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7~12岁的小学生,处在心理认知结构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脱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且具有守恒性,认知活动需要具体内容作为支持,能进行群集运算。这些心理发展阶段上的特点促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倾向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探究户外数理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讨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分类别、有次序地运用户外数理游戏的方法和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数理游戏;数学教学;具体运算阶段;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7~12岁划分为儿童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思维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守恒性。即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或本质的东西;二是能进行群集运算。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五个方面。具体运算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这些运算还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江苏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基本的图形认知概念,能够灵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应用问题。通过户外数理游戏这样一个有机的平台,将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数学教学大纲相结合,在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下传递数理知识,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试教育中,数学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多媒体应用、教学材料和板书都是教学活动的工具,是传播教学知识的媒介。如此,一切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被推广数十年,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教学方式也较少见诸课堂,为数较高、被教师采用较多的主要方法有“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老师提问,学生主动举手回答”。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对于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想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好比“学生喜欢把苹果切开来吃,而老师却告诉学生苹果只能整个吃”一样,无疑,这种教学方法也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发展。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但传递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推广效果并不乐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而基础数学的数理逻辑结构使小学数学教育很难突破“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怪圈,大多数教师在内心层面是接纳素质教育并由衷希望其更好地发展,但迫于学校相对固定的教师绩效考核模式,学生成绩评定制度,许多立志于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老师最终还是无奈放弃革新的观念。这样,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重新占据制高点,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二、户外数理游戏的应用方法
一个简单的户外数理游戏设想如:教师将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题交代给学生小组长并开始计时,由该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最后由小组成员通过身体在草地上摆造型的形式呈现题目的答案,其他小组念出答案的数字。由教师对答案正确与否进行评判,并统计做题所用时间。最后通过各组的做题正确率和时间来评比最佳算术组和最佳造型组。
1.全员参与和学生互动
户外数理游戏的介入开展,其目标依旧是传授学生基础数理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应用问题。要在户外游戏中实现这些教学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全员参与和学生互动。如,全班42名学生,加上教师一名,共计43人。这43人就是本次数学活动的主体,而数理游戏是本次活动的客体,全部主体参与到客体活动中去,才能发挥活动的最大效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长。这种全员参与不能有失偏颇,不能有所偏向,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状况将这42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14人,由小组成员民主提名投票选出小组组长一名。完整的分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依然可以沿用,避免重复性分组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教师指引和学生分享
整个解题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导、自由发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旁观、指引和协助。如,题设小组开始运算后,教师要做的除了计时就是进行观察记录,跳出游戏活动来观察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记录每个小组的解题特征和个别学生的解题表现,以便于后续总结评价时作为具体评价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自我主导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不参与到小组解题中去,组长大包大揽整个题目,造型时部分学生不听组长指挥等。一旁观察的教师,这个时候又需要跳进去进行合理的指导,或者在活动准备阶段提前假设这些问题,通过修正游戏规则的方式避免问题的发生。户外数理游戏穿插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一种素质化教学方式的尝试,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旁观者、引导者和评判者。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参与者、分享者。因此,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前期教师充足的准备,中期学生积极的参与,后期学生共情的分享。
诚然,教师准备阶段可以参考户外拓展训练的内容,请教学校相关体育教师、心理专职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选择合理有趣的课程内容融入户外数理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学习并掌握小学数理知识。这种亦动亦静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换教师对数学的教学思路,从而实现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刘世斌.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誗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数理游戏;数学教学;具体运算阶段;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7~12岁划分为儿童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思维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守恒性。即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或本质的东西;二是能进行群集运算。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五个方面。具体运算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这些运算还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江苏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基本的图形认知概念,能够灵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应用问题。通过户外数理游戏这样一个有机的平台,将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数学教学大纲相结合,在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下传递数理知识,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试教育中,数学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多媒体应用、教学材料和板书都是教学活动的工具,是传播教学知识的媒介。如此,一切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被推广数十年,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教学方式也较少见诸课堂,为数较高、被教师采用较多的主要方法有“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老师提问,学生主动举手回答”。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对于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想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好比“学生喜欢把苹果切开来吃,而老师却告诉学生苹果只能整个吃”一样,无疑,这种教学方法也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发展。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但传递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推广效果并不乐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而基础数学的数理逻辑结构使小学数学教育很难突破“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怪圈,大多数教师在内心层面是接纳素质教育并由衷希望其更好地发展,但迫于学校相对固定的教师绩效考核模式,学生成绩评定制度,许多立志于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老师最终还是无奈放弃革新的观念。这样,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重新占据制高点,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二、户外数理游戏的应用方法
一个简单的户外数理游戏设想如:教师将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题交代给学生小组长并开始计时,由该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最后由小组成员通过身体在草地上摆造型的形式呈现题目的答案,其他小组念出答案的数字。由教师对答案正确与否进行评判,并统计做题所用时间。最后通过各组的做题正确率和时间来评比最佳算术组和最佳造型组。
1.全员参与和学生互动
户外数理游戏的介入开展,其目标依旧是传授学生基础数理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应用问题。要在户外游戏中实现这些教学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全员参与和学生互动。如,全班42名学生,加上教师一名,共计43人。这43人就是本次数学活动的主体,而数理游戏是本次活动的客体,全部主体参与到客体活动中去,才能发挥活动的最大效力,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长。这种全员参与不能有失偏颇,不能有所偏向,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状况将这42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14人,由小组成员民主提名投票选出小组组长一名。完整的分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依然可以沿用,避免重复性分组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教师指引和学生分享
整个解题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主导、自由发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旁观、指引和协助。如,题设小组开始运算后,教师要做的除了计时就是进行观察记录,跳出游戏活动来观察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记录每个小组的解题特征和个别学生的解题表现,以便于后续总结评价时作为具体评价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自我主导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数学基础差的学生不参与到小组解题中去,组长大包大揽整个题目,造型时部分学生不听组长指挥等。一旁观察的教师,这个时候又需要跳进去进行合理的指导,或者在活动准备阶段提前假设这些问题,通过修正游戏规则的方式避免问题的发生。户外数理游戏穿插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一种素质化教学方式的尝试,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旁观者、引导者和评判者。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参与者、分享者。因此,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前期教师充足的准备,中期学生积极的参与,后期学生共情的分享。
诚然,教师准备阶段可以参考户外拓展训练的内容,请教学校相关体育教师、心理专职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选择合理有趣的课程内容融入户外数理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学习并掌握小学数理知识。这种亦动亦静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换教师对数学的教学思路,从而实现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刘世斌.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