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平江方言吟诵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zh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江方言为保存较好的古代雅言,在语言研究上有着“活化石”的学术价值。而现代文明的冲击,该类吟诵活动逐渐消退,仅在农村有保留,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学习和继承古典诗文吟诵,是当代中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提高文学素养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方言吟诵 古诗词教育 课堂教学
  平江方言为保存较好的古代雅言,在语言研究上有着“活化石”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平江有崇文尚礼的传统,在婚嫁喪娶等礼仪活动中有系统的程序,其活动过程贯穿着平江方言的吟诵活动。
  而现代文明的冲击,使该类吟诵活动逐渐消退,仅在农村还有保留。保存和传承平江方言吟诵,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流传有绪不至中断,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推进研究平江方言吟诵,将平江方言吟诵引进课堂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继承和保存传统文化
  平江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古属三苗国,秦属罗县,东汉末年设县,后唐定名平江,相延至今。平江方言记录着平江乡土文化的发展演变,研究和弘扬平江悠久的文化传统离不开对平江方言的学习运用。
  平江方言从音系和基本词汇来看,属赣方言,有二十二个(包括零声母)声母、四十五个韵母(另有三个鼻音韵母)和七类声调,其源头和演变可追溯到古代雅言。孔子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雅言,形成于西周,是最早的汉语书面语和共同语,是古代中国人的普通话。其音系的主要特点是:有一整套全浊塞音和全浊塞擦音,有舌叶音,没有翘舌音,有一整套鼻音韵母和塞音韵母,有平、上、去、入声调。由于中国古代北方战乱频起,先民陆续南迁,迁徙路线一般为先南移江西、湖南,再至珠江流域,然后向两广迁移。雅言音系也随先民迁徙南移,当前语言界一般认同雅言的继承者是粤语,中原正音由客家话继承。平江方言是汉民族南迁保留在平江境内的古汉语言的一支,根据我们祖先由北向南迁徙的规律,可以推定平江方言应比粤语更接近古老雅言。
  这一点也可以在平江方言的一些词汇可以推断。如平江方言称炊具为“鼎罐”,承袭古代以“鼎”煮食的习惯;平江方言称老虎为“老虫”,蛇为“地虫”,“老虫”亦属古语。在《过秦论》中有“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句,而在平江方言中,屋外有动静,屋内人就发问“谁何(谁?干什么?)”,引申为“盘查”义。
  用平江方言吟诵古诗词,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一活动,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平江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运用,同时也是探索和还原古人吟诵古诗词情境,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二、有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用普通话来朗读吟诵古诗词,往往由于语音的演变,许多古诗词读不出韵律,甚至读音不符合格律要求。这给我们学习古诗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平江方言由于保存了大量古音古韵,用平江方言吟诵古诗词往往切合当时的语音,能更准确地读出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平仄。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句,用普通话读为七连平,显然是不符合古诗词格律的。而平江方言中“即”字声调为“阳上21”“峡”字声调为“阴上35”,该句用平江方言吟诵就符合“平仄平平仄”的格律要求了。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句,“白”字用普通话读为“bái”,用平江方言读“pa42”,是古入声字,符合平仄要求。
  押韵。如杜牧《山行》诗中,韵脚分别为“斜”“家”“花”,普通话读音分别为“xi锓jiā”“huā”,明显不押韵。而在平江方言中“斜”读“tsia13”,和“家”“花”押韵。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中,韵脚“者”“下”,普通话分别读“zh씓xià”,不押韵;而在平江方言中两字分别读“ta35”“xa21”,是押韵的。
  节奏。古代诗歌的创作和吟唱与音乐是息息相关的,配乐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后者通过平仄、押韵和节律来展现音乐美。平江方言吟唱作为一种保留良好的传统吟唱方式,依然可以再现当时的吟唱风格。如在讲授《记梁任公的一次讲演》中提到《渡河》这首歌谣:“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若用普通话朗读,是很难读出那种锥心之痛的。而在平江民间哭灵时,哭泣者发乎内心情感,自然而然在哭诉中加上衬词,悲伤之情让人动容。所以在师生诵读时,按“公勿渡河咧(lie,升调,两字音节时长以上),公竟渡河咧(lie,降调,两字音节时长),渡河而死呵(o,升调,两字音节时长以上),其奈公何呵(o,降调,两字音节时长)”诵读,韵律悠长起伏,情感跌宕起伏,那种规劝丈夫不要渡河的担忧、得知丈夫渡河而死的悲戚和自己如何面对丈夫死后现状的茫然都得以表现出来,达到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效果。
  平江方言吟诵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性的活动方式。《论语·泰伯》记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礼、乐三者的联系和作用。平江方言吟诵的一些歌章和规律,来源于平江乡土文化习俗,其本身就具有诗歌、礼仪和音乐三者相结合的特点。平江方言吟诵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是一种很好的诗教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本义《吟诵拾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朱道明《平江方言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叶嘉莹《古典诗歌吟诵九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 高庆颖《闽南语背景下的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本文为《用平江方言进行中学生经典吟诵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K16KG012,课题主持人:彭展光)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重要的分量,既是重要的知识点,又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拓展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这些传统文化的菁华,浸润于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主动去学,去探究,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既拓展知识面,又提升学习的深度,使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摘 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科学文化教育,也要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渗透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笔者针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摘 要:如今,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与发展需求,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结合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分析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课 核心素养 渗透式教学  高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幼儿家园共育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本文在阐释幼儿家园共育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目前幼儿家园共育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进行了剖析和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共育 问题 对策  幼儿时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帮助与教导。幼儿教育工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性格比较倔强,自制力较差,犯错误时往往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整个班级管理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习状态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需要研究的事情。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
摘 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效实施差异教学。本文针对学生差异,推行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在原有基础得到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差异教学 分层策略  一、差异教学问题的提出及认识  当前教育观念要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的主题,而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方向,然而很多学校在德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假、大、空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此本文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思考了新形势下开展生活化小学德育教学的举措,希望以此让学生体会小学德育教学这一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努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很多中学教师也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快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确保学生能在各类考试中准确作答,但当前许多中学生不但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厌恶感,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以各种方式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黄秀珍老师在《部编教材文言文编写及教学意义——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一文中说,新教材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几乎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建议”都是要求通过朗读或诵读深入理解文章。在旧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背诵全文”这一要求通常是与别的能力要求放在一起,而在新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则是单独列出,凸显了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强调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言词语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摘 要:初中阶段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属于重要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以及高尚人格的培育。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进而不断地强化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果  DOI:10.12241/j.issn.