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浸润语言,实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在世界上是最为深厚,也最具有包容性,所以我们对包括英语国家文化的所有外部文化,也是尊重并积极传播的。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一直不忘“帮助学生实现跨文化的意识”,其主要形式为:以文化浸润语言,实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受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的性格的制约和影响。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的科学的方法》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我们学语言,不只是学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更主要的是用英语来进行交际。要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自如得体地使用语言,避免误解和错误。
  二、以文化意识为基础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程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和敏感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了解文化特征,分析文化冲突,深入体验各种文化,学会能设身处地从目标语文化的视角看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具备一般的交际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它要求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人们储存在大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知识。如果讲话者头脑中有交际所需的文化图式,并且在输入信息时被成功地激活,就会加快交际的理解和表达,否则交际的理解和表达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失败。
  学生在英语学习如果不能很好的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造成交际中的不得体甚至误解造成令人捧腹或尴尬的场面。因为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对方往往对发音或语法等错误比较容忍,但是对由于文化差异或冲突所造成的失误比较在乎,这类错误主要由于说话方式不妥,或不符合该语言本族人的习惯,误用该语言的表达方式或不符合失控等造成的。(托马斯)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加强文化教育,不仅仅要教授语言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理解、尊重、认同和宽容异族文化,培养对异族文化的情感,理解语言中文化的表现和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开展中外文化对比,激发学生文化探究兴趣
  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说过:“幫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世界文化的态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世界文化的热情。
  例如汉语中的“银河”在英语中是the milky way,据说是来自希腊神话,是女神用力过猛,奶汁喷到天上,便成了牛奶路(the milky way),而在中国却流传着“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再比如西方的情人节现在越来越得到中国青年人的青睐,实际上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节日,如七夕-也叫做中国的情人节(Chinese Valentine’s Day);又如,在中国尊敬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表现在称谓上,称呼“老大爷,老同志”等,是一种尊重,对方觉得你很有礼貌,很有修养,但是在西方,如在其称呼前加上“old”则会使对方很不高兴,因为在西方,“老”被认为“没有用的”;英国的气候一年四季变化多端。所以人们长期养成见面就谈天气的习惯,而且他们不善于同生人谈个人私事,谈论天气就是一种很好的回避方式。而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了吗?”而且喜欢谈论一些私事以显示彼此间的友好。
  以上这些,都是有着鲜明对比的文化和传统资源。教师应利用类似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加深对这种文化差异的理解,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探究的兴趣,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树立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思想要求,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注重学生把所学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而设疑教学法无疑能满足这个要求。同样客观教学规律也告诉我们,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初中生物知识点繁多。并不大受学生欢迎。然而初中生物所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的教学对象大致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奇的事物,讨厌被强迫学习。因此,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并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深刻领悟写作技巧,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将课文中典型的开头、结尾归类,采取以读代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意外地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开头 结尾 写作  课文是放飞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用来练习写作的一块肥沃土壤。“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题当前,选好开头,心中有底,写起来也会得先应手,提高速度。  一、开门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还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大的责任。在过去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练,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  一、“同学,您好——尊重孩子从小事做起  “同学,您好!”这是一句非常简单的问候语。当孩子们问完了一遍“老
期刊
记忆单词往往是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难题,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领读、跟读、分角色读、分组读、轮读、游戏中读等等,可谓花样繁多,但是部分学生下一节课就忘记怎么读,有些“聪明”的学生就在教师教读单词时,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注上单词的读音,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单词发音不准确,直接影响其语感的养成。如学习单词dictionary时,就有学生在单词旁写上了“dei 克身呢瑞”
期刊
孩子们升入初中,由小学生变为初中生。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授课方式可能会使一些同學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出现学习成绩不稳,甚至下滑的现象。很多同学小学时成绩不错,可一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一片迷茫。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改为四年制后,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无疑大有裨益。只要在初一这一年快
期刊
朗朗读书,已经是鲜有耳闻了。一是太累,二是太麻烦,三是费工夫。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功利二字进行,学生如此,老师也如此。拿到文本,默读一遍后就开讲,然后做题,整节课满满的。但是学生到底真正懂了多少,从做题的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正随着朗读能力的缺失在逐渐的下降。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样形式,激发兴趣  出声读文章对学生来
期刊
在很多旁人眼中,低段语文应该是教学内容简单,教学任务也较为轻松,其实不然,所谓的低段语文更是任重道远的,只有将很多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在低段得到巩固和强化,这样到高段才会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那么低段语文可以有哪些好的举措呢?  一、写字任重道远  写字首要就是写字姿势,老师应在每天的写字当中就反复提醒孩子要姿势端正,同时也可以配以一些口诀进行指导,只要持之以恒,写字姿势的改变并不难,我将原本
期刊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好的发挥如上作用呢?  一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创型人才。“历史”科目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学科一样,旨在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我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的时候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需起劲愉快。认为阅读好象在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这么一种心理状态,好象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审美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者要遵循“意美,音美,形美”这三个原则。教师若能充分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其中生动、丰富的美育内容和美感形式,无疑会使语文课堂本身充满愉悅、满足的美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追寻语文的形象美、在诵读中追寻语文的语言美、在感悟中追寻语文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陶冶,享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