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放下、自在、念佛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绣江南,温柔之乡,才子辈出。明清之际如是,当今文坛亦如是。明清之际,顾炎武、钱谦益、张傅,声名显赫。当今文坛,苏童、陆文夫、凌鼎年,可谓江南文化的代表。
  凌鼎年,出身名门,其祖父为民国“文胆”陈布雷的老师,太仓凌家是明代文学家凌濛初之后裔。生长于政治动乱年代,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教育背景。当过煤矿工人、做过教师,编过报刊、写过史志。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得益于丰富的人生经历锻造。
  凌鼎年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800多万字的创作,可谓多产。身兼70多个社会角色,可谓多才。囊括微型小说领域的所有称号,可谓盛名。
  我总是想,一个有着许多虚名的作家,是否会被虚名所累而不能静下心来写作呢?比如莫言,获得诺奖之后,许多人开始担心,莫言的书斋再难清静,莫言恐怕要走海明威的老路。因为海明威获得诺奖之后就几乎封闭。后来的情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那么,凌鼎年呢?他有那么多的社会角色,有那么的虚名负累,他是否也会文思枯竭呢?
  看过《了悟禅师》,我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堪破、放下、自在、念佛,是佛学修行的四种境界。小说通过了悟禅师的几个小故事,层层推进,道出了作者对禅意的领悟。有这样悟性的作家,是不会被外在的虚名所负累的。
  堪破。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这是一句有意味的话。
  看那些僧人们,心中有分辨心,有差异心。论资历,骂山门,看不惯别人的一举一动。这些,是与禅意相违背的,并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的所思所为。
  本来,佛门乃清静之地。从后面的叙写来看,是因为了悟的到来,打破了平静,还是本来有的只是表面的平静,而了悟的到来,打破的是表面的平静,换来了内心的平静呢?
  “空门岂用关,净土何须扫”,此句极妙。大有惠能大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精髓。在众僧的错愕之中,越加显得了悟禅师的高深莫测。唯有法眼方丈含笑不语。当然,悟出佛理与化为言行是两个层面。
  放下。
  “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若说“空门岂用关,净土何须扫”似有盗用惠能大师偈语的嫌疑,那么,此处的随意一句回答,可见作者是深谙佛理了。
  法眼方丈为自己该如何助山姑过河纠结之时,却见了悟心无挂碍地抱起山姑轻松过河。山姑脸红,是因为山姑不懂了悟心中没有分辨心,眼中所见也就没有男女之别。而法眼方丈会为此事刹费苦心,是没有放下分辨心,没有开法眼啊。法眼方丈记住了“僧人戒色首先要远离女色”的训诫,却不懂得,若心中无色相,又何须刻意远离?
  不懂放下,如何能真正领悟禅意?而真正的放下,是心的放下。心无挂碍才清净虚空。
  自在。
  清兵南下,当其他僧人全逃了避了之时,“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到此时的描写,依旧是非常成功到位。而当大胡子将军厉声喝问的时候,了悟禅师的回答让我有点失望:“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这样的回答,似乎不是一个得道高僧的回答,而是革命者的语言习惯了。我想,此时若了悟禅师什么也不说,只是念佛经,或者念一句“此岸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是否更容易让杀人如麻者放下屠刀呢?是否更容易道出了悟禅师的高深处呢?
  这一句,或许是《了悟禅师》这篇小说的白璧微瑕之处吧。
  念佛。
  当海天禅寺免于战乱保全下来之后,按常理,了悟禅师自然就成了方丈的不二人选。若果真如此,那么,不但故事落入俗套,似乎也并不符合真正的禅理。了悟禅师是真正的大德高僧,那么,他一定是继续选择修行,选择闲云野鹤的生活。了悟禅师最终选择云游,就是选择了念佛之路。心中唯有念佛,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那才是佛的最高境界。
  小说通过四个小故事,完成了对参禅的四个境界的阐释。期间,虽有白璧微瑕处,但仍不失为一篇成功的小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四个小故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小而精的艺术技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附】
  了悟禅师
  凌鼎年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
  僧人们无论如何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了悟的反常行为。
  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
  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禅师。所谓先进庙门三日大,比了悟先进庙门的,自认为比他有资历,也就不把了悟放在眼里,时不时斥责他,骂他是懒和尚。了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
  众僧看得呆了,一时竟无法驳斥了悟的这种奇谈怪论。有人去禀报了法眼方丈。法眼方丈闻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他传下话去:“了悟对禅的理解,已非你辈皮相之见,好好向他学道吧。”
  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法眼有私,多少有些不服。
  法眼方丈终于向众僧们说出了压在心底的一件事:那就是半年前的一个黄昏,他匆匆赶回海天禅寺时,因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已被冲毁,有一年轻山姑为无法过河正发愁呢。
  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他卷起裤管,折一树枝,以树枝当手杖,一面探底,一边趟过了河。法眼方丈想:男女授受不亲,僧人戒色首先要远离女色,自己这样做,既给她做了示范,又不犯寺规,也算尽到普度众生之责了。然而,那位山姑不知是没有领会法眼方丈的暗示,还是胆小,依然站在河对岸干着急。天渐渐暗下来了,一个山姑过不了河,那如何是好?正这时,走来一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上前向山姑施礼后,就抱着山姑过了河,和尚把山姑放下地后,满脸通红的山姑一脸羞色地向和尚道了谢。和尚说了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了。
  法眼方丈忍不住上前问:“这位和尚,出家人应不近女色,你怎可抱一个姑娘呢?”那和尚哈哈大笑说:“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法眼闻之大惭,始悟遇到得道高僧了,就极力邀请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住下。
  这件事对法眼方丈震动很大,他深感了悟禅师道行深厚,有心好好观察,让之熟悉海天禅寺后,再作打算。
  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之事,善男信女逃难的逃难,避灾的避灾,寺庙的香火一下冷落了许多。
