就像华兹华斯那样,蒙台梭利认为,成人是盲目的,儿童才是明眼人。在蒙台梭利看来,几千年来成人与儿童之间持续不断地发生战争,成人总是打败儿童,于是儿童便发生歧变、失去本真,浪费其巨大的内在潜能。蒙台梭利试图翻转这一局面,那就是倡导成人以儿童为引路人。她认为,“我们教师应当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样地帮助儿童进行工作”,帮助儿童自己建设自己,建设一个正常发展的人,即蒙台梭利眼中的“新人”。
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发现,不仅引领她试图掀起教育革命,还掀起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转型。
保育与教育:在当下中国,对于蒙台梭利的关注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市场很热,但是学术研究,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却很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晓东:蒙台梭利是那种克里斯马(charisma,领袖魅力)型学者。当时还是无名之辈的她,在开办“儿童之家”的启动仪式上就放言,要让“儿童之家”变成人间的耶路撒冷、人间的天国。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情况下,她就敢说这个话。但“儿童之家”后来果然成功,如同神迹一般,她就是如此优秀!
她自己也充分利用这一点,用自己的姓氏来命名自己的教学法。她创立了“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曾九次亲自出席协会的国际大会并担任主席,往往会议召开所在国的教育部部长或外交部部长均会莅临会议以示支持。每次会议均影响巨大,反响强烈。其所到之处,可谓“倾城倾国”。即便蒙台梭利去世后,她的感召力依然存在,未能止息。
我相信,她的感召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对儿童的热爱、发现,并以此打动公众心灵,引发公众共鸣,从而使其焕发克里斯马。
中国产生蒙台梭利热总体来说是好事。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精神尤其是她的儿童观,是伟大的、不朽的,总在给人们以启示。许多教育专家十分严肃认真地研究蒙台梭利,这是好事。许多办教育的人试图以蒙台梭利为榜样,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这也是好事。当然,也有不少人办学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将蒙台梭利当幌子,当工具以吸引家长掏腰包,这就不好了。这反过来要求学术界好好研究和宣传真正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及其精神实质,这样才能让那些伪装的蒙台梭利学校关门。
保育与教育:对于蒙台梭利,您觉得在當下存在哪些误读?假如我们要回到“蒙台梭利”,您认为要了解蒙台梭利的哪些重要思想?
刘晓东:对蒙台梭利的误读,早在蒙台梭利本人在世的时候就发生了,而且蒙台梭利自己对这种误读也有所了解,她还曾试图纠正这种误读。
1951年,在伦敦举办了第九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这是蒙台梭利生前最后一次出席的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闭幕式上,蒙台梭利说:“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所给予我的敬意使我想起了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比喻。你们是否注意到,当你试着向狗指一些东西时,它会怎样呢?它并没有看到你手指的方向,只看到你向外伸出的手与指头。因此,当我想到你们是如此注意我时,使我不禁想到你们的行为也与此类似。在我过去40年中所不停指的对象是‘在我之外的某人’,你们却说:‘她有多漂亮的手指头!她戴的戒指多美呀!’希望诸位将所要给我的尊敬,转赠给我所指的‘儿童’。”可见,蒙台梭利已经意识到她的一众“粉丝”对她的误读,她提醒人们,她的教育思想的秘密是“儿童”。一年后,蒙台梭利在荷兰逝世。 蒙台梭利死后,她的儿子马里奥也在不断纠正人们对她的误读。例如,在为其母亲《童年的秘密》所撰写的前言中,马里奥写道:“当今与青年和儿童有关的问题最清楚地证明,教学并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一种错觉却坚持认为,成人通过他们的教学能把儿童培养成人。”“实际上,那种主要由直接教学所构成的教育通常妨碍而不是有助于人的自然发展。早期不适用于进行文化的传递,因此,生命的第一阶段就被忽视了。但那些似乎无价值的念头对人的发展来说恰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创造出人的心灵和发展人的行为。儿童将学会独立地活动、操作、走路、说话、思维以及自我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成人的教学,而是由于儿童本身的创造。”
马里奥批评人们将教育简单地视为教学,他指出这种直接教学往往妨碍人的自然发展。同时,他还指出,在生命的早期,不是教学,而是儿童自己在创造自身,而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
马里奥还写道:“人并不仅仅是由文化构成的;在人身上存在着某种更本质的东西。如果这部分东西仍然被忽视,而仅仅强调文化,那么,人越是进步,他将越是危险。”是的,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不应当仅仅强调文化、教学,还要尊重儿童的自然性、生物性层面。可是,人们往往忽视或无视儿童的这些层面。
马里奥注意到,许多人、许多学校仅仅将蒙台梭利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他们忽视了蒙台梭利最看重的东西:儿童所能给予人类的贡献”。可以说,马里奥已经发现人们对蒙台梭利最大的误读,最大的背叛。马里奥所发现的对蒙台梭利的误读,现在也正发生在中国。
另外,中国的蒙台梭利热至少在局部是存在庸俗气息的。当然,不只是蒙台梭利被庸俗化。某出版社曾经将杜威《我们如何思维》这部著作更名为《天才儿童的思维训练》正式出版并发行,这真是利令智昏。其实,杜威这本书与“天才儿童”没有半毛钱关系。与此相类似,有人将蒙台梭利视为天才儿童的培养专家。事实正相反,蒙台梭利最初接触的、让她对儿童产生深刻认识的,是社会处境不利儿童。马里奥在《童年的秘密》的前言中曾经做过介绍:“蒙台梭利真正地热爱儿童,洞察和揭示了儿童的整个心灵。使得这种揭示成为可能的儿童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眼泪汪汪、胆战心惊、畏畏缩缩,却又贪婪、粗暴,具有占有欲和破坏性。渐渐地,当他们心灵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经历了一种极不寻常的变化,时间在他们身上打上了‘皈依了的儿童’的印记。”由此可见,有些自诩为蒙台梭利信徒、做着所谓“蒙台梭利教育”的人,连蒙台梭利的基本信息都弄错。这些人只图赚钱,其实是败坏蒙台梭利形象的。
保育与教育:如果用两个词组来概括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您觉得是哪两个?
