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教材”之浅见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屏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正确理解“教材”
  “材”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性材料。教材,它只是为教师开展学科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提供的一种范式,一个样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真正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是解释教材,且要用教材做“诱饵”,去“钓”学生所思考的“鱼”,必要时还得以教材为中心,向外延伸,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想学、爱学。
  二、有效挖掘“教材”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与思考性的理性学科,并非像语文一样充满着故事性的色彩,它主要以枯燥的逻辑思维为主,克莱因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而新教材中设计的“你知道吗”这一内容,看似对教学没什么帮助,可它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之一,有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如:在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你知道吗”这一内容介绍了经纬的概念,课堂上教师可出示一个地球仪,让学生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我们城市的位置,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源于生活”是基础,“高于生活”才是升华与深化,这是著名小学数学研究工作者宋淑持同志对数学和生活关系的概括。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学时我们可以考虑把书本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调查性作业留在课后,然后下节课留点时间进行讨论。
  如:扇形统计图中的一道习题: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和各项支出的情况,计算主要支出各占收入的百分之几。在交流时,学生们非常积极地汇报自己家的支出情况,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醒这些百分数数据加起来必须等于总收入“1”,有的学生还对同学家的支出提出宝贵意见:应该节约能源,不要铺张浪费。像这样社会调查性的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碰撞中激发“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也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时,对数学知识注意点的考虑。
  三、掌握“用教材教”的方法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有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例题的原型,再把教材中的例题融入这个原型,进行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易学乐学。
  1、合理利用例题
  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生疏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教材中的“轮船”“灯塔”学生实际生活中接触不多,而且并不能让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引人的,问班内一位学生:“星期日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想到你家玩,你家在哪里啊?”学生只说了大致方位,我顺势问:“我们能找到他家吗?” “不能”“为什么不能?还需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继而引出确定物体位置需要知道方向和距离。
  2、优化呈现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材只是以静态的文本、图画形式反映出来,而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需要我们采用各种手段来展现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如果只让学生根据经验凭空想象或者教师在前面演示,很难让学生切身感觉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之间的联系,为了让学生能近距离体验感受,我让学生自带圆柱形罐头,同桌合作,通过自己动手“剪一剪,围一围”来发现沿高所剪得的侧面展开图长方形与圆柱侧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当今时代,无论怎样的教材,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使教学立足于现有水平,挑战潜在水平,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校园生态园林绿化模式对增强和发挥校园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环境品质、营造人文氛围、改善景观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植物景观能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环境,校园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现阶段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尤其在数学课中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师在数学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没有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的较多,只是把合作学习当作公开课上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等公开课上完了,合作学习也不搞了。这种只浮在面上、沉不下去的合作学习方式,有驳于合作学习的实质,这样的合作至多是课
【正】 绊脚石是石头,垫脚石也是石头,同样都是石头,为什么分绊、垫呢?原因在于人,在于它的用场不一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忙忙碌碌,一时把石头搬来垫在自己脚下,一时
【正】 一为什么要加强英語口語的基本訓练列宁說: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斯大林又说:“語言是工具、武器,人們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随之对于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要求也有所提升。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背景下,绿色、自然、舒适的园林工程,可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让很多教师觉得非常困惑,确实传统美术教育中,教师习惯于用范画,但出示范画有很多弊端,孩子的画千篇一律,花都朝同一方向开,鱼都向同一方向游,大大地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范画”最后成了“泛画”。但没有了范画,幼儿不知道该怎么画,出现了盲点,一些绘画的技能技巧如何落实体现?怎样
初一,一切还刚刚开始,有很多东西要学,有很多习惯要培养,我怀着一颗悠闲而淡定的心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开始了新的旅程。  一、用细心搭建友谊的桥梁  刚到初一的我,发现一些数学特困户在课上常常是神思恍惚,起来回答问题也常常是答非所问,心想如此下去,三年下来还真要误人子弟,怎么办?初一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坚信: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胜过我讲千万个例题!于是我开始了新的尝试:每当共同探究完一个问题,先个人体会然
[摘 要] “二次作文”是一次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与革新,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实践探索。“二次作文”带来的教学转型与价值意义需要时间来加以证明和评判,而这属于定性的东西。本文则仅从自身一年的实际作文教学来初探“二次作文”教学的具体改变,即其实效性。  [关键词] 二次作文 作文教学 读议改 实效性  “二次作文”在我的中小学学习生涯里是不曾有的一个词,所以当自己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时,“二次作文”让
[摘 要] 伟人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何才能造就出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怎样体育与智育、德育相结合,是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在心理上一方面容易接受正面教育
“理答”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应对,以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例谈谈如何做到有效理答。  一、点拨启迪,有效理答  如果说好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能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那教师的引导点拨必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若说问题的答案就像隐藏在曲折迂回的暗巷中的一件宝物,那么老师的点拨引导就是每个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口的标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理答多方引导,在学生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