  海天禅寺落入清兵之手是早晚的事,胆小的僧人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大殿念经打坐,仿佛不知大军压境之事。
  一个阴霾之天,清军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了寺庙,其他僧人全逃了避了,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来到熟视无睹。大胡子将军见这和尚竟敢如此蔑视自己,火不打一气来,厉声喝问:“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目无本将军,你知道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刈草一般。”
  了悟正眼也没瞧大胡子将军一眼,朗声回答说:“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本来大胡子将军想大开杀戒,烧了寺庙,但听了了悟的回答,又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和尚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
  海天禅寺就这样免于了兵灾。
  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临走时,他留下一谒语:“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谒语,各人参悟着。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其他文献
寒风中的等候  七(19)班 路程舒   母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题记  那天,因为忘了告诉妈妈放学的确切时间,我只好在校门口傻傻地等待。  天色,似乎并不太好。  劳碌一天的人们,也都在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  此刻的门口,早就没了刚放学那会儿的热闹,转而是人迹寥寥的情景:几位中年妇女,正站在电瓶车旁,默默地等待着她们即将放学的孩子。  天渐渐黑了。冬夜的寒风不期而至,使人不免哆嗦而间或感
期刊
诚如衣服需要新颖的款式来包装,以展示其亮丽一样,优秀的文章也需要巧用表现手法,以凸显其独特魅力。恰当运用表现手法能够使文章异彩纷呈,锦上添花,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技法解说一:对比鲜明  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两个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的两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表现出作者鲜明的
期刊
不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线性的、流于肤浅的:从幼儿园写到高中,从春天写到冬天,或者是写一件事的经过与结果,没有横向的生发,没有纵深的发展,更没有起伏变化。在“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文化环境里,这种作文显然得不到读者的喜欢。古人行文,有“起承转合”之说,而其中“转”尤为关键。因为,这一“转”,可以让自己的眼界拓开,思维开阔,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那么,记叙文应从哪些方面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为了有所“取”,就必然会有所“弃”。  请以“生活中的‘弃’与‘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作指导】  孟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期刊
当下网络诗坛,可谓热闹非凡,谁都可以写诗,谁都可以发表诗,写诗没有了门槛和难度,因而呈现出泥沙俱下、鱼目混杂的乱象。网络诗坛在制造垃圾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奇迹,一些真正的写作者借助网络一炮打响,一夜走红,且红遍天下,红得发紫。年轻貌美的女诗人施施然就是一位网络诗坛红人,2009年11月26日,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平生以来写的第一首诗,之后进入诗歌爆发性写作状态,一发而不可收,不到两年时间,其博客点
期刊
绑在背上的妻子  田 禾  妻子,抱紧我,抱紧一点  比初恋那次,还抱得更紧一些  那次我带你逛公园  到商场给你买最好看的衣裙  今天,我送你去一个叫天堂的地方  去那里作一次长途旅行  让我先给你化化装,我要把你  打扮得像新娘子一样美丽  我给你洗脸,汶川的水污染了  我用眼泪为你洗去脸上的灰土  你身体受伤了,伤口深度“8.0”  “8.0”已经成为我们之间永远的距离  最后吻你一次,我就
期刊
侯德云,曾获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奖、中国小小说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度读者最喜爱的十位小小说作家等荣誉。侯德云的作品总是能在平凡中见出深刻,平实中透出感动。  父爱如山,稳重刚毅;母爱如水,温柔深邃。父母的爱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这种超常的精神和意志,让他们倾注一切所有只是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小小说《谁能让我忘记》便是一篇反映父爱母爱之伟大,
期刊
他——青铜,是一个不会说话,却会以全部的精力来照顾妹妹的男孩。她——葵花,是一个善解人意,乖巧懂事的女孩。他和她,是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人物。  我读完了《青铜葵花》,当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时,书中的画面就在我的头脑里一幅一幅地展开来,青铜和葵花这两个闪亮的名字,便再也挥之不去。  葵花的爸爸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用青铜制作的葵花,而葵花本身也是她爸爸满意的作品。如果说葵花的爸爸不是因一场大病而离开
期刊
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孙康读书,囊萤映雪;匡衡读书,凿壁借光……这都是古人勤奋读书的感人故事。当今社会,红尘滚滚,诱惑多多,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情况各有不同,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有一万条理由,人应该多读点书。读书是与智者的对话,不但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开启心灵大门,提升精神境界。培根说:“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为了提倡人
期刊
“表意不明”这种病句类型较典型的是歧义理解,即语句不能准确明晰表意,存有多种理解,让读者产生误解。准确辨析歧义句式,需要瞄准语句中导致病因的关键词。  一、数量词,看界定是否明确  数量词多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如果量词的后面出现多个中心词,可能就会因为界定不清而产生歧义。如: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