刘晓东:蒙台梭利所有著作都由两部分构成:发现儿童,跟随儿童。蒙台梭利一生的工作,我觉得也可以用这两个词组来概括。
保育与教育:您在跟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蒙台梭利思想观照现实的刹那?
刘晓东:作为一位教育学人,面对自己未成年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有意无意间肯定是以自己理解的现代儿童观、现代教育观来应对的。但我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不只是生活于家庭,也生活于学校和社会。进化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者生存。孩子是否能顺利生活、幸福成长,是否能够拥有成功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是否能成功地适应学校和社会,也取决于家长能否将自己的观念与学校、社会相调适。不宜让孩子夹在相互对立的家长和学校之间,那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至于我所面对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都已经是成人,相关教育工作已经不属于儿童教育。所以,我与我的研究生的关系已经是成人之间的关系,我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研究和创造性学术生产。二十余年以来,我总是与我的每届研究生一起阅读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蒙台梭利、皮亚杰等人的著作。为什么要带学生读这些书?因为现代儿童观、教育观乃至现代教育学体系就蕴含在这些人物的著作里。蒙台梭利是其中重要的教育家,当然也是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保育与教育:蒙台梭利说过,就像人类一直在地球上生息耕作却没有注意到在地球深处埋藏着巨大的宝藏一样,我们今天的人们在文明生活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却没有注意到埋藏在幼儿精神世界中的宝藏。您曾经提过,这种对儿童的发现,对儿童天性的发现,使蒙台梭利的教育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您还说,类似这种对儿童的发现,在中国古代童心主义哲学史上非常丰富,能介绍一下吗?
刘晓东:在教育思想史中,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达到了新的高度。她的精神胚胎、星云比喻、敏感期、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对于了解儿童心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都有重要意义。她还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丰富而宝贵的天性资源,认为儿童早期是自己建设自己,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导师甚至是救世主,认为儿童的正常化发展能够更新世界、更新社会……这些了不起的发现,使“发现儿童”运动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也有类似的思想。中国的儒道释拥有共同的思想纲领,我将其称为童心主义、儿童主义。例如,宋代陆九渊的兄弟陆九龄将中国思想史归结为童心的历史(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明代罗汝芳认为“赤子之心自能做得大人”,与罗汝芳同时代的李贽认为童心是文化的本源(童心“自在”“自出”“自文”)。这些思想都将儿童置于思想史的崇高地位,与蒙台梭利将儿童视为成人的导师等思想史是可以相互支援的。
保育与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有什么启发?
刘晓东:现代教育的诞生是以发现儿童为标志的。发现儿童是现代教育學的逻辑起点,事实上也是现代教育学历史的起点。逻辑的与历史的是一致的,儿童是现代教育学史的起点,也是现代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总而言之,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学的起点。
整个20世纪,都有中国人试图在自己的国家建设现代教育学。例如,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在现代儿童观建设方面有重要贡献,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在现代教育观建设上出过力。但总体来看,流行于中国的教育学依然是无儿童的教育学。当然,也有学者目前正在努力发现儿童,试图从无儿童的教育学里突围出去,以让儿童在教育学中拥有自己的地位。
蒙台梭利是对现代教育学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她的儿童观尤其值得学习。她不只是发现儿童,而且试图实现对“伟大儿童”的发现。一旦对儿童有伟大的发现,相应地,伟大的教育学也就诞生了。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有什么启发?我以为,第一是发现儿童,第二是追随儿童。不只是蒙台梭利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理念也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当然,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呈现出了新的历史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