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它的空间艺术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与运用上。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环境描写中景如何为情服务的问题。首先,景到好处情更浓,人物形象更立体,这样更能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次,环境让意境更具诗意;此外,景语是为情语服务的,写文章一定要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关键词:环境描写;立体感;意境;情景交融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与运用。王国维先生亦云:凡景语,皆情语。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环境描写的妙处并运用环境描写呢?
  一、环境描写让小说中的人物更具立体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如果将小说中的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来品析,我们会发现人物的形象会更丰满、更具立体感。例如,著名作家孙犁在《芦花荡》中塑造了一位“老头子”的形象,他干瘦如鱼鹰,却又机智勇敢;他无比自负,却又嫉恶如仇。假如作者直接陈述“老头子”的这些特征,无论用多么华美的辞藻,也不能生动展现老头子的性格特征。但是,如果将老头子置放于抗日战争这一历史大背景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在老头子干瘦的胸腔里,原来有一颗无比健壮的心在猛烈地搏击着。在老头子设计“痛打鬼子”这一情节中,当我们读到“那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时,就凭一个简单的“找”字,就能感悟到老头子的机智,同时鬼子那蠢笨的形态也让所有学生称快。
  在文章的结尾处,为了进一步烘托老头子的形象,作者将老头子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英雄形象置放于迎风飘洒的鲜嫩的芦花丛中,在这里,语文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芦花一起飞扬,一起为老头子高唱凯歌……
  景到好处情更浓,人物形象更立体,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映衬下,在语文教师的成功引导下,我深信学生定能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环境让意境更具诗意
  九年级上册中的《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交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全诗意像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
  诗中,意象意境是通过在理想与现实相交织的对比反衬中描写景物彰显出来的。不妨先看诗中的两段:“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谁愿意,一年又一年,總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这两段景物描写具有极强的对比性。这种极强的对比性传达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首先,诗人用“诗”来表现他所渴望的理想生活。诗人期待每天的生活像诗一样浪漫、美好、幸福,富有诗意。“诗”中的每个字都是一颗星,这正如每天生活中的每段时间、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如星星一样闪耀着希望的光芒。而且,这样美妙的生活,美到了心灵深处,美得像蜜蜂酿蜜一样,甜蜜地在心头颤动。同时,诗人还是用“诗”来表现“现实”的生活。现实却总是如苦难的诗一般,苦难的每一天如一群将要掉落的“颤抖”的星星,苦难的如厚厚的冰雪寒冷到了最柔软的心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那样心生彻骨的寒意,这是第一组对比。另一组对比在于“夜晚”意境的对比,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无限温馨、惬意的,即使是黑色的夜晚,也能柔软得像湖水一样充满柔情与妩媚,像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那样自在悠闲。理想的生活还应该是无限诗情画意的,它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正如鸟儿落满枝头一样自由自在。但现实的生活却如“冻僵的夜晚,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那样的没有生机,那样的没有生命的活力,苦难的“风”把本已渺茫的希望之星一次又一次地吹落。
  两组对比,诗人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和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冰冷的现实世界。两种意境,诗人用所厌弃和憎恶的现实环境(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来反衬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生活(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此情此景,让整首诗更富有诗意。
  三、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巧用环境描写
  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抱怨作文难写。事实上,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拓展迁移的能力,就能教会学生借鉴前人通过写景来塑造人物和利用景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方法。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呢?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便指多观察。文学源于生活,环境描写中的景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实感人,令人信服。
  其次,要注意景与情是相互统一、互为补充的关系。景语是为情语服务的。在确立写作情感线索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环境。景定要做到融入感情,即写景要言情。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从古至今,自然之景,虽千态万状,周而复始,且人类对其的描摹不知多少,但流传之名句却少有雷同。原因就在于作者笔下的景传出了作者个人的情。自然万物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写下的景乃人眼中之景。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不能为了有景而绘景,更不能走入“情不够,景来凑”的误区。先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个八股先生为新落成的“二郎神庙”写庙颂。二郎神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建庙,他一概不知晓,可是如果不写又怕人笑话,于是他拿起笔来做开了文字游戏:“夫二郎神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次子也。庙前有树而树在庙前……”就这样洋洋洒洒,居然也凑成了一篇庙颂。然而我们试看如此文章又有何价值可言呢?在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上,我们不能闹这样类似的笑话。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景物描写是为后文作者抒情服务的,它是借以抒情的手段,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尤其是记人写事一类的记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用到景物描写,写山啊、水啊、花啊什么的,只是一个次要的内容,往往是为人物形象或为叙述事件服务的。所以在记人写事的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都是应该经过慎重考虑的,要有所寓意,要“别有用心”。
  综上,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我认为情是第一位的。要学会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面对相同的景物,因为感情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特征就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让景来为情说话的思想,这样才能达到“景上添花”的效果。
  
  (拉萨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意义就在于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形、声、光、色的作用下,使视听相结合,使学生的知、情、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进而获得教学的快节奏、大密度、高效率、优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运用计算机,从教学实际出发模拟生动画图,可以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数学   计算机应用教学,通过模拟丰富的色彩和不断变化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产生新鲜感;通过逼真悦耳的音响刺激学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喜欢拖拖拉拉。要么回家以后总是喜欢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要么喜欢边做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要么作业做得倒是很快,但是匆匆忙忙,字迹潦草,粗心大意,错误百出,应付了事;要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到脑后,根本不做作业。孩子为什么不想做作业,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许下面的案例能为陷入困惑与烦恼中的家长,带来一些启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形态,观者得到如此不同的感受呢?道理很简单:即观赏者角度不同。  写作,也同样存在着选取角度的问题,不同的题材固然能写出不同的文章,但即使是同一题材,由于作者选取角度不同,写作的文章也会大相径庭。同是秋天,刘禹锡是“我言秋日胜春潮”,秋瑾女士却“秋风秋雨秋煞人”。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俞平伯同船共游秦淮河,各写下千古名作《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说话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强化说话训练 ,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而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我作为一名农村的生物教师,也尝试着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现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谈谈以下五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
摘要:本文就当前小学生责任感淡薄的现状,提出了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对策,以便有效地对其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责任感;培养;小学生    小学阶段,人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此时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必须打好这一基础。然而,当今小学生中,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间不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爱提问题  针对
前一学年接任了七(3)班的班主任,全班只有38位学生,从我校普遍班额超大的现状来看,应该是值得庆幸的。然而,开始着手工作时,班级许多工作都无法顺利地开展。由于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学生普遍优越感强,责任心欠缺,心胸狭窄,连班干部也如此。因此,班级没有凝聚力,纪律涣散,卫生工作差,同学之间缺少起码的关心、爱护。地上有纸屑,没人捡;同学有困难了,或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等等有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摘要: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那么职业学校德育课到底如何改革,本文从此入手,从教学内容开放化、教学方法灵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德育队伍多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德育课程改革应遵循“淡化知识性,强化德育性”的理念。  关键词:德育;课程改革;知识性;德育性    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经过多年的课改,还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德
文学要抒发健康的感情与表现美好的人性。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形象,形象中寓有丰富的感情,是“情”胜而非“理”胜,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有理无情的作品,很难说是真正的艺术。那么,文学艺术要抒发感情,就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或本质。人性的基础是社会性,或者说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才能形成人性。人类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从而使人性不断得到健全、丰富和完美,所以说,人性是由社会结构